華文網

南航教授把《我的世界》帶到了課堂上

《我的世界》走進了大學課堂。

4月19日,南京航空航太大學開了一節名為《北斗衛星、導航與應用》的公開課,主講人是博士生導師聞新教授,他曾經是“神舟團隊”的成員之一,負責神舟飛船 “故障診斷系統”專案。

這本來應該是一節再尋常不過的課,但有意思的地方是,在科普航太知識、鼓勵探索精神之余,聞教授特別分享了通過《我的世界》搭建的幾個作品,作為“教育視覺化”的例子。

注意到螢幕上的方塊宇宙了嗎?

走進大學課堂的《我的世界》

將《我的世界》帶到課堂上來,

這個想法源自聞教授的學生。

聞教授有一次發現自己帶的研究生在玩《我的世界》,學生們用自己學到的太空知識,在遊戲裡建了座宇宙空間站,“非常壯觀”,他在看到之後備受震撼,轉變了對遊戲的一貫印象——遊戲不僅僅只有娛樂功能,好的遊戲完全可以成為好的教育工具。抱著這樣的想法,聞教授試著將遊戲與教學相結合,並將《我的世界》帶到了自己的課堂上。

在這次公開課上,聞教授舉了3個例子,都是玩家在遊戲裡實現的和航太有關的建築和飛行器。

從火箭發射台、空間站到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這些在《我的世界》中一一再現,雖然只是方塊的堆砌,但細節非常多,現實還原度也很高,比如火箭發射台完全模擬了真實的發射場景:火箭下方有3個固定機身的大支架,底下還有發射時散熱用的水池,因為細節的精准,

點火發射的那一刻格外顯得有趣。

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x06382hbgw1&tiny=0&auto=0

用方塊來模擬火箭發射全過程,雖然稍顯簡陋粗糙,但觀看火箭升空其實還挺有意思的

在追溯人類航太發展歷程、航太文化、里程碑事件及其尋找地外文明等終極目標的課程內容外,聞教授介紹《我的世界》,看中的是它的可塑性。“這款遊戲裡有很多和航太、宇宙有關的元件地圖,可以發揮你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去做一些模型。

這正是這款銷量超過1億套的遊戲魅力所在,遊戲不設限制,玩法多樣,玩家可以在這個沙箱世界裡,進行自由地探索和創造,並做出各種視覺化的模型。

聞教授在課上還展示了一個模型,這是用《我的世界》製作的北斗衛星。這個模型看上去很簡單,畫風也很萌系,但不難看出,背後同樣需要非常扎實的航太知識。最令他意外的是,製作這個模型的玩家才上五年級,完全是憑藉個人對航空的愛好,

在自學過程中把它還原了出來。

這種邊玩邊學的方式聞教授很喜歡,他也曾讓學生在遊戲裡模擬火星探索、著陸到返回的整個方案,並進行專業性的論證與評估。現在更進一步,聞教授把《我的世界》帶到了課堂上來。

“這個用於上課,用於創新,我覺得挺好玩,有的時候我勸學生們,願意玩就跟我來玩,我們既要玩好,又要致力於在玩中把科學文化素質提高。”聞教授希望學生能發揮自己的想像力,結合航太文化,用《我的世界》做一些模型,有一些成果。

玩得開心,也學得開心

“航太就是創新,就是探索。”聞教授直言,《我的世界》與航太契合的地方在於,它專注的也是探索和創新,只不過場景換成了方塊世界,這種探索創造的樂趣正是《我的世界》的吸引力所在,許多玩家就是在嘗試的過程中喜歡上了科學。

Cindy就是這些玩家中的一個代表。在首屆《我的世界》中國開發者大會上,奧運跳水冠軍田亮帶著女兒前來,這對明星父女分享了自己的故事:Cindy在遊戲裡做了一個太空星球,其中有火箭發射台、有人造衛星,還有幾顆行星,雖然略顯稚嫩,但卻也像模像樣。一直擔心女兒沉迷遊戲的田亮,第一次發現遊戲還能這麼玩,他在之後也加入其中,和女兒合作。

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z0638ytlx21&tiny=0&auto=0

Cindy還為田亮專門設計了一個外太空跳水台,這個地圖目前可以在中國版《我的世界》裡玩到

今年1月在中國上映的電影《奇跡男孩》裡也有《我的世界》,而且它還刷了不少存在感。總是戴著航太服頭罩的男孩奧吉喜歡《星球大戰》與《我的世界》,他熱愛科學,對太空好奇,除了在現實裡建模型、做實驗,演示原理,他也愛在《我的世界》裡發揮自己的想像,建飛船、制武器,偶爾也會跑到別人建造的世界裡串串門。

奧吉與朋友傑克鬧矛盾後,兩人在《我的世界》裡和好了,這也是片中《我的世界》出鏡時間最長的一個片段

《我的世界》為玩家提供的是一個平臺,一個施展想像力與創造力的平臺,同Cindy或奧吉一樣的孩子還有很多,他們可以在遊戲裡實現“成為科學家”“去太空冒險”的願望,同樣,《我的世界》也成為很多孩子接觸並瞭解太空科學的一個契機。培育並引導玩家的興趣愛好,這是《我的世界》的可貴之處。

從線上到線下,《我的世界》也曾結合NASA中國的星球奇境主題,聯合舉辦大型線下巡展,用《我的世界》搭建太空世界,用遊戲來普及基礎的科學知識,將原本可能艱深枯燥的學科理論,包裝在親和力十足的方塊世界裡,同期《我的世界》也上線了配套的資源與元件,玩家可以研究星球,開展星球採礦任務,也能探索宇宙,建立衛星和空間站。

這其實代表著教育的另一種可能,就像聞教授在課件上寫的那樣——“來玩航太文化”。用玩來形容學習,如果能在玩中學習,玩得開心也學得開心,真正做到寓教於樂,那麼何樂而不為呢?

《我的世界》在這方面做過不少嘗試,並取得了一定成績。在國外,《我的世界》早就作為一種學習工具走進了校園,並有一套工程學、歷史學、視覺化藝術等多學科教案。老師用《我的世界》來教學,鼓勵玩家模擬和創造,進而讓他們對抽象的理論有直觀的認識。聯合微軟推出的《我的世界》程式設計一小時活動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用遊戲的方式讓程式設計學習變得簡單有趣。

《我的世界》的繁榮生態很大程度上源自玩家自發的創造,如果說這些自發的學習與創造更多的是基於一種興趣,那麼網易代理《我的世界》後公佈的“創造者計畫”,則是在興趣的基礎上,以外部的形式來鼓勵創意。首屆中國開發者大會上公佈了《我的世界》“創造者大賽”,它面向所有玩家徵集優秀創意,而且啟動了首屆500萬獎金,激勵創造生態的繁榮。

遊戲與教育的更多可能

在遊戲與人們的生活聯繫越來越緊密的當下,與其繼續將其看作洪水猛獸,不如去挖掘它潛在的積極作用,尤其是遊戲對教育可能會有很大的啟發,在這方面努力,無疑會凸顯遊戲更大的正面意義。

這也是聞教授對《我的世界》的看法:“玩遊戲就要玩這種既能提高知識文化水準,又好玩、有趣的遊戲,既要玩好,也要通過玩把自己的素質提高。”他希望市面上這樣有教育意義的遊戲能越來越多,讓更多的青少年能寓教於樂地瞭解航空知識。

聞教授希望學生能在玩中學,玩得開心也學得開心

用《我的世界》教學這門課帶來的啟發是,遊戲的更多意義還待發掘,而教育是其中一個重點。今年兩會上,網易CEO丁磊提議“用遊戲的方法去引導青少年教育”,這就是一個殊途同歸的思路。結合新型的技術與傳統的學習,會讓教育方式產生什麼樣的變革,這還需要用進一步探索去驗證,但它無疑已經成為一種新的趨勢。

聞教授開設的這門公開課,是這種趨勢的一部分。

歡迎在頭條關注觸樂,閱讀更多有趣的遊戲內容。

”聞教授希望學生能發揮自己的想像力,結合航太文化,用《我的世界》做一些模型,有一些成果。

玩得開心,也學得開心

“航太就是創新,就是探索。”聞教授直言,《我的世界》與航太契合的地方在於,它專注的也是探索和創新,只不過場景換成了方塊世界,這種探索創造的樂趣正是《我的世界》的吸引力所在,許多玩家就是在嘗試的過程中喜歡上了科學。

Cindy就是這些玩家中的一個代表。在首屆《我的世界》中國開發者大會上,奧運跳水冠軍田亮帶著女兒前來,這對明星父女分享了自己的故事:Cindy在遊戲裡做了一個太空星球,其中有火箭發射台、有人造衛星,還有幾顆行星,雖然略顯稚嫩,但卻也像模像樣。一直擔心女兒沉迷遊戲的田亮,第一次發現遊戲還能這麼玩,他在之後也加入其中,和女兒合作。

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z0638ytlx21&tiny=0&auto=0

Cindy還為田亮專門設計了一個外太空跳水台,這個地圖目前可以在中國版《我的世界》裡玩到

今年1月在中國上映的電影《奇跡男孩》裡也有《我的世界》,而且它還刷了不少存在感。總是戴著航太服頭罩的男孩奧吉喜歡《星球大戰》與《我的世界》,他熱愛科學,對太空好奇,除了在現實裡建模型、做實驗,演示原理,他也愛在《我的世界》裡發揮自己的想像,建飛船、制武器,偶爾也會跑到別人建造的世界裡串串門。

奧吉與朋友傑克鬧矛盾後,兩人在《我的世界》裡和好了,這也是片中《我的世界》出鏡時間最長的一個片段

《我的世界》為玩家提供的是一個平臺,一個施展想像力與創造力的平臺,同Cindy或奧吉一樣的孩子還有很多,他們可以在遊戲裡實現“成為科學家”“去太空冒險”的願望,同樣,《我的世界》也成為很多孩子接觸並瞭解太空科學的一個契機。培育並引導玩家的興趣愛好,這是《我的世界》的可貴之處。

從線上到線下,《我的世界》也曾結合NASA中國的星球奇境主題,聯合舉辦大型線下巡展,用《我的世界》搭建太空世界,用遊戲來普及基礎的科學知識,將原本可能艱深枯燥的學科理論,包裝在親和力十足的方塊世界裡,同期《我的世界》也上線了配套的資源與元件,玩家可以研究星球,開展星球採礦任務,也能探索宇宙,建立衛星和空間站。

這其實代表著教育的另一種可能,就像聞教授在課件上寫的那樣——“來玩航太文化”。用玩來形容學習,如果能在玩中學習,玩得開心也學得開心,真正做到寓教於樂,那麼何樂而不為呢?

《我的世界》在這方面做過不少嘗試,並取得了一定成績。在國外,《我的世界》早就作為一種學習工具走進了校園,並有一套工程學、歷史學、視覺化藝術等多學科教案。老師用《我的世界》來教學,鼓勵玩家模擬和創造,進而讓他們對抽象的理論有直觀的認識。聯合微軟推出的《我的世界》程式設計一小時活動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用遊戲的方式讓程式設計學習變得簡單有趣。

《我的世界》的繁榮生態很大程度上源自玩家自發的創造,如果說這些自發的學習與創造更多的是基於一種興趣,那麼網易代理《我的世界》後公佈的“創造者計畫”,則是在興趣的基礎上,以外部的形式來鼓勵創意。首屆中國開發者大會上公佈了《我的世界》“創造者大賽”,它面向所有玩家徵集優秀創意,而且啟動了首屆500萬獎金,激勵創造生態的繁榮。

遊戲與教育的更多可能

在遊戲與人們的生活聯繫越來越緊密的當下,與其繼續將其看作洪水猛獸,不如去挖掘它潛在的積極作用,尤其是遊戲對教育可能會有很大的啟發,在這方面努力,無疑會凸顯遊戲更大的正面意義。

這也是聞教授對《我的世界》的看法:“玩遊戲就要玩這種既能提高知識文化水準,又好玩、有趣的遊戲,既要玩好,也要通過玩把自己的素質提高。”他希望市面上這樣有教育意義的遊戲能越來越多,讓更多的青少年能寓教於樂地瞭解航空知識。

聞教授希望學生能在玩中學,玩得開心也學得開心

用《我的世界》教學這門課帶來的啟發是,遊戲的更多意義還待發掘,而教育是其中一個重點。今年兩會上,網易CEO丁磊提議“用遊戲的方法去引導青少年教育”,這就是一個殊途同歸的思路。結合新型的技術與傳統的學習,會讓教育方式產生什麼樣的變革,這還需要用進一步探索去驗證,但它無疑已經成為一種新的趨勢。

聞教授開設的這門公開課,是這種趨勢的一部分。

歡迎在頭條關注觸樂,閱讀更多有趣的遊戲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