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你今天被“蹭網”了嗎?

中國經濟週刊微信號:ChinaEconomicWeekly

中國經濟週刊官方網站:經濟網 www.ceweekly.cn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牛綺思 | 綜合整理

(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週刊》2018年第16期)

自2014年始,各手機應用商店上線了一系列有WiFi免費分享和輔助連接功能的軟體,

可説明使用者在不知曉網路密碼的情況下連接並使用一部分已被分享出來的網路;此外,一些網頁流覽器本身也搭載了WiFi輔助連接功能。但是,工信部日前宣佈將對“WiFi萬能鑰匙”“WiFi鑰匙”等具有免費向使用者提供他人WiFi網路功能、涉嫌入侵他人WiFi網路和竊取使用者個人資訊的移動應用程式進行調查。這一消息也讓線民對自己的網路安全感到擔憂。

《中國經濟週刊》就此刊發《“蹭網”軟體走向規範化?》一文,引發網友對於所謂的WiFi免費分享軟體和個人資訊保護的討論。

《中國經濟週刊》2018年第15期(4月16日)《“蹭網”軟體走向規範化?》

用隱私換隱私的想法不可有

@王一平Andy:WiFi資訊屬於個人隱私,所以別打著共用的幌子來洗白了,

從沒聽說過分享自己的隱私就有權利獲得他人隱私的道理。

@我從不玩LOL:雖然說是自願分享WiFi,但是軟體預設開啟自動分享已連接WiFi,自己連過的WiFi全被共用出去了,細思恐極。

@中國消費者報:使用WiFi分享軟體獲取便利的前提是以自己的隱私作為“敲門磚”,用隱私獲取便利的行為往往是得不償失的,同時也是對WiFi主人財產安全的侵犯。

“蹭網”背後的風險大

@賈敬華:如果把WiFi萬能鑰匙看成是共用WiFi,

那這個錯誤有點大。無論是共用單車,還是共用充電寶,把單車和充電寶共用後,供應商都是有收益的。但蹭網一類的APP把使用者的WiFi密碼共用出去,使用者卻沒有收益,而且還會面臨諸多風險。

@無敵了:“萬能鑰匙”類軟體最初的設計理念聽起來頗有些“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考慮,但為達到這樣的理想“目標”,實現過程中很有可能存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利益侵犯的風險隱患。

在免費獲得別人的資源的時候,也“出賣”了自己。不排除有人可能通過自己搭一個WiFi來故意吸引別人“連接”,用戶在連接的時候,這些別有用意的系統可以做一個陷阱,實現對連接設備訪問的“監聽”。

@相聚光音坊娛樂:從技術層面來說,如果經常使用蹭網APP,駭客將會非常容易破解線民的手機銀行密碼和支付密碼。這樣一來,線民的資金安全就有了危險。長此以往,

互聯網行業將沒有任何底線可言。

期待流量的提速降費

@弼牛溫Binewen:打擊蹭網類移動應用是一方面,但最為核心的是落實提速降費,資料流程量和上網資費便宜了,人民就能用得起、用得好,這類應用也就沒有了市場,人們的資訊安全也就不用因此而擔心了。

@夜獨蕭:當人們發現使用流量的成本大大降低時,也就不會迫切地搜索免費WiFi使用了。

@MadamS:手機信號差的地方,一些人“蹭網”也是無奈之舉,所以希望運營商能完善信號塔,讓手機網路信號覆蓋範圍更廣。

關注《中國經濟週刊》頭條號

請回到文章頂部,點擊右上方“關注”

所以希望運營商能完善信號塔,讓手機網路信號覆蓋範圍更廣。

關注《中國經濟週刊》頭條號

請回到文章頂部,點擊右上方“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