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打響“上海服務”品牌之金融篇|擴大“上海價格”國際影響力

《全力打響“上海服務”品牌 加快構築新時代上海發展戰略優勢三年行動計畫(2018-2020年)》(簡稱《三年行動計畫》)近期出爐,

上海市發展改革委表示,要全力打響“上海服務”品牌,精心挑選出重點領域和行業最靚麗的“珍珠”,串起凸顯上海服務優勢的“珍珠項鍊”。

這串“珍珠項鍊”中,金融服務業有著獨特的光澤。在“上海服務”品牌確定的首批十三個專項行動中,第一項就是“提升金融服務能級行動”。

該專項行動重點是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金融市場“上海價格”,

實施一批提升金融市場國際化的標誌性改革開放措施,做強做優一批科技金融產品,著力提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典型案例包括完善上海黃金交易所的“上海金”定價機制,拓展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的原油期貨交易價格發現功能,支援上海證券交易所開展“新藍籌”行動,推進“滬倫通”,推動設立民營張江銀行等。

該專項行動由上海市金融辦牽頭,

人民銀行上海總部、上海銀監局、上海證監局以及上海證券交易所、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上海期貨交易所等金融要素市場配合落實。

那具體而言,“上海價格”如何形成呢?

以中國首個國際化期貨品種——上海期貨交易所原油期貨(SC原油期貨)為例,《三年行動計畫》的目標是擴展原油期貨上市後的價格發現功能。SC原油期貨採用人民幣進行計價和結算,接受美元等外匯資金作為保證金使用。

原油是大宗商品之王,涉及中下游眾多的產業鏈。原油期貨推出,無論對國內期貨市場還是石油及相關產業而言,都具有里程碑式意義。它不僅彌補了國內期貨市場長期缺少原油戰略品種的遺憾和不足,為原油產業鏈相關企業提供更加豐富的保值避險工具;從長遠看,也有利於補充完善國際原油定價環節,減緩油價頻繁波動對國內經濟的影響。

上海期貨交易所對澎湃新聞表示,原油期貨上市作為中國期貨市場對外開放的重要一步,之所以選擇在上海率先起步,原因有四個:

首先,上海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城市,金融市場體系完備,基本涵蓋了股票、債券、貨幣、外匯、票據、商品期貨、金融期貨與場外衍生品、黃金、保險、信託等全國性的金融市場,初步具備了一定的國際影響力,其中上海期貨交易所多個品種交易量位居全球前列。

第二,上海同時承載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貿易中心兩大國家戰略,既具備金融機構集聚的優勢,在滬持牌金融機構總數達1537家,其中外資金融機構435家;同時,跨境人民幣業務、國際貿易結算中心等多項金融創新助推貿易便利化,集聚了大批實體貿易商,為原油期貨提供了豐富的參與主體。

第三,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為原油期貨等金融市場交易提供便利化支援,幫助企業靈活運用各類帳戶及資金池,進行與貿易相關的結算、融資、匯兌等,有效運用套期保值工具管理風險。

第四,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為原油期貨推出提供相對完善的配套服務,近年來,上海金融發展的法制環境不斷優化,金融審判庭、金融檢查處、金融仲裁院等陸續成立;信用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會計審計、法律服務、資產評估、信用評級、投資諮詢、財經資訊、服務外包等專業服務體系不斷健全;公共服務進一步加強。

“上海的基礎比較好,”中信建投鋼鐵有色首席分析師秦源對澎湃新聞表示,“中國是很多大宗商品最大的生產國和消費國,而上海是鋼材、有色金屬的全國交易集散中心。”

秦源認為,雖然上海在定價的話語權上面臨很多大宗商品是區域化、屬地化品種等挑戰,但是上海的確能從價格走勢上影響大宗商品期貨價格。秦源表示,上海螺紋鋼和熱卷的期貨價格會影響到國內的現貨價格,繼而影響到出口價格,進而影響世界其他地方的鋼材價格,但是這個傳導路徑較長,反映到美國、土耳其的鋼材價格需要一段時間。這一點上,跟原油價格跟著期貨價格變化有所不同。

秦源認為,當前中國在多種大宗商品的定價權上還有提升空間,這與中國處於這些商品的價值鏈下游環節有關。這也意味著國內期貨市場在謀求國際定價權時既要培養國內專業商品投機者,更要引導海外的大宗商品上游生產商參與國內期貨市場。在這方面,上海已經放開境外投資者到國內投資原油期貨。

隨著2015年底人民幣正式加入SDR,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正在不斷推進,人民幣跨境使用範圍和規模也在不斷擴大。這次專項行動也提到,要加快推進人民幣產品市場建設,形成全球人民幣基準價格形成中心、資產定價中心和支付清算中心。

2017年,上海跨境人民幣結算量共計2.9萬億元,穩坐頭把交椅。近年來,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落戶上海,中央國債登記結算公司成立上海分公司,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正式開業,成為首個總部設在上海的國際金融組織,國務院也批准籌建了上海保險交易所。

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公司監事長白偉群曾對媒體表示:“隨著中債金融估值中心落戶上海,中央結算公司將服務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依託國債收益率曲線、中債系列指數等價格基準產品,打造輻射全球的‘人民幣利率定價中心’。”

“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定價權和輻射力,扎實推進服務實體經濟、深化金融改革、防控金融風險三大任務,提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配置全球金融資源能力,擴大金融要素市場‘上海價格’的國際影響力,”《三年行動計畫》顯示。

幫助企業靈活運用各類帳戶及資金池,進行與貿易相關的結算、融資、匯兌等,有效運用套期保值工具管理風險。

第四,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為原油期貨推出提供相對完善的配套服務,近年來,上海金融發展的法制環境不斷優化,金融審判庭、金融檢查處、金融仲裁院等陸續成立;信用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會計審計、法律服務、資產評估、信用評級、投資諮詢、財經資訊、服務外包等專業服務體系不斷健全;公共服務進一步加強。

“上海的基礎比較好,”中信建投鋼鐵有色首席分析師秦源對澎湃新聞表示,“中國是很多大宗商品最大的生產國和消費國,而上海是鋼材、有色金屬的全國交易集散中心。”

秦源認為,雖然上海在定價的話語權上面臨很多大宗商品是區域化、屬地化品種等挑戰,但是上海的確能從價格走勢上影響大宗商品期貨價格。秦源表示,上海螺紋鋼和熱卷的期貨價格會影響到國內的現貨價格,繼而影響到出口價格,進而影響世界其他地方的鋼材價格,但是這個傳導路徑較長,反映到美國、土耳其的鋼材價格需要一段時間。這一點上,跟原油價格跟著期貨價格變化有所不同。

秦源認為,當前中國在多種大宗商品的定價權上還有提升空間,這與中國處於這些商品的價值鏈下游環節有關。這也意味著國內期貨市場在謀求國際定價權時既要培養國內專業商品投機者,更要引導海外的大宗商品上游生產商參與國內期貨市場。在這方面,上海已經放開境外投資者到國內投資原油期貨。

隨著2015年底人民幣正式加入SDR,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正在不斷推進,人民幣跨境使用範圍和規模也在不斷擴大。這次專項行動也提到,要加快推進人民幣產品市場建設,形成全球人民幣基準價格形成中心、資產定價中心和支付清算中心。

2017年,上海跨境人民幣結算量共計2.9萬億元,穩坐頭把交椅。近年來,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落戶上海,中央國債登記結算公司成立上海分公司,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正式開業,成為首個總部設在上海的國際金融組織,國務院也批准籌建了上海保險交易所。

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公司監事長白偉群曾對媒體表示:“隨著中債金融估值中心落戶上海,中央結算公司將服務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依託國債收益率曲線、中債系列指數等價格基準產品,打造輻射全球的‘人民幣利率定價中心’。”

“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定價權和輻射力,扎實推進服務實體經濟、深化金融改革、防控金融風險三大任務,提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配置全球金融資源能力,擴大金融要素市場‘上海價格’的國際影響力,”《三年行動計畫》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