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劉瓊:家人過得好,我就覺得很開心

“家人過得好,我就覺得很開心”

——記“中國好人榜”孝老愛親好人劉瓊

劉瓊 通訊員 攝

湖南日報·華聲線上記者 嚴萬達 通訊員 楊雄春

穀雨時節,乍暖還涼。藍山縣祠堂圩鎮祠市中學圍牆後的小河邊,戴著深度近視眼鏡的劉瓊正接放學的外孫回家,滿臉的慈愛。

劉瓊今年52歲,在家中排行最小。因家庭困難,劉瓊讀完初中後,家裡沒錢供她上學了。面對失學的現實,生性堅強的她擦乾眼淚:“我要出去打工掙錢,讓家人不再受苦!”35年裡,劉瓊先後在廣東做過會計、普工和保姆,

每月的工資除留下少量生活費外,全部定期寄給了家裡。

1988年,三哥發生意外離世,留下還在繈褓中的侄女。22歲的劉瓊接過撫養侄女的接力棒:“寶寶不哭,姑姑就是你的媽媽。”劉瓊含辛茹苦把侄女拉扯大。

中年喪偶、老年喪子,長期心情鬱結,母親因此疾病纏身,需長期服藥。孝順的劉瓊做家教,當保姆,身兼數職,只為多掙點錢給母親治病。

2005年,母親患腦血栓臥病在床,

小便失禁。“媽媽,女兒在家照顧您。”從此,劉瓊守在母親的病榻前寸步不離。每天早早起床,伺候母親擦洗乾淨、穿戴整潔,再喂藥送飯,無微不至。

“媽,我扶您起來洗一洗。”母親略顯肥胖,劉瓊便請姐姐幫忙攙扶,隔三差五就幫母親洗個熱水澡。到了晚上,劉瓊又把一盆熱氣騰騰的洗腳水端到母親面前。

有了劉瓊在家照料,母親每天總能穿上乾淨舒適的衣服,

面色逐漸變得紅潤,跟鄰居有說有笑。“我滿女待我特別好。”老人經常對人誇劉瓊。

在家照顧母親,沒有了收入,生活變得越來越窘迫。大姐的丈夫車禍身亡,二姐患有骨髓炎和糖尿病……一大家人生活艱難,沒有任何依靠。

“再大的困難也要挺過去!”利用照顧母親的間隙,劉瓊先後幫外甥、外甥女照看小孩,既讓他們騰出雙手專心工作,同時晚輩也會給點辛苦費,好補貼家用。

“侄女、外甥、外甥女家裡10個小孩,

有9個由劉瓊帶過。”二姐劉鸞姣告訴記者,劉瓊這一輩子總是想著別人,連自己的婚事都給耽誤了。

本來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不少好心人幫忙上門說媒,但男方一聽說要上門照顧老人,當即打起了退堂鼓。“我不能丟下媽媽!”劉瓊從此放下終身大事,一心一意守在床前侍奉母親。

2016年,83歲的母親安然離世。處理完母親的後事,劉瓊又來回奔波于北京、藍山兩地,

幫侄女帶小孩,照顧二姐一家。“家裡哪裡需要人手,我就在哪裡幫忙。家人過得好,我就覺得很開心。”劉瓊的理由樸實無華。2017年7月,劉瓊獲評“中國好人榜”孝老愛親好人。

去年,侄女給了劉瓊1萬元生活費,劉瓊硬抽出4000元塞給二姐,“二姐去年建了新房,她比我更需要錢”。

“等二姐兒子結婚了,我還要幫他們帶小孩。等小孩都長大了,我就在門口圍起籬笆種種菜、養養雞,然後終老。”談起今後的生活,劉瓊露出了孩子般的笑容。

■點評

35年打工養家,12年寸步不離地服侍娘親,52歲依舊未嫁,劉瓊用自己的靚麗青春,書寫了一個大大的“孝”字。“家人過得好,我就覺得很開心”,劉瓊的話,樸實無華卻令人動容。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正因為一個個如劉瓊般的普通群眾,以實際行動踐行著“孝老愛親”,才使得我們的社會變得如此溫暖而美好!

劉瓊露出了孩子般的笑容。

■點評

35年打工養家,12年寸步不離地服侍娘親,52歲依舊未嫁,劉瓊用自己的靚麗青春,書寫了一個大大的“孝”字。“家人過得好,我就覺得很開心”,劉瓊的話,樸實無華卻令人動容。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正因為一個個如劉瓊般的普通群眾,以實際行動踐行著“孝老愛親”,才使得我們的社會變得如此溫暖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