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太焦線的“咽喉”:大山深處的孔莊站如今成了“世外桃源”

處於大山深處的孔莊站,是太原至焦作鐵路中的一個四等小站。小站位於太行山深處,三面環山,一面臨溝,遠離城鎮,荒無人煙,生活環境極為惡劣。4月27日,大河網隨採訪團來到這個小站,

感受孔莊車站的奮鬥精神。

每隔五六分鐘就有一列火車經過

孔莊車站始建於上世紀六十年代,這裡每五六分鐘就要通行一趟列車,是晉煤外運的必經之地,被稱為太焦線的“咽喉”。由於孔莊車站地處偏僻,環境惡劣,孔莊村村民幾乎全部搬離了這裡。

就是在這樣艱苦的工作、生活環境中,孔莊站車務、工務、供電、電務、橋樑五個工區的幹部職工堅守了一日又一日、一年又一年。

經過車站的線路成一條“U”字型曲線,孔莊車站就坐落於這個“U”字凸出來的頂弧處,這裡山高穀深,站在月臺看通過的列車,不見車頭車尾。他們終日與山為鄰,與車為伴,甘守孤寂,以苦為樂,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用心和汗水守護這每一台設備、每一米線路,

確保每趟列車順利通過。

孔莊站副站長李健生在孔莊,長在孔莊,與孔莊有著難以割捨的情結。1989年6月,李健沿著父輩的足跡參加工作後分配在孔莊站。李健的父親李獻忠和岳父戴田自1961年把第一列火車接進孔莊車站時起,就再也沒有離開過這裡。

他的妻子戴曉明從小在孔莊長大,也曾是孔莊車站上的職工。守在孔莊大山裡,李健和妻子從相戀到相愛,從相互支持到相守相依,共同品嘗艱苦歲月中最甜蜜的愛。那時,山上的野韭菜是經常往丈母娘家送的“秋波”,河溝裡的螃蟹是孝敬老丈人的上好下酒菜。兩位為鐵路建設奮鬥了大半輩子的老人,在退休的時候,難舍對鐵路的眷戀,將手中的“槍”交到了孩子們的手中,
延續著站好孔莊這班崗。

孔莊人自力更生,開荒種菜。

談到為什麼會堅守在這個地方?李健說:“這裡是生我養我的地方,從童趣到不惑,從煩悶到牽掛,從厭倦到難舍,也許,冥冥之中我和孔莊還有更深遠的情意。”

每天下班後,不管有累,職工們做的第一件事,

就是下到深溝裡挑水。挑著一擔水順著崎嶇的山路爬上來,生怕有個閃失打翻了水桶,這一趟就白跑了,不能洗澡,電視無信號,手機也因信號弱而成了一個擺設。由於不通公路,職工們很長時間不能回家是常有的事。但是,面對繁重、緊張的工作任務,一代代孔莊人始終將安全生產放在首位。職工們堅持按時按點深入現場,再苦再累也不放過每一處隱患,擔起安全保障的重任。

如今的孔莊站成了“世外桃源”

2007年,鄭州鐵路局投資200多萬元在工區院內打了一眼300米深的水井,從此徹底解決了困擾孔莊站區近半個世紀的吃水難問題。

數十年過去了,月山工務段裡持續加大投入,為工區安裝衛星電視接收裝置,修建了籃球場,標準化宿舍,配備了太陽能淋浴、小藥箱,建好了書屋、網吧和活動室,職工的生活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吃水難、看電視難、洗澡難、看病難得到有效解決。孔莊站生活環境好了,但自然環境沒有變,職工也換了好幾茬,但他們依然堅守在大山深處,傳承著“艱苦不怕吃苦,安全即是奉獻”的精神,守護著58載的安全路。

如今,孔莊精神已經走出了大山,吸納了眾多關注的目光,每年都有大量的黨組織和黨員前來參觀學習。“艱苦不怕吃苦,安全即是奉獻”的孔莊精神已成為鐵路人克服困難、勇創一流的強大動力,成為暢通太焦線煤運大通道實踐的行為準則。(祝傳鵬)

如今的孔莊站成了“世外桃源”

2007年,鄭州鐵路局投資200多萬元在工區院內打了一眼300米深的水井,從此徹底解決了困擾孔莊站區近半個世紀的吃水難問題。

數十年過去了,月山工務段裡持續加大投入,為工區安裝衛星電視接收裝置,修建了籃球場,標準化宿舍,配備了太陽能淋浴、小藥箱,建好了書屋、網吧和活動室,職工的生活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吃水難、看電視難、洗澡難、看病難得到有效解決。孔莊站生活環境好了,但自然環境沒有變,職工也換了好幾茬,但他們依然堅守在大山深處,傳承著“艱苦不怕吃苦,安全即是奉獻”的精神,守護著58載的安全路。

如今,孔莊精神已經走出了大山,吸納了眾多關注的目光,每年都有大量的黨組織和黨員前來參觀學習。“艱苦不怕吃苦,安全即是奉獻”的孔莊精神已成為鐵路人克服困難、勇創一流的強大動力,成為暢通太焦線煤運大通道實踐的行為準則。(祝傳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