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此人首創一成語,改變荊襄之戰戰局,關羽兵敗而亡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董昭傳》,時間是在獻帝建安二十四年(西元219年),主人公為董昭。原文如下:

及關羽圍曹仁于樊,孫權遣使辭以“遣兵西上,欲掩取羽。江陵、公安累重,羽失二城,必自奔走,樊軍之圍,不救自解。乞密不漏,令羽有備。”太祖詰群臣,群臣鹹言宜當密之。昭曰:“軍事尚權,期於合宜。宜應權以密,而內露之。羽聞權上,若還自護,圍則速解,便獲其利。可使兩賊相對銜持,坐待其弊。秘而不露,

使權得志,非計之上。又,圍中將吏不知有救,計糧怖懼,儻有他意,為難不小。露之為便。且羽為人強梁,自恃二城守固,必不速退。”

太祖曰:“善。”即敕救將徐晃以權書射著圍裡及羽屯中,圍裡聞之,志氣百倍。羽果猶豫。權軍至,得其二城,羽乃破敗。

這段記載的大意是:當關羽將樊城包圍在樊城時,孫權寫信給曹操說:“吳軍準備派兵西上,向關羽的荊州大本營發動突襲,一旦江陵、公安兩城失守,關羽必將逃走,樊城之圍也就迎刃而解。請求您對這件事情保密,千萬不要洩露,以免關羽有所防備。”

曹操詢問群臣的意見,大多人人認為應當保密,董昭卻說:“軍事上講究權衡利弊,然後再做出正確的決定。我們應當對孫權的使者表示答應他的請求,但背地裡將這個消息洩露出去。關羽聽到孫權西上的消息,必定會返回保護江陵和公安,樊城之圍便迅速解除,我們不但得到了好處,

還能使孫權和關羽兩軍展開對壘,讓他們相互削弱。如果將這個消息保密,受益的只有孫權,這不是上策。況且被圍樊城的將士們不知道救兵將至,擔心糧食用盡而引發恐慌,從而產生其他想法,對樊城之戰非常不利。而且關羽為人兇狠彪悍,如果不知道東吳出兵偷襲,肯定不會迅速退兵。”

曹操回答:“你說的沒錯。”隨即命令增援樊城的將領徐晃將孫權的信射進樊城的守軍及關羽軍中。城中將士得知這一消息,士氣倍增,而關羽這猶豫不決。後來孫權果然攻克江陵和公安,關羽終於滅亡。

本文要說的成語,便是董昭口中的“秘而不露”,意為嚴守秘密,不肯吐露。這也是董昭所首創的一句成語。

關羽發動襄樊之戰,來勢兇猛,不但很快將曹軍圍困在襄陽和樊城之內,還水淹七軍,殲滅了以於禁為首的曹軍援軍。一時間,關羽聲威大震。就在這個時候,曹操派出徐晃等人增援樊城,但進展並不順利,與關羽呈對峙之勢。

此時,孫權寫信給曹操,透露了自己偷襲荊州的計畫。對於是否公開這一計畫曹軍內部意見分歧。董昭認為將孫權的計畫透露出去,會對樊城之戰起到重要輔佐作用。而事實也證明了董昭的預測。這個消息一經透露後,關羽對樊城的攻勢立即減弱,並在不久後撤軍回援荊州,結果遭到東吳軍隊的圍堵,最終兵敗身亡。

參考書籍:《三國志》

本文要說的成語,便是董昭口中的“秘而不露”,意為嚴守秘密,不肯吐露。這也是董昭所首創的一句成語。

關羽發動襄樊之戰,來勢兇猛,不但很快將曹軍圍困在襄陽和樊城之內,還水淹七軍,殲滅了以於禁為首的曹軍援軍。一時間,關羽聲威大震。就在這個時候,曹操派出徐晃等人增援樊城,但進展並不順利,與關羽呈對峙之勢。

此時,孫權寫信給曹操,透露了自己偷襲荊州的計畫。對於是否公開這一計畫曹軍內部意見分歧。董昭認為將孫權的計畫透露出去,會對樊城之戰起到重要輔佐作用。而事實也證明了董昭的預測。這個消息一經透露後,關羽對樊城的攻勢立即減弱,並在不久後撤軍回援荊州,結果遭到東吳軍隊的圍堵,最終兵敗身亡。

參考書籍:《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