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吉林省三八紅旗手風采」董桂芬——霞光中那一抹最美的紅

近5000個日日夜夜,奔波數十萬里山村路,栽植花樹千萬株,鋪路架橋近千公里,開展道德宣講近萬場,籌集扶貧濟困資金數千萬,建設300多個美麗村屯,培樹8000多位新時代好農民……

這一連串的數位,

記錄的是一位元老共產黨員真實感人的奉獻足跡。

踏遍青山 德暖千鄉

早在十多年前,時任扶余縣委常委、宣傳部長的董桂芬就意識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先要提升農民的道德素質,她決定改變鄉村風尚,帶領鄉親們建設最美的家園。

2007年,她率先在全省開辦了農民道德講堂和農民宣講團,組織開展傳統文化宣講,宣講團以“鄉賢”為主要宣講員,以“五倫八德”和“建設美麗鄉村 ”為主要宣講內容。

讓有道德的人講道德,人們信服;講的內容“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 ”,人們願意聽。僅一年多時間,宣講達106場。聽眾越聽越多,有時一場都超千人。從炕頭到田間,從文化大院到農家婚禮現場,一場場深入人心的道德宣講,使人們認識到講道德不僅關乎社會的和諧、進步與發展,更關乎自己、家庭和子女的未來,明白了建設文明家園與自己的利害關係。

2011年5月,董桂芬組織成立了扶餘市精神文明志願者協會,把分散在鄉下的農民凝聚在一起,領導大家有組織、有計劃、有秩序地開展志願服務活動。她親自制定了《扶餘市精神文明志願者協會章程》。協會以“弘揚中華文化、培養傳統美德、助推精神文明、共建美麗家園”為志願服務宗旨,

以“團結、互助、共建、奉獻”為志願服務精神,以“鄉風文明、村容整潔、鄰里守望”為志願服務重點。在她組織的道德宣講引領下,精神文明志願者協會一成立就吸引了近2000人參加,同一個夢想,同一個愛心,將許許多多素不相識的農民緊緊團結在一起。

2011年8月,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的董桂芬,面對數千位農民渴望新生活的眼神,面對當初自己立下的誓言,

她婉拒了當地企事業單位的邀請,婉拒了省外教育機構的重金相聘,毅然選擇了回到她深愛著的農村,致力改變鄉村面貌,改變農民生活。這個在別人看來,無法理解,也似乎不合常理的做法,董桂芬一做就是近十年。沒有薪酬,沒有經費,她就自掏腰包,帶著鄉親們擼起袖子,撲下身子,用道德陽光傳遞溫暖,傳遞時代正能量。

從引導人們遵守倫常,端正家風到化解婆媳矛盾,鄰里糾紛,因為協會裡都是農民,幾乎沒人懂得電腦技術,每一次活動,董桂芬都自己策劃,自己列印各種文稿,為了加快打字速度,57歲的那一年,董桂芬悄悄報了業餘學習班,學會了word文檔以及幻燈片製作、攝影、攝像後期製作等知識。隨著年齡的增長,她的眼睛和手指已經不靈活,常常一篇稿子下來,耗費了大量休息時間。但是,無論身體多麼疲憊,她總是第二天滿面春風、精神矍鑠的出現在群眾們面前,用她富有磁性的聲音,為大家分享思想體會。

道德春風滋潤心靈,吹開萬樹梨花。在道德宣講的感召下,許多農民告別了酒桌、麻將桌,改變了陋習,扶餘市更新鄉伯小鋪屯劉恒發、弓棚子鎮農場村的趙超等近百名打仗鬥毆、作惡鄉里的人,摒棄了不良嗜好,自覺參與公益活動,由遠近聞名的“五毒”俱全的惡人變成守法揚善的好人。

董桂芬帶領村民製作懸掛加強道德修養的名言警句宣傳牌,在100多個村屯,隨處可見“積惡之家,必有餘殃”、““人人講道德,必有好生活”等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淨化心靈之語,使人們耳濡目染地接受道德教育,如濛濛細雨,隨風入夜,點點滴滴,潤人心田。

重振鄉風 桑榆非晚

帶動農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提升”。這種做法,有效解決了農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後出現的“新農村建設等靠要”、“思想教育沙灘流水不到頭”等問題。為促進農村和諧、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董桂芬的帶領下,數以千計的村民主動捐款,義務勞動,改善自己的居住環境,迅速掀起建設文明美麗家園的熱潮。在扶餘農村,每逢春夏時節,一座座村莊,磚路整潔,路燈高懸,綠樹成蔭、鮮花盛開,猶如一個個美麗的花園。人們徜徉于舒適溫馨的環境裡,身心愉悅,和諧安寧。

為發展壯大志願者隊伍,董桂芬籌資購置了攝像機、編輯機、燒錄機,將農民志願者的志願服務事蹟進行總結,製作成《足跡》、《美麗鄉村幸福路》等視頻專題片,在電視臺播放。她還先後自辦扶餘市精神文明志願者網站和志願者微信平臺,及時報導志願者的志願行動及成果,傳遞志願行動的動態及資訊。她親自撰稿,把農民志願者的事蹟整理成文字,編輯成冊,無償贈閱,引導人們加入志願服務隊伍,營造文明鄉風。

榜樣的力量是無限的,越來越多願意做好事、做善事的農民迅速加入精神文明志願者隊伍。志願者協會由開始的37 個分會迅速增加到57個分會,志願者發展到3000多人,影響面達到幾萬人,他們圍繞鄉風文明、村容整潔、鄰里互助,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志願服務活動。

據不完全統計,從2010年1月到2017年8月末,志願者們捐款栽松樹16836棵,安路燈2899盞,用紅磚硬化村路12600延長米。他們每年以10%的增長速度培育栽植花苗,2017年培育栽植花苗達320多萬株,村屯實現了淨化、亮化、綠化、美化。2017年8月末,已有143個村屯的農民主動義務清掃街路並在街路兩側栽花。其中有62個村屯在志願者的精心營造下,有迎賓門,有鐵杆路燈,有道德宣傳牌,有松樹和鮮花,呈現出“扶餘模式”的“美麗鄉村”雛形。

文明鄉風催生農村道德互助模式,鄰里守望在扶余成為新常態。村裡誰家有困難,志願者們就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志願者們每年到福利院看望老人的慰問品和慰問金折合人民幣近10萬元。2017年9月,一場突如其來的龍捲風襲擊了更新鄉新紅村,上千萬元的經濟損失,房屋建築受損嚴重,扶餘的志願者主動集結新紅村,沒有向政府等靠要,幫助當地受災戶恢復家園建設,僅用一星期的時間全部恢復生產生活,得到各級黨委政府的稱讚。

董桂芬還帶領志願者自己動建設文化大院,組織秧歌舞、廣場舞、太極拳、太極扇等健身活動,豐富業餘文化生活。每年7-9月份,志願者不僅積極參加市里組織的農民文化節比賽,同時還以協會為單位,自己舉辦各種農民體育運動會。

扶餘市的農村志願服務工作經驗,得到了廣泛關注,東北師範大學、吉林農業大學等多所高校專家、教授專題調研扶餘農村的鄰里守望、愛在鄉村等活動,並總結經驗在國家級學術交流會上予以推廣。北京、長春、吉林、通化、延邊以及黑龍江、河北、遼寧、內蒙古等省內外來扶餘市參觀學習的幹部群眾就多達7000多人次。新華網、人民日報、吉林電視臺、吉林日報等媒體多次報導志願者的先進事蹟。

大愛無言 赤子情深

十餘載寒暑,董桂芬用滿腔的愛,用辛勤的汗水,改變了家鄉的面貌,用她的雙手和睿智為千家萬戶描繪了美麗鄉村的藍圖。如今,她親手創辦的扶餘市精神文明志願者協會,連續五年被吉林省文明委評為“優秀志願服務組織”,連續兩年,獲得“優秀志願服務組織標兵”稱號。農民張利被評為全國優秀基層宣講員,劉明志等十多位農民被評為“吉林好人”、“吉林省道德模範”,薑秀等500多位農民先後榮獲了省市“優秀志願者”稱號。她打造的十幾個美麗鄉村被評為“省級文明村鎮”,並在中國首屆志願服務論壇上,獲得高度評價;她推樹的“中國好人”被中國文明網選為封面人物;她培樹的鄉賢文化多次在全省志願服務工作會上做經驗交流……

堅守信念、一生奉獻,是這位老大姐的真實寫照,也是一位有著近半個世紀黨齡的老黨員的無私胸懷。董桂芬,付出的是大愛,播撒下的是一片綠蔭和一種精神!

編輯:竇月光

從引導人們遵守倫常,端正家風到化解婆媳矛盾,鄰里糾紛,因為協會裡都是農民,幾乎沒人懂得電腦技術,每一次活動,董桂芬都自己策劃,自己列印各種文稿,為了加快打字速度,57歲的那一年,董桂芬悄悄報了業餘學習班,學會了word文檔以及幻燈片製作、攝影、攝像後期製作等知識。隨著年齡的增長,她的眼睛和手指已經不靈活,常常一篇稿子下來,耗費了大量休息時間。但是,無論身體多麼疲憊,她總是第二天滿面春風、精神矍鑠的出現在群眾們面前,用她富有磁性的聲音,為大家分享思想體會。

道德春風滋潤心靈,吹開萬樹梨花。在道德宣講的感召下,許多農民告別了酒桌、麻將桌,改變了陋習,扶餘市更新鄉伯小鋪屯劉恒發、弓棚子鎮農場村的趙超等近百名打仗鬥毆、作惡鄉里的人,摒棄了不良嗜好,自覺參與公益活動,由遠近聞名的“五毒”俱全的惡人變成守法揚善的好人。

董桂芬帶領村民製作懸掛加強道德修養的名言警句宣傳牌,在100多個村屯,隨處可見“積惡之家,必有餘殃”、““人人講道德,必有好生活”等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淨化心靈之語,使人們耳濡目染地接受道德教育,如濛濛細雨,隨風入夜,點點滴滴,潤人心田。

重振鄉風 桑榆非晚

帶動農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提升”。這種做法,有效解決了農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後出現的“新農村建設等靠要”、“思想教育沙灘流水不到頭”等問題。為促進農村和諧、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董桂芬的帶領下,數以千計的村民主動捐款,義務勞動,改善自己的居住環境,迅速掀起建設文明美麗家園的熱潮。在扶餘農村,每逢春夏時節,一座座村莊,磚路整潔,路燈高懸,綠樹成蔭、鮮花盛開,猶如一個個美麗的花園。人們徜徉于舒適溫馨的環境裡,身心愉悅,和諧安寧。

為發展壯大志願者隊伍,董桂芬籌資購置了攝像機、編輯機、燒錄機,將農民志願者的志願服務事蹟進行總結,製作成《足跡》、《美麗鄉村幸福路》等視頻專題片,在電視臺播放。她還先後自辦扶餘市精神文明志願者網站和志願者微信平臺,及時報導志願者的志願行動及成果,傳遞志願行動的動態及資訊。她親自撰稿,把農民志願者的事蹟整理成文字,編輯成冊,無償贈閱,引導人們加入志願服務隊伍,營造文明鄉風。

榜樣的力量是無限的,越來越多願意做好事、做善事的農民迅速加入精神文明志願者隊伍。志願者協會由開始的37 個分會迅速增加到57個分會,志願者發展到3000多人,影響面達到幾萬人,他們圍繞鄉風文明、村容整潔、鄰里互助,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志願服務活動。

據不完全統計,從2010年1月到2017年8月末,志願者們捐款栽松樹16836棵,安路燈2899盞,用紅磚硬化村路12600延長米。他們每年以10%的增長速度培育栽植花苗,2017年培育栽植花苗達320多萬株,村屯實現了淨化、亮化、綠化、美化。2017年8月末,已有143個村屯的農民主動義務清掃街路並在街路兩側栽花。其中有62個村屯在志願者的精心營造下,有迎賓門,有鐵杆路燈,有道德宣傳牌,有松樹和鮮花,呈現出“扶餘模式”的“美麗鄉村”雛形。

文明鄉風催生農村道德互助模式,鄰里守望在扶余成為新常態。村裡誰家有困難,志願者們就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志願者們每年到福利院看望老人的慰問品和慰問金折合人民幣近10萬元。2017年9月,一場突如其來的龍捲風襲擊了更新鄉新紅村,上千萬元的經濟損失,房屋建築受損嚴重,扶餘的志願者主動集結新紅村,沒有向政府等靠要,幫助當地受災戶恢復家園建設,僅用一星期的時間全部恢復生產生活,得到各級黨委政府的稱讚。

董桂芬還帶領志願者自己動建設文化大院,組織秧歌舞、廣場舞、太極拳、太極扇等健身活動,豐富業餘文化生活。每年7-9月份,志願者不僅積極參加市里組織的農民文化節比賽,同時還以協會為單位,自己舉辦各種農民體育運動會。

扶餘市的農村志願服務工作經驗,得到了廣泛關注,東北師範大學、吉林農業大學等多所高校專家、教授專題調研扶餘農村的鄰里守望、愛在鄉村等活動,並總結經驗在國家級學術交流會上予以推廣。北京、長春、吉林、通化、延邊以及黑龍江、河北、遼寧、內蒙古等省內外來扶餘市參觀學習的幹部群眾就多達7000多人次。新華網、人民日報、吉林電視臺、吉林日報等媒體多次報導志願者的先進事蹟。

大愛無言 赤子情深

十餘載寒暑,董桂芬用滿腔的愛,用辛勤的汗水,改變了家鄉的面貌,用她的雙手和睿智為千家萬戶描繪了美麗鄉村的藍圖。如今,她親手創辦的扶餘市精神文明志願者協會,連續五年被吉林省文明委評為“優秀志願服務組織”,連續兩年,獲得“優秀志願服務組織標兵”稱號。農民張利被評為全國優秀基層宣講員,劉明志等十多位農民被評為“吉林好人”、“吉林省道德模範”,薑秀等500多位農民先後榮獲了省市“優秀志願者”稱號。她打造的十幾個美麗鄉村被評為“省級文明村鎮”,並在中國首屆志願服務論壇上,獲得高度評價;她推樹的“中國好人”被中國文明網選為封面人物;她培樹的鄉賢文化多次在全省志願服務工作會上做經驗交流……

堅守信念、一生奉獻,是這位老大姐的真實寫照,也是一位有著近半個世紀黨齡的老黨員的無私胸懷。董桂芬,付出的是大愛,播撒下的是一片綠蔭和一種精神!

編輯:竇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