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所未來導向的大學,讓我們重新審視教養之路

未來之爭一定是人才之爭,而決定人才的是教育。

美國在科技創新方面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在糾結於這個結果的時候,我們其實更應該看到美國教育中對科技創新的重視程度。不僅學校裡鋪天蓋地的各種青少年科技競賽、科學周,政府也大力支持STEAM教育發展。

今天,我想給大家介紹一所毫不起眼又十分傳奇的美國“大學”——奇點大學,並由此分析未來學校的教育趨勢,以及家長該用什麼樣的思路培養孩子。

1

一所來自未來的常春藤“大學”:奇點大學

之所以給“大學”二字打上引號,是因為它並不像真正的大學。這所大學位於矽谷的心臟地帶,規模只有斯坦福大學的七分之一。去這所學校就讀,最長只能呆10周左右時間,而且他們也不能給你頒發任何學位證書。

就這樣一所學校,全球每年申請人數超過4000人,錄取率卻不足2%。來自拉脫維亞的該校學生稱其為「一所來自未來的常春藤學校」。

奇點大學聯合創始人、未來學家雷蒙德·科茲威爾 (Raymond Kurzweil)預言,根據摩爾定律,人工智慧的智力水準將在2029年超過人類,在2049年,人類可以將意識上傳至雲端,實現「數位化永生」。他將那個時刻稱為「奇點」(Singularity),這之後機器將替代人類主宰世界。

不要覺得他在胡說。早在上世紀80年代早期,

科茲威爾就曾預言,到1998年,電腦將在國際象棋比賽中擊敗世界冠軍。而在1997年,超級電腦「深藍」擊敗了世界棋王卡斯帕羅夫。1999年,他對10年後的世界做出了108項預測,其中89項被他言中。

他本人還是過去半個世紀以來最高產的發明家,首創CCD平臺式掃描器,

發明了第一套可以將文本轉化成聲音的光學字元辨識軟體,發明了可以精確模仿鋼琴聲音的電子音樂鍵盤……

現在世界上還存在諸多問題,比如經濟發展不均衡、氣候變化和貧窮等等。為了應對這些問題,科茲威爾提出要聚集世界上最聰明的大腦,讓他們學習最前沿的未來科學,培養出高端跨界人才,去解決世界上最宏大的問題。

他的觀點得到了美國宇航局(NASA)、Google、LinkedIn等公司的支援,

他們共同在NASA埃姆斯研究中心(NASA Ames Research Center)成立了「奇點大學」。

傳統大學關注過去,奇點大學則關注未來。為了保證前沿,奇點大學的課程每次都會更改大綱。這就是它無法頒發學位的原因,因為美國政府規定正式授予文憑的學院五年內不許更改學院課程。

怎樣才算解決世界性難題?奇點大學給出的標準是,至少在5年內能影響1億人。他們將這個項目命名為「10的9次方」。來到奇點大學的學員們首先會在1周內對生物技術、納米科技、人工智慧、機器人技術、神經系統科學和能源體系等問題進行深入學習與探討。

之後,學生們被分為幾組,分別選取教育、貧困、水源和饑餓等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為主題,探討解決之道。

他們的理念在於培養通才。因為世界上已經不需要更多極端專業化的研究型大學了。斯坦福、麻省理工和加州理工等大學已經培養了很多擅長某一領域的高端人才。

不但如此,他們還要將這些通才的頭腦風暴轉化為真正的生意。某次課上,學生和教師們探討如何通過地球工程(geoengineer)來改變氣候狀況。有科學家提議把海水噴向空中形成噴霧來反射陽光,可這樣做成本太高,而且是在公海上,誰來出資,誰來管理?一個曾在Accenture公司負責電子商務的學生當時舉手說:「讓雲形成耐克標誌或寶馬車的形狀,或者在雲上做廣告,讓過往的商用飛機看到」。

教室裡粉紅色機器大象隨意走動,滿臉胡茬、聲稱完全沒有備課的教授;學生們坐著齊柏林飛艇在美國三藩市灣區觀察雲的形成,還現場參觀了一家小型航太企業物流的運作過程……這般場景,正是奇點大學裡的尋常一幕。

課程結束時,學員們需要提出可操作的想法說服潛在投資人。從這一點來看,奇點大學更像是一個創業公司孵化器。

奇點大學主要看重學員項目的四個方面:

影響範圍大且可規模化:至少要影響1億人。

前瞻性:運用最前端的技術。

實現難度:5年內可實現。

商業價值:這是項目的驅動力。

其中關於專案驅動力,以手機和電腦為例,曾經這些東西都是富人們的玩具,但現在數十億人用它們處理工作,娛樂消遣,科技的真正成熟,就是讓每一個人都用得起。到這個時候,手機電腦產業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這就是商業價值。

在此之前,你或許不認識奇點大學,但奇點大學學員清單上的人,你一定有所耳聞:Google 的副總裁兼首席互聯網顧問、聞名遐邇的「互聯網之父」——Vint 和 Robert Kahn ;繼尼爾·阿姆斯壯之後第二位踏上月球的人——巴茲·奧爾德林等等。

這些人的人生軌跡中,沒有漸進式的改變,而是充滿著轟轟烈烈的顛覆與破壞式創新。這就是這些改變世界的人從奇點大學獲取的,經過5年、10年發酵成改變10億人生活的果實。他們所走的每一步,都是約伯斯那句名言的迴響:「活著,就是要改變世界!」

除此之外,其他學員也是成績斐然:

來自2012級的Matternet從Andreessen Horowitz處拿到了50萬美金的風險投資來開發他的無人機專案,該無人機可以在發展中國家的難以抵達地區空投救援物資。

Made in Space,由2010級的幾個學生創辦,它開發了一款可以讓宇航員在國際空間站自行設計和建造工具和零部件的3D印表機。該公司不僅從NASA獲得了125,000美金資助,還獲准將印表機通過SpaceX的CRS-4火箭送至國際空間站。

Getaround租車系統於2011年5月份首次上線,主要提供P2P汽車租賃服務,一度被業內稱為「租車領域的Airbnb」。租車用戶通過App獲得車主發來的藍牙解鎖密碼,是國外早期共用經濟的形式之一。

多年前奇點大學的學生們在討論無人駕駛、將大腦和雲端連接等話題時,還曾被人嘲笑是天方夜譚,但如今科技的進步已證明他們所言非虛。

2

未來教育的大趨勢

像奇點大學這種由企業出資創辦的教育機構,在美國並非孤例。自1955年全球第一所企業大學——通用電氣(GE)的克勞頓學院成立以來,企業大學在全球迅速普及,包括IBM中國管道大學、西門子管理學院、摩托羅拉大學、惠普商學院等等。有人認為,企業大學的數量甚至將會超越傳統的大學,成為未來成年職場教育及終身學習的主流。

奇點大學創始人彼得·戴曼迪斯說:「當今世界所有技術都在重組,教育也會被重新改造。必須改變現行教育體制,培養出有創新思維的人,能夠提出正確問題的人」。

「我們整個傳統的教育系統需要向前邁出一大步」,負責畢業生研究專案的董事總經理Ross·Shott說到,「目前我們的教育一直跟不上飛速變化的外部世界」。

當下,工廠式教育似乎亟待變革,全球各個國家都在嘗試開創新的教學模式。除了奇點大學之外,這幾所學校也採用創新的教學理念,致力於為全球最好的學生提供最佳學習體驗。

比如,美國密涅瓦大學(Minerva School):沒有校園,沒有幾名專職教師,也沒有從大一到大四的完整教學計畫。採用全球沉浸式體驗方法,在學生四年學習期間,去往三藩市、柏林、布宜諾賽勒斯、首爾、海德拉巴、倫敦和臺北7個國家的城市進行全球遊學。

比如,德國ESBZ青色學院:招收7-12歲孩子,學生貫徹自主學習和互助學習理念。在這裡,成年人主要擔任導師角色,會給學生鼓勵、建議和回饋,但學習責任都掌握在學生手中。班級混齡,七八九年級一同學習,大孩子幫助小孩子學習,身份在學生和小老師之間切換。

比如,美國深泉學院(Deep Springs College):坐落于美國加州死亡穀,在與世隔絕的沙漠深處。這裡奉行自治管理,學習、招生、面試、學校運營都由學生決定。在學習之外,學生每週要在農場勞動20-40小時。創始人認為,物質世界充滿罪惡,真正的偉人要能傾聽「荒漠的聲音」,並為學校定下校訓:勞動、學術、自治。

3

未來屬於敢於做夢的孩子

這些發生在世界範圍內的教育變革,也必將在中國發生!因為,只有多元化的教育模式,才能滿足未來終身學習的需求。2010年,中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是2.97年;世界五百強是40年;而世界一千強是30年。2010年至2018年這短短的幾年間,我們已目睹了很多過去的熱門行業已瀕臨消失,又有無數新行業在出現,新型公司在崛起。所以,那種曾經伴隨我們一生的求學——上名校——拿高薪的路徑,很快就將不復存在。

作為家長,如果我們不瞭解未來發展的趨勢,再抱守過去的觀念來教育孩子,那就可能讓孩子處於比安穩更加危險的處境。

現在國內各行業,都免不了彌漫著一種急於獲利的心態。如果告訴一位投資人,你給我投資,我會在未來10年幫助10億人脫貧、幫助10億人改善生活品質,那麼他多半不會給你這個錢。因為他不願等10年,他要你馬上給回報。這種環境下,無論是致力於技術創新的人員,還是想進行社會創新嘗試的人,還是本土原創繪本的創作者、藝術家、作家,他們都很難有空間成長起來,整個環境不鼓勵人為了理想而坐十年冷板凳。

這種急於獲利的心態,和家長對孩子教育中過多強調功利,也有異曲同工之處。我們都只著眼於短期的回報,不敢給對方空間去慢慢地成長、壯大。我們以為,現在教育孩子、督促他學習是投資,未來他上名校拿高薪就是回報。卻沒有想到未來世界裡,求學求職的遊戲規則早已改變。

萬變之中,不變的是:古往今來,真正推動世界前進的那些少數人,沒有一個是為了個人獲利,他們都是出自內心對這個事情的熱愛,都是由內心的夢想和理想所驅動!

所以,真正有大格局的家長,才不會把自己的中年焦慮投射到孩子身上,把考學和謀生當做鞭子來催趕孩子。他們會激發孩子對各領域事物的熱情,會鼓勵孩子大膽追尋自己內心的夢想,會相信孩子未來可以解決大問題,而不只是拿高薪!

對於敢於做夢的孩子來說,哪所大學,都是他的「奇點大學」!

之後,學生們被分為幾組,分別選取教育、貧困、水源和饑餓等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為主題,探討解決之道。

他們的理念在於培養通才。因為世界上已經不需要更多極端專業化的研究型大學了。斯坦福、麻省理工和加州理工等大學已經培養了很多擅長某一領域的高端人才。

不但如此,他們還要將這些通才的頭腦風暴轉化為真正的生意。某次課上,學生和教師們探討如何通過地球工程(geoengineer)來改變氣候狀況。有科學家提議把海水噴向空中形成噴霧來反射陽光,可這樣做成本太高,而且是在公海上,誰來出資,誰來管理?一個曾在Accenture公司負責電子商務的學生當時舉手說:「讓雲形成耐克標誌或寶馬車的形狀,或者在雲上做廣告,讓過往的商用飛機看到」。

教室裡粉紅色機器大象隨意走動,滿臉胡茬、聲稱完全沒有備課的教授;學生們坐著齊柏林飛艇在美國三藩市灣區觀察雲的形成,還現場參觀了一家小型航太企業物流的運作過程……這般場景,正是奇點大學裡的尋常一幕。

課程結束時,學員們需要提出可操作的想法說服潛在投資人。從這一點來看,奇點大學更像是一個創業公司孵化器。

奇點大學主要看重學員項目的四個方面:

影響範圍大且可規模化:至少要影響1億人。

前瞻性:運用最前端的技術。

實現難度:5年內可實現。

商業價值:這是項目的驅動力。

其中關於專案驅動力,以手機和電腦為例,曾經這些東西都是富人們的玩具,但現在數十億人用它們處理工作,娛樂消遣,科技的真正成熟,就是讓每一個人都用得起。到這個時候,手機電腦產業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這就是商業價值。

在此之前,你或許不認識奇點大學,但奇點大學學員清單上的人,你一定有所耳聞:Google 的副總裁兼首席互聯網顧問、聞名遐邇的「互聯網之父」——Vint 和 Robert Kahn ;繼尼爾·阿姆斯壯之後第二位踏上月球的人——巴茲·奧爾德林等等。

這些人的人生軌跡中,沒有漸進式的改變,而是充滿著轟轟烈烈的顛覆與破壞式創新。這就是這些改變世界的人從奇點大學獲取的,經過5年、10年發酵成改變10億人生活的果實。他們所走的每一步,都是約伯斯那句名言的迴響:「活著,就是要改變世界!」

除此之外,其他學員也是成績斐然:

來自2012級的Matternet從Andreessen Horowitz處拿到了50萬美金的風險投資來開發他的無人機專案,該無人機可以在發展中國家的難以抵達地區空投救援物資。

Made in Space,由2010級的幾個學生創辦,它開發了一款可以讓宇航員在國際空間站自行設計和建造工具和零部件的3D印表機。該公司不僅從NASA獲得了125,000美金資助,還獲准將印表機通過SpaceX的CRS-4火箭送至國際空間站。

Getaround租車系統於2011年5月份首次上線,主要提供P2P汽車租賃服務,一度被業內稱為「租車領域的Airbnb」。租車用戶通過App獲得車主發來的藍牙解鎖密碼,是國外早期共用經濟的形式之一。

多年前奇點大學的學生們在討論無人駕駛、將大腦和雲端連接等話題時,還曾被人嘲笑是天方夜譚,但如今科技的進步已證明他們所言非虛。

2

未來教育的大趨勢

像奇點大學這種由企業出資創辦的教育機構,在美國並非孤例。自1955年全球第一所企業大學——通用電氣(GE)的克勞頓學院成立以來,企業大學在全球迅速普及,包括IBM中國管道大學、西門子管理學院、摩托羅拉大學、惠普商學院等等。有人認為,企業大學的數量甚至將會超越傳統的大學,成為未來成年職場教育及終身學習的主流。

奇點大學創始人彼得·戴曼迪斯說:「當今世界所有技術都在重組,教育也會被重新改造。必須改變現行教育體制,培養出有創新思維的人,能夠提出正確問題的人」。

「我們整個傳統的教育系統需要向前邁出一大步」,負責畢業生研究專案的董事總經理Ross·Shott說到,「目前我們的教育一直跟不上飛速變化的外部世界」。

當下,工廠式教育似乎亟待變革,全球各個國家都在嘗試開創新的教學模式。除了奇點大學之外,這幾所學校也採用創新的教學理念,致力於為全球最好的學生提供最佳學習體驗。

比如,美國密涅瓦大學(Minerva School):沒有校園,沒有幾名專職教師,也沒有從大一到大四的完整教學計畫。採用全球沉浸式體驗方法,在學生四年學習期間,去往三藩市、柏林、布宜諾賽勒斯、首爾、海德拉巴、倫敦和臺北7個國家的城市進行全球遊學。

比如,德國ESBZ青色學院:招收7-12歲孩子,學生貫徹自主學習和互助學習理念。在這裡,成年人主要擔任導師角色,會給學生鼓勵、建議和回饋,但學習責任都掌握在學生手中。班級混齡,七八九年級一同學習,大孩子幫助小孩子學習,身份在學生和小老師之間切換。

比如,美國深泉學院(Deep Springs College):坐落于美國加州死亡穀,在與世隔絕的沙漠深處。這裡奉行自治管理,學習、招生、面試、學校運營都由學生決定。在學習之外,學生每週要在農場勞動20-40小時。創始人認為,物質世界充滿罪惡,真正的偉人要能傾聽「荒漠的聲音」,並為學校定下校訓:勞動、學術、自治。

3

未來屬於敢於做夢的孩子

這些發生在世界範圍內的教育變革,也必將在中國發生!因為,只有多元化的教育模式,才能滿足未來終身學習的需求。2010年,中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是2.97年;世界五百強是40年;而世界一千強是30年。2010年至2018年這短短的幾年間,我們已目睹了很多過去的熱門行業已瀕臨消失,又有無數新行業在出現,新型公司在崛起。所以,那種曾經伴隨我們一生的求學——上名校——拿高薪的路徑,很快就將不復存在。

作為家長,如果我們不瞭解未來發展的趨勢,再抱守過去的觀念來教育孩子,那就可能讓孩子處於比安穩更加危險的處境。

現在國內各行業,都免不了彌漫著一種急於獲利的心態。如果告訴一位投資人,你給我投資,我會在未來10年幫助10億人脫貧、幫助10億人改善生活品質,那麼他多半不會給你這個錢。因為他不願等10年,他要你馬上給回報。這種環境下,無論是致力於技術創新的人員,還是想進行社會創新嘗試的人,還是本土原創繪本的創作者、藝術家、作家,他們都很難有空間成長起來,整個環境不鼓勵人為了理想而坐十年冷板凳。

這種急於獲利的心態,和家長對孩子教育中過多強調功利,也有異曲同工之處。我們都只著眼於短期的回報,不敢給對方空間去慢慢地成長、壯大。我們以為,現在教育孩子、督促他學習是投資,未來他上名校拿高薪就是回報。卻沒有想到未來世界裡,求學求職的遊戲規則早已改變。

萬變之中,不變的是:古往今來,真正推動世界前進的那些少數人,沒有一個是為了個人獲利,他們都是出自內心對這個事情的熱愛,都是由內心的夢想和理想所驅動!

所以,真正有大格局的家長,才不會把自己的中年焦慮投射到孩子身上,把考學和謀生當做鞭子來催趕孩子。他們會激發孩子對各領域事物的熱情,會鼓勵孩子大膽追尋自己內心的夢想,會相信孩子未來可以解決大問題,而不只是拿高薪!

對於敢於做夢的孩子來說,哪所大學,都是他的「奇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