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致敬匠心|精雕細琢,棗莊玉雕師賦予玉石生命

玉雕師姚柱川

姚柱川在工作中

雕刻工具

一件40公分左右的玉雕作品,全部完工的時間可能需要5個月甚至更長

現在姚柱川已經逐漸將工作重心轉移到培養玉雕人才方面

記者 袁鵬 王震

說到珠寶玉石很多人都會覺得既熟悉又陌生,雖然在很多高檔場所常能見到陳列,有的人家中也有收藏,但華麗背後的行業總讓人覺得十分神秘。其實在棗莊就活躍著一批玉雕工匠,而姚柱川就是玉雕行業的佼佼者之一。

入行,從零開始

記者在新中興公司歷史悠久的一座老廠房裡見到了姚柱川,這裡曾經是煤礦的配套廠房,現在則改造成了中興玉石文化產業園,

姚柱川如今就在這裡工作。

今年50歲的姚柱川說起玉雕仍然能讓人感受到他那單純的熱情,他說自己從小就喜歡工藝美術,從事這行純粹是因為興趣。1986年,他到了要工作的年紀,正好當時叔叔和三哥都在玉雕廠工作,就把他帶去學手藝。

他說,當時一開始進廠就是當學徒工,那個年代的師傅都特別嚴格,處理玉雕的時候不小心把東西弄壞了是肯定要挨批的,

“挨駡,甚至要挨打,這是很正常的。”最早入行的時候最頭疼的是畫畫,這是做玉雕的基礎工作。玉雕是個立體的東西,如何處理好立體和平面的關係讓他撓破了頭。但他說,這個東西就像學習騎自行車,剛開始的時候騎會摔車,騎著騎著也就好了。

獲獎,背後是精工細作

姚柱川說,在他的成長過程中間確實受了不少苦,中間也迷茫過也退縮過,但是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和目標,

這三十多年一直堅持把玉雕這件事堅持了下來。到了2012年左右,他已經拿到了玉雕大賽的天工獎、神工獎等獎項,基本上玉雕大賽的獎項拿得差不多了。“之後就基本不再參加什麼評比了,給自己有一個交代就可以了。”姚柱川說,現在他的名氣在國外反而比國內大,很多國外的朋友專程來買他的作品,展廳裡他的作品根本留不下來。

在院子裡記者看到了幾塊平淡無奇的大石頭,姚柱川說這其實就是玉原石,就是做玉雕的原料。一塊料拿到手之後要經過好幾道工序,先是要“相料”,看這塊料能做什麼東西,這需要無數次地去觀察,最終確定它能做什麼。

知道能做什麼之後,需要把這個草圖畫在這塊料上,這個過程還要反復琢磨。畫好草圖之後要上機器出坯,把這塊料上多餘的部分去掉,然後再把這個毛坯拿出來畫,畫完再雕,雕完再畫,這個過程需要往復幾十次,基本的形狀就可以定下來了。接下來的活就更細了,行話叫“細作”,作品慢慢呈現出了本來設計的面貌。不過還沒完,後面還要經過一個“了手”的環節,比如一些作品的雞毛、馬尾等很細的部分都要在這個環節給“撕”出來。

雕刻的過程完畢之後,作品已經非常完整了,但是仔細看會有很多雕刻的痕跡,這時就該進入打磨工序了。 先用180的油石開始打磨,然後逐漸向上推,換成240的油石、360的油石……一直打到5000目的砂紙。接下來,需要用牛皮沾鑽石粉拋光,最後再進行上蠟,一件作品才能完成。一件40公分左右的玉雕作品,全部完工的時間可能需要5個月甚至更長。

匠心,傳承任重道遠

在姚柱川看來,玉雕的每一道工序都馬虎不得。一件作品在加工中如果不小心有地方碰壞掉了,要經過幾天甚至更長的時間去想怎麼把這個東西還原回來,代價非常大。比方說之前他做一個貔貅的玉雕,都已經開始雕舌頭部分的細節了,結果不小心給弄斷了。“難過得我當時趴在那裡難過了好半天。” 姚柱川說,經過兩三天的沉澱,他後來又重新設計,完成了這件作品,也是費了一番周折。

隨著年紀增長,現在姚柱川已經逐漸將工作重心轉移到培養玉雕人才方面,在做好車間裡的工作之外他需要定期到棗礦技術學院為新一代的玉石雕刻工匠上課。有了後備人才的支撐,新中興公司也打算將中興玉石文化產業園打造成集原石銷售、雕刻設計、批量生產等於一體的江北最大的玉石產業基地。

中興玉石文化產業園

原料來了之後要反復確定適合雕什麼

院子裡的玉原石

姚柱川說這其實就是玉原石,就是做玉雕的原料。一塊料拿到手之後要經過好幾道工序,先是要“相料”,看這塊料能做什麼東西,這需要無數次地去觀察,最終確定它能做什麼。

知道能做什麼之後,需要把這個草圖畫在這塊料上,這個過程還要反復琢磨。畫好草圖之後要上機器出坯,把這塊料上多餘的部分去掉,然後再把這個毛坯拿出來畫,畫完再雕,雕完再畫,這個過程需要往復幾十次,基本的形狀就可以定下來了。接下來的活就更細了,行話叫“細作”,作品慢慢呈現出了本來設計的面貌。不過還沒完,後面還要經過一個“了手”的環節,比如一些作品的雞毛、馬尾等很細的部分都要在這個環節給“撕”出來。

雕刻的過程完畢之後,作品已經非常完整了,但是仔細看會有很多雕刻的痕跡,這時就該進入打磨工序了。 先用180的油石開始打磨,然後逐漸向上推,換成240的油石、360的油石……一直打到5000目的砂紙。接下來,需要用牛皮沾鑽石粉拋光,最後再進行上蠟,一件作品才能完成。一件40公分左右的玉雕作品,全部完工的時間可能需要5個月甚至更長。

匠心,傳承任重道遠

在姚柱川看來,玉雕的每一道工序都馬虎不得。一件作品在加工中如果不小心有地方碰壞掉了,要經過幾天甚至更長的時間去想怎麼把這個東西還原回來,代價非常大。比方說之前他做一個貔貅的玉雕,都已經開始雕舌頭部分的細節了,結果不小心給弄斷了。“難過得我當時趴在那裡難過了好半天。” 姚柱川說,經過兩三天的沉澱,他後來又重新設計,完成了這件作品,也是費了一番周折。

隨著年紀增長,現在姚柱川已經逐漸將工作重心轉移到培養玉雕人才方面,在做好車間裡的工作之外他需要定期到棗礦技術學院為新一代的玉石雕刻工匠上課。有了後備人才的支撐,新中興公司也打算將中興玉石文化產業園打造成集原石銷售、雕刻設計、批量生產等於一體的江北最大的玉石產業基地。

中興玉石文化產業園

原料來了之後要反復確定適合雕什麼

院子裡的玉原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