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江蘇省一縣級市,人口超150萬,誕生了1位狀元!

興化是江蘇省歷史文化名城,位於江蘇中部、長江三角洲北翼,地處江淮之間,裡下河地腹地,江蘇省泰州市下轄的縣級市。在地理位置上,興化市地處江淮之間,裡下河地區腹地,

東鄰大豐、東台,南接姜堰、江都,西與高郵、寶應接壤,北與鹽都隔河相望。位於北緯32°44′~33°16′,東經119°43′~120°16′。對於縣級興化市來說,人口超150萬。在歷史上,興化這一地名是范仲淹取的,取“昌興教化”之寓意。

首先,興化古稱昭陽,又名楚水;歷史文化底蘊豐厚,源遠流長,據考證,

境內人類生存史可追溯到,距今約6000多年。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今興化市一帶春秋時期屬吳國,戰國時期成為楚國的疆域,為楚國大將昭陽的食邑。昭陽受封于海濱之地(即興化一帶),死後葬于城西陽山。故興化又名“楚水”、“昭陽”。據《方輿紀要》等史料的記載,原興化縣境本為海陵縣的一部分。五代十國時期吳楊溥武義二年(920年),自海陵縣劃出北鄉部分為招遠場。

到了北宋這一歷史階段,因范仲淹在此任職取名興化,意為“昌興教化”。由此,對於興化這一地名,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取的。在建制上,自北宋時期建縣,該地區的建縣歷史已經超過1000年了。宋代的興化,始隸泰州,後改揚州。元代(1271-1368年),興化縣屬高郵府,

隸揚州路。明代(1368-1644年)興化縣屬高郵州,隸揚州府。清(1644-1911年)初沿襲明的舊制,為揚州府高郵州興化縣,後該地區直隸揚州府這一建制。

最後,興化文化積澱深厚,人才輩出。自南宋鹹淳至清末光緒,有262人中舉,93人中進士,1人中狀元,全國罕見。其中,就這一位狀元來說,

就是明朝大臣李春芳,李春芳(1510年1月14日—1584年4月18日),字子實,號石麓。南直隸揚州興化(今江蘇興化)人,祖籍句容。此外,興化誕生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揚州八怪之首鄭板橋等世界知名文豪和書畫家。1987年,撤銷興化縣,設立縣級興化市。如今,作為江蘇省泰州市下轄的縣級市,興化市總人口約為157萬人。

文/情懷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