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看點│5年翻了15倍,中國投資人的錢都去了哪兒

矽谷長期以來一直是無可爭議的風險資本之王,但現如今亞洲已能夠與其平分秋色。

10年前,因為美國投資者投資的風投公司多數位於美國,也讓全球近四分之三的創新型高科技初創公司和年輕公司的融資都在美國進行。

去年亞洲投資者對初創公司的投資幾乎與美國投資者相當。以初創企業為對象的投資潮預示著,從人工智慧到自動駕駛汽車,掌控世界科技創新及其經濟果實的主體將會發生變化。

資料顯示,

美國投資人依舊是全球風險資本的最大單一來源,美國的風投交易數量仍超過其他地區,占到全球風險投資交易總量的近一半。美國依舊是創新的重要推動力,中國許多大規模的投資案例仍是在山寨美國的技術。

美國政府就對中國在人工智慧等主要技術領域的進步越來越感到不安。

雖然日本的軟銀是亞洲最大的投資者之一,該公司借助來自中東的資金創辦了全球最大的科技投資基金,

但影響最大的還是中國的投資活動。

如果中美開打貿易戰,有可能打擊風險融資和整體投資。但由於截至目前關稅主要涉及汽車、化學品和玉米等工業或農業出口,還不太可能對絕大多數的初創公司產生顯著的直接影響。

中國目前製造獨角獸公司的速度與美國幾乎相同。這些獨角獸公司吸引了來自騰訊、阿裡巴巴集團等互聯網巨頭,

以及過去幾年間每年都能夠募集到數十億美元的上千家國內風投公司的資金。

中國目前牽頭的風險融資規模約是2013年的15倍,增速超過美國牽頭的融資,後者在這段時間增加了一倍左右。迄今為止,大多數由中資牽頭的投資都流向了中國自己的公司。

這些公司中的許多都是中國家喻戶曉的公司。

國內市場增長速度放緩及競爭激烈,推動著中國的科技公司開始著眼於海外市場。

在為印度企業提供資金的競爭,中日兩國投資者紛紛湧入該國,比美國金融投資者向世界第二人口大國投入更多的風險資金。

2017年,由中國投資者牽頭的前五大風險投資中,有三筆投資由騰訊和阿裡巴巴集團領投,目標是印度和印尼的電子商務和共用乘車初創公司。

許多中國科技公司“已到關鍵階段,單是中國市場不足以支援其業務和估值。

印度最大的電子支付公司之一Paytm的首席財務官瑪德赫-德奧拉(Madhur Deora)表示,該公司在2015年融資時選擇與阿裡巴巴集團關聯公司螞蟻金服,而不是美國投資人進行接觸的原因,是因為“中國的移動互聯網創新遙遙領先於美國。”

螞蟻金服和阿裡巴巴集團最終對Paytm的母公司One97 Communications總計投入約8億美元資金,軟銀在隨後一輪的融資中對Paytm母公司又投入14億美元。

中國推動新技術發展的舉措令許多美國人感到擔憂的原因之一,是許多中國投資都是受到戰略利益驅動,其中一些似乎是受政府影響。

中國正大力推進半導體和人工智慧產業。中國政府為半導體產業提供了數十億美元的公共資金。去年7月,中國政府制定了2030年前在人工智慧領域達到全球領先水準的目標。

中國的風險投資項目包括對人臉識別公司北京曠視科技有限公司(Megvii Technology Inc.)等公司的投資等。曠視科技與金融公司合作,在貸款審批時系統可將人臉掃描資料與資料庫進行匹配。該公司還在監控系統方面為中國警方提供幫助。

阿裡巴巴集團執行副主席蔡崇信去年6月對投資人表示,阿裡巴巴集團通過投資海外公司擴大服務範圍,並希望與阿裡巴巴集團中的其他公司產生“化學反應”,從而“創造長期價值”。

未來5年至10年,中資科技公司將成為全球科技發展的領頭羊,與Alphabet旗下的穀歌和Facebook等大公司在非英語國家和西歐市場爭奪主導地位。

規模達到或超過1億美元的大型風投交易中,亞洲作為初創公司金融家顯得更加突出。隨著估值大幅上升,這些大型交易日漸成為風險投資的一個重要部分,2007年這類交易在交易總額中占比約8%,而去年上升至約50%。

在東南亞市場,中國資金正蜂擁對本地初創公司進行投資--如阿裡巴巴集團去年牽頭對印尼線上市場PT Tokopedia投資11億美元。

中國資金在印度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擁有12億人口的印度被視為下一個重要的互聯網市場。中國和日本投資人去年分別對印度初創公司進行了約30億美元的投資,領先於美國投資人的約20億美元。去年,騰訊牽頭對印度網約車公司Ola投資11億美元,後者正籌集資金對抗美國網約車巨頭Uber。騰訊和另一家主要投資者軟銀均獲得了Ola母公司的董事席位。這些資金幫助Ola繼續與Uber爭奪印度市場份額,並在澳大利亞市場向Uber發起挑戰。

騰訊和軟銀還分別牽頭對印度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Flipkart投入10多億美元,這些交易同樣讓他們獲得了後者的董事席位。Flipkart最近在與沃爾瑪進行商談,考慮把控股股權出售給沃爾瑪。

“應當把戰略收購和投資視為是圍棋比賽,”阿裡巴巴集團董事局執行副主席蔡崇信在去年的投資人大會中稱。“圍棋的戰略目標是用自己的棋子包圍對手的棋子。”

編輯來源於創新工廠

是因為“中國的移動互聯網創新遙遙領先於美國。”

螞蟻金服和阿裡巴巴集團最終對Paytm的母公司One97 Communications總計投入約8億美元資金,軟銀在隨後一輪的融資中對Paytm母公司又投入14億美元。

中國推動新技術發展的舉措令許多美國人感到擔憂的原因之一,是許多中國投資都是受到戰略利益驅動,其中一些似乎是受政府影響。

中國正大力推進半導體和人工智慧產業。中國政府為半導體產業提供了數十億美元的公共資金。去年7月,中國政府制定了2030年前在人工智慧領域達到全球領先水準的目標。

中國的風險投資項目包括對人臉識別公司北京曠視科技有限公司(Megvii Technology Inc.)等公司的投資等。曠視科技與金融公司合作,在貸款審批時系統可將人臉掃描資料與資料庫進行匹配。該公司還在監控系統方面為中國警方提供幫助。

阿裡巴巴集團執行副主席蔡崇信去年6月對投資人表示,阿裡巴巴集團通過投資海外公司擴大服務範圍,並希望與阿裡巴巴集團中的其他公司產生“化學反應”,從而“創造長期價值”。

未來5年至10年,中資科技公司將成為全球科技發展的領頭羊,與Alphabet旗下的穀歌和Facebook等大公司在非英語國家和西歐市場爭奪主導地位。

規模達到或超過1億美元的大型風投交易中,亞洲作為初創公司金融家顯得更加突出。隨著估值大幅上升,這些大型交易日漸成為風險投資的一個重要部分,2007年這類交易在交易總額中占比約8%,而去年上升至約50%。

在東南亞市場,中國資金正蜂擁對本地初創公司進行投資--如阿裡巴巴集團去年牽頭對印尼線上市場PT Tokopedia投資11億美元。

中國資金在印度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擁有12億人口的印度被視為下一個重要的互聯網市場。中國和日本投資人去年分別對印度初創公司進行了約30億美元的投資,領先於美國投資人的約20億美元。去年,騰訊牽頭對印度網約車公司Ola投資11億美元,後者正籌集資金對抗美國網約車巨頭Uber。騰訊和另一家主要投資者軟銀均獲得了Ola母公司的董事席位。這些資金幫助Ola繼續與Uber爭奪印度市場份額,並在澳大利亞市場向Uber發起挑戰。

騰訊和軟銀還分別牽頭對印度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Flipkart投入10多億美元,這些交易同樣讓他們獲得了後者的董事席位。Flipkart最近在與沃爾瑪進行商談,考慮把控股股權出售給沃爾瑪。

“應當把戰略收購和投資視為是圍棋比賽,”阿裡巴巴集團董事局執行副主席蔡崇信在去年的投資人大會中稱。“圍棋的戰略目標是用自己的棋子包圍對手的棋子。”

編輯來源於創新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