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梨園春秋”系列之 貝勒唱戲為哪般?

在中國清代,窮人學戲,是為了安身立命;可那些貴為王爺、貝勒的人,為何也要辛苦學戲?

藝人登臺唱戲,是為了賺錢謀生;王爺、貝勒登臺唱戲,不僅賺不到錢,還要為此一擲千金。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恭王府大戲樓,聽小編講一講那些王爺、貝勒們貼錢唱戲的趣事。

過去的滿清八旗子弟,是不允許隨便唱戲的,想唱戲,得有政府發的“龍票”,才可以應邀演唱,不取報酬,人稱“票友”。受清代帝后的影響,京城裡的王公貴族、八旗子弟,也一個個成了戲迷,他們不光看戲、聽戲,自己還花錢去學戲、唱戲,喜歡粉墨登場,過過戲癮。雖然只是一個票友,但那副認真勁兒,著實讓人佩服。

比如恭親王的長子載澄,人稱澄貝勒,就是京城出了名的票友,人稱“京城第一票”。

恭親王長子載澄

據說,有一次過年的時候,同治皇帝和載澄一起登臺演《打灶君》,同治皇帝扮演灶君,載澄飾演小叔子,另有一位妃子演李三嫂。在戲臺上,同治皇帝一襲黑衣,手持木板,被“李三嫂”罵一聲、揍一棍,雖有損皇帝威嚴,但同治帝卻不以為然,反而引以為樂。

大概是受到恭親王奕訢的影響,恭王府的各代主人都對戲曲格外偏愛。《清稗類鈔》曾經記載了這樣一個小故事,奕訢的孫子溥偉,同樣是著名的票友,每當飲酒至興頭上,便登臺歌舞,信口唱起來。在他的薰陶下,恭王府的侍從們個個都能演戲。

有一次,許多伶人在恭王府大戲樓上演出武戲,

溥偉心血來潮,突然令左右上臺去與伶人廝打一番。侍從們面面相覷,因為論武藝,誰都比不過臺上的伶人,但沒人敢言明,都立著不動。溥偉有些生氣,說:“誰能上臺,當賞百金。”就在這個時候,在座的京劇著名鬚生孫菊仙,聞言站起來,對王府的侍從們喝道:“你們儘管上臺,王爺賞你們的銀子,足夠你們買膏藥的了!”溥偉一聽這話,頓時醒悟,趕緊收回了自己的命令。

其實不僅僅是恭王府,京劇流行的時候,很多王府、貝勒府都經常傳出唱戲的聲音。與恭王府隔街相望的濤貝勒府,府裡終日傳出咿咿呀呀唱戲的聲音,仿佛與恭王府的鑼鼓聲遙相呼應。濤貝勒府的主人載濤,是光緒皇帝同父異母的弟弟,末代皇帝溥儀的叔叔。

紅氍毹上的載濤與溥侗

濤貝勒不僅是花大價錢去請名角教他唱戲,學戲,他而且還花錢請勒頭的師傅,穿服裝、跟包的師傅,場面師傅,甚至要請大的藝術家陪著他一起演戲,都要花錢。他要玩票玩一場戲,那不定得花多少銀子,演給朋友們看,達官貴人們,他們演戲在社會上轟動的,很多人都要去看,主要是堂會,影響大的是王府堂會,是達官貴人或民國以後的貴人。

濤貝勒既能演長靠武生,又能短打,更擅長猴戲。其武工扎實,深為內行所稱道。他的《安天會》,與楊小樓同出一師,均為張淇林親自傳授。北猴王李萬春曾向他學戲三年。

北猴王李萬春

任何藝術都有一個從誕生到發展提高的這麼一個過程,而京劇藝術所謂過去是野班子,侉戲,徽漢的時候,通過進京,通過王公貴族的推崇,它已經登堂入室,成為我們大傢伙擁戴的國粹了。

更多精彩故事 敬請關注寶秘

紅氍毹上的載濤與溥侗

濤貝勒不僅是花大價錢去請名角教他唱戲,學戲,他而且還花錢請勒頭的師傅,穿服裝、跟包的師傅,場面師傅,甚至要請大的藝術家陪著他一起演戲,都要花錢。他要玩票玩一場戲,那不定得花多少銀子,演給朋友們看,達官貴人們,他們演戲在社會上轟動的,很多人都要去看,主要是堂會,影響大的是王府堂會,是達官貴人或民國以後的貴人。

濤貝勒既能演長靠武生,又能短打,更擅長猴戲。其武工扎實,深為內行所稱道。他的《安天會》,與楊小樓同出一師,均為張淇林親自傳授。北猴王李萬春曾向他學戲三年。

北猴王李萬春

任何藝術都有一個從誕生到發展提高的這麼一個過程,而京劇藝術所謂過去是野班子,侉戲,徽漢的時候,通過進京,通過王公貴族的推崇,它已經登堂入室,成為我們大傢伙擁戴的國粹了。

更多精彩故事 敬請關注寶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