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致命的晶片

雖然從政府到民間都已經意識到了晶片自主研發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但希冀短時間內彎道超車也有些好高騖遠。

文|《中國經濟資訊》記者 張興軍

中興通訊遭遇美國商務部的強力制裁之後,一場有關晶片的討論持續發酵。

概念而言,當下令中國製造業談之色變、倍感憂慮的晶片,是指內含積體電路的矽片。這種元器件的體積雖然很小,卻是電腦等電子設備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進而決定了它在製造領域成為世界各國企業創新體的必爭之地。

“晶片工業是我國輸不起的戰役。我國的晶片需求占全球市場比例的比重超越四成,但近九成需要進口。這不只讓跨國公司卡住了許多工業的咽喉,也使我國的商業秘要和國防資訊存在被盜取的或許。”事實上,對於中國晶片行業當前所遭遇的困境,業內人士早就提出過擔憂。

從國際市場份額來看,晶片規劃領域為高通、聯發科和三星壟斷,晶片製作領域則是台積電和台聯電的天下,

日月光佔據著封測排行的榜首。縱覽內地的相關企業,卻沒有一家能夠在高端市場上位列細分領域的前列。

現狀堪虞

雖然中國貴為貿易順差的大國之一,但在晶片貿易層面卻是嚴重依賴外部供應的主力市場。

根據我國海關總署公開的資料,積體電路進口金額已經連續三年(2015-2017)超過原油,二者進口差額每年都在950億美元以上。以2017年為例,

中國積體電路進口3770億塊,同比增長10.1%;進口額為2601億美元(約合17561億元)。過去10年,我國的晶片進口總額高達1.8萬億美元。可統資料顯示,2017年中國貨物進口額為12.46萬億元,這意味著積體電路進口額占中國總進口額的14.1%。

眾所周知,晶片是智慧製造產業鏈條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我國晶片嚴重依賴海外市場的現狀無疑讓產業鏈上的製造與創新受到掣肘,甚至埋下無數的隱患。一個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國內智慧旗艦手機行業。

根據最新統計資料,智慧手機行業前十名中,國產手機佔據7席,但除了華為之外其他六家廠商的旗艦機型的晶片均無法自給,包括小米、OPPO和vivo在內的世界知名廠商,其旗艦機晶片的供應商均是佔據世界市場份額超過20%的高通。

2015年,高通發佈的驍龍810曾為各家手機廠商競相採購,但因為產品不成熟而導致的發熱問題令多家廠商“躺槍”。

包括HTC One M9、小米Note頂配版、索尼Xperia Z3等在內的眾多名噪一時的旗艦機型,都遭致了用戶的普遍差評,而且進一步影響了銷量。到了2016年,高通吸取驍龍810的教訓,為了保證萬無一失而延期推出驍龍820。這也造成很多國內的旗艦產品也同樣需要延期發佈,而在後期許多使用820處理器的廠商,也由於供應的問題遲遲拿不到充足的晶片進行量產。

對於這種嚴重依賴晶片核心廠商的製造者,雖然短期內節約了研發的成本和在與友商的競爭中占得先機,但依長久計,沒有自家生產的晶片來完善自身生態,即使銷量再為可觀,也難以擺脫“設計組裝廠商”的評價與詬病。

在業界人士認為,這就像是在房價持續上漲的時期以高價租賃核心地段的寫字樓,雖然短期內不用支付過高的成本,但長遠看必將自食其果,為其短視而埋單。

於是,對於晶片研發的佈局與投入,也被認為是未來十年中國製造者們競爭的新高地。

晶片的“李約瑟難題”

晶片產業為什麼在中國沒有發展起來?這個讓國內研發領域汗顏的問題,早在多年前就已經被提及。近日,創業黑馬董事長牛文文在談到國產晶片所處的現狀時,以其十幾年前造訪三星時的見聞為例加以對比。

當年,三星創始人李秉哲那一代韓國人帶著“超越日本”的頑強願望,在紅紅火火的家電時代意識到晶片“點石成金”的巨大超越優勢,於是力排眾議地花費鉅資投入到晶片生產線。經過持續的投入,最終實現了晶片市場的逆襲,超越了日本。在牛文文看來,三星電子今天在手機份額一路下滑的背景下,依然能夠實現強勁增長,憑藉的就是晶片研發上的優勢。

除了自身的決心和投入之外,三星電子還極大地爭取了外部力量的支持。在眾多反對意見之下,李秉哲仍然說服了韓國政府,使後者將日本給韓國的賠款給予三星公司進行晶片研發的晶片巨賭。“韓國政府、百姓、企業在‘超越日本’口號下的合力,值得中國學習。”牛文文說。

牛文文撰文的最後落腳點是稀缺的企業家精神。在他眼中,三星投資晶片產業的經歷,是未雨綢繆的危機感和義無反顧的創新持續性促成了最終的成功。我們今天看到三星這樣的企業能夠走到今天的原因,是企業、企業家精神和創新環境的多重要素的合力之果。

晶片命門,關乎國運,這已經無須再論證。晶片雖然並非是面向消費者的終端產品,卻廣泛運用於電子、數碼產品、通信設備等多個科技產業,是否掌握晶片核心技術,也被認定為是否扼住科技命脈的關鍵點。

如何突圍技術孤島?

以美國為主的部分發達國家看到中國經濟崛起之後,一種冒天下之大不韙式的防禦,試圖以這種尤為貿易公平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中國的崛起。但另一方面,其保守的策略的確也在短期內對中國企業的走出去和創新帶來了切實而緊迫的挑戰。首當其衝的中興只是個開始,未來在相關領域還有太多的不確定性。

那麼,中國能否跳離美國IP核另起爐灶?

事實上,我國積體電路的起步並不算晚,但由於長期受到歐美技術封鎖、國內歷史問題等多種因素,與歐美的差距逐漸拉大,想要在短時間內追趕更是難上加難。業內人士分析,從整個行業來看,美國卡的是“IP(智慧財產權)”,圍繞IP的戰爭更激烈,中國的自主研發很難繞開這一關鍵之點進行。

當然,在中國也有在研發層面堪與世界巨頭媲美的企業。一個長國人自信的案例,就是華為與三星之間近幾年在國際範圍內的專利之戰,能夠真刀真槍和三星這樣的巨無霸打專利戰的企業,華為是國內的第一個。

“國內很少有像華為這樣幾十年專注研發的企業,華為每年在研發方面的投資數以百億計,最終才積累了讓其他本土企業望塵莫及的專利數量,形成今天這樣的核心競爭力。”一位互聯網觀察人士接受《中國經濟資訊》記者採訪時說道。

“在擁有了海量的專利之後,才能夠和國際巨頭們平起平坐、進行談判。巨頭之間彼此也可以通過交叉專利授權,某種程度上,專利也是一種談判砝碼。”上述互聯網觀察人士對《中國經濟資訊》記者說。

但另一個難言樂觀的現實是,自主研發之路無比艱難。雖然從政府到民間都已經意識到了晶片自主研發的緊迫性和重要性,但希冀短時間內彎道超車也有些好高騖遠。

當下中國所面臨的現狀是積體電路的系統性落後,整體提升需要從基礎性研究和人才培養這些最為核心的地方開始。

雖然短期內節約了研發的成本和在與友商的競爭中占得先機,但依長久計,沒有自家生產的晶片來完善自身生態,即使銷量再為可觀,也難以擺脫“設計組裝廠商”的評價與詬病。

在業界人士認為,這就像是在房價持續上漲的時期以高價租賃核心地段的寫字樓,雖然短期內不用支付過高的成本,但長遠看必將自食其果,為其短視而埋單。

於是,對於晶片研發的佈局與投入,也被認為是未來十年中國製造者們競爭的新高地。

晶片的“李約瑟難題”

晶片產業為什麼在中國沒有發展起來?這個讓國內研發領域汗顏的問題,早在多年前就已經被提及。近日,創業黑馬董事長牛文文在談到國產晶片所處的現狀時,以其十幾年前造訪三星時的見聞為例加以對比。

當年,三星創始人李秉哲那一代韓國人帶著“超越日本”的頑強願望,在紅紅火火的家電時代意識到晶片“點石成金”的巨大超越優勢,於是力排眾議地花費鉅資投入到晶片生產線。經過持續的投入,最終實現了晶片市場的逆襲,超越了日本。在牛文文看來,三星電子今天在手機份額一路下滑的背景下,依然能夠實現強勁增長,憑藉的就是晶片研發上的優勢。

除了自身的決心和投入之外,三星電子還極大地爭取了外部力量的支持。在眾多反對意見之下,李秉哲仍然說服了韓國政府,使後者將日本給韓國的賠款給予三星公司進行晶片研發的晶片巨賭。“韓國政府、百姓、企業在‘超越日本’口號下的合力,值得中國學習。”牛文文說。

牛文文撰文的最後落腳點是稀缺的企業家精神。在他眼中,三星投資晶片產業的經歷,是未雨綢繆的危機感和義無反顧的創新持續性促成了最終的成功。我們今天看到三星這樣的企業能夠走到今天的原因,是企業、企業家精神和創新環境的多重要素的合力之果。

晶片命門,關乎國運,這已經無須再論證。晶片雖然並非是面向消費者的終端產品,卻廣泛運用於電子、數碼產品、通信設備等多個科技產業,是否掌握晶片核心技術,也被認定為是否扼住科技命脈的關鍵點。

如何突圍技術孤島?

以美國為主的部分發達國家看到中國經濟崛起之後,一種冒天下之大不韙式的防禦,試圖以這種尤為貿易公平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中國的崛起。但另一方面,其保守的策略的確也在短期內對中國企業的走出去和創新帶來了切實而緊迫的挑戰。首當其衝的中興只是個開始,未來在相關領域還有太多的不確定性。

那麼,中國能否跳離美國IP核另起爐灶?

事實上,我國積體電路的起步並不算晚,但由於長期受到歐美技術封鎖、國內歷史問題等多種因素,與歐美的差距逐漸拉大,想要在短時間內追趕更是難上加難。業內人士分析,從整個行業來看,美國卡的是“IP(智慧財產權)”,圍繞IP的戰爭更激烈,中國的自主研發很難繞開這一關鍵之點進行。

當然,在中國也有在研發層面堪與世界巨頭媲美的企業。一個長國人自信的案例,就是華為與三星之間近幾年在國際範圍內的專利之戰,能夠真刀真槍和三星這樣的巨無霸打專利戰的企業,華為是國內的第一個。

“國內很少有像華為這樣幾十年專注研發的企業,華為每年在研發方面的投資數以百億計,最終才積累了讓其他本土企業望塵莫及的專利數量,形成今天這樣的核心競爭力。”一位互聯網觀察人士接受《中國經濟資訊》記者採訪時說道。

“在擁有了海量的專利之後,才能夠和國際巨頭們平起平坐、進行談判。巨頭之間彼此也可以通過交叉專利授權,某種程度上,專利也是一種談判砝碼。”上述互聯網觀察人士對《中國經濟資訊》記者說。

但另一個難言樂觀的現實是,自主研發之路無比艱難。雖然從政府到民間都已經意識到了晶片自主研發的緊迫性和重要性,但希冀短時間內彎道超車也有些好高騖遠。

當下中國所面臨的現狀是積體電路的系統性落後,整體提升需要從基礎性研究和人才培養這些最為核心的地方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