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組萌漫帶你領略 你所不知道的高原築路兵方言

新藏線,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是西藏西部重要的運輸大動脈,海拔5000米以上的路段有130公里,是入藏線路最為艱難的,最為危險的一條;川藏線,歷史上是茶馬古道,現代是川藏公路、是川康公路和康藏公路的合稱,

川藏公路以風景優美路途艱險著稱,堪稱是世界上最美的公路。常年駐守在西藏高原的武警某部交通第三支隊官兵守護了新藏線17年和川藏線22年,由於高原條件的艱苦和自然環境的惡劣,長期駐守在新藏、川藏“兩線”的官兵在一些方面形成了交流的獨特方言。

今天,小編就用一組萌漫帶大家領略一下高原築路兵“方言”裡的那些詞兒:

詞條 1:刀客

你以為是這樣?

或者這樣?

好吧你想多了……

其實是這樣的

養護新藏線和川藏線需要很多機械操作能手,最能體現高超技術的是平地機操作,每次進行路基整平、鏟雪,甚至有的時候在懸崖邊上施工,對操作手的要求很高,鏟刀的高度、角度要精確到位,平地機要安全平穩,否則就會車毀人亡。因此,高原築路兵們把那些操控一流、技術精湛的平地機駕駛能手稱為“刀客”。

詞條 2:護甲

你以為是這樣?

那麼你就錯了,其實是這樣的

護甲的全稱是:安全防護反光背心。在高原上行車,經常可以看見官兵在迷彩服外,

身著反光背心養護道路。它的作用是提醒司乘人員前方施工,減速慢行,尤其在夜晚施工時,更是官兵人身安全的保護盾。

詞條 3:野餐

想到野餐,你肯定想到是這樣,哇,美味

其實是這樣

野餐是官兵在野外作業時吃的飯。因為野外條件極為簡陋,而且常有風沙,官兵們就圍圈蹲著在一起就餐,能夠擋住部分風沙進入碗裡,因此也稱為“蹲餐”。在部隊剛上勤初期,由於築路工期時間緊,官兵們必須爭分奪秒搶進度,經常早出晚歸,中午飯一般採取蹲餐的方式在工地吃,炊事班將飯做好送到工地後,官兵們拿出碗筷,圍圈就餐。這也成為很多老兵記憶中經典的場景。

詞條 4:扛大箱

你以為是這樣?

不要結合文字想,其實是這樣。

扛大箱,說的不是肩扛,而是官兵的座駕。交通部隊上勤新藏線和川藏線之初,交通工具只有斯太爾高廂車,官兵們上勤坐的都是車廂,加上土路的顛簸、惡劣氣候、高原反應,五臟六腑都好像要被顛出來一樣,這種記憶讓官兵們終身難忘。

詞條 5:雪島

你以為是這樣?

其實是這樣

雪島不是島,而是雪災後的村莊。雪山孤島是西藏阿裡遭受暴風雪後最普遍、最平常的概念,由於阿裡地區冬季雪災頻發,有的地區積雪達十幾米高,道路中斷,所有供給無法進入。駐守在這裡的武警官兵們,便迎著風雪用生命奮力開闢通往孤島的生命通道,一次次解救受困群眾於危難之中。

詞條 6:洋房

你腦海中浮現的是這樣?

而實事上……

你沒有看錯,我也不是在開玩笑。部隊上勤之初,沒有營房,官兵們只能借牧民的羊圈作為臨時住所,被官兵們戲稱為“洋房”。小編曾向一位親身住過“洋房”的老兵求證過,他說“洋房”的地上是一層又黑又厚又臭的羊糞,官兵們每天都要極力忍受著酸臭的羊糞和陰冷潮濕的環境,一邊對路段進行養護,一邊自己動手修建營房。通過兩年的努力,一幢幢漂亮的營房拔地而起,官兵們從此便告別了住“洋房”的歷史。

詞條 7:旗兵

提到旗兵,你肯定先想到他們,太帥了

但在高原天路上卻隨處可見他們

管理養護國道,確保公路暢通,是高原築路兵的基本職責。開展養護工作時,官兵們除用錐形劃分施工區和通行區外,還會派駐安全員用旗語指揮過往車輛通行。旗語有規範的動作,每個動作有固定的含義,比如:靠邊停車的動作是,旗兵雙手持令旗,右手旗高舉示意駕駛員停車,左手旗指示停車位置,駕駛員靠邊停車後,旗兵主動告知前方正在施工,公路上有坑槽,提醒駕駛員注意安全,減速慢行。

詞條 8:描紅

你以為是這樣?

不,其實是這樣

描紅是官兵日常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具體是要把公路兩旁豎立的公里里程碑上的數字,用紅漆描繪地更加鮮豔醒目。公路里程碑一公里一塊,新藏線全程2080公里,川藏線養護路程800公里,就有2800多塊里程碑需要官兵們用手一筆一筆仔細地描紅。219國道1314里程碑,數字諧音“愛要久,一生一世”,於是每一個經過這裡的遊客或者路人,都喜歡將自己和戀人的名字寫下,每每不到一個月,上面就會密密麻麻的被留滿名字,為了能夠清晰地告知過往司乘人員自己所處的具體位置,官兵們每次都會將其重新描紅。

詞條 9:塗唇

你想到了這樣的畫風?

我們才沒有那麼“娘”,其實是官兵嘴上裂開了口子

官兵們用唇膏,不是臭美,而是因為高原乾旱少雨,風大乾燥,紫外線強烈,長期在野外執行公路養護保通勤務,嘴唇裂口的事情經常發生,有時甚至疼得吃飯都不能張大嘴,笑也不能笑。(這一點小編感受很深,初上阿裡時,嘴唇上3條很深的裂口,血滲出來被風吹幹了,剛一張嘴要說話,口子就又裂開了……)隨著後勤衛生條件的逐年改善,現在部隊為官兵統一配發了軍用唇膏,嘴唇乾裂的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

高原築路兵“方言”的那些事兒,就先告一段落,今後如果再有新發現,小編會及時整理補充的。

最後多囉嗦兩句,介紹築路兵的“方言”,目的不是向諸位展示我們高原築路兵是有多苦。小編不是來“拼慘”的,因為軍人沒有不苦的,只是奉獻的方式不同罷了。小編只想表達一點:無論是矗立邊關海島,還是翱翔藍天星際;無論是手持鋼槍衝鋒陷陣,還是緊握鐵鍬護路保通,中國軍人有千百種樣子,但無論哪一種,都絕對是好樣子!

作者:袁 鈺 王一霖

編輯:甄光耀

官兵們拿出碗筷,圍圈就餐。這也成為很多老兵記憶中經典的場景。

詞條 4:扛大箱

你以為是這樣?

不要結合文字想,其實是這樣。

扛大箱,說的不是肩扛,而是官兵的座駕。交通部隊上勤新藏線和川藏線之初,交通工具只有斯太爾高廂車,官兵們上勤坐的都是車廂,加上土路的顛簸、惡劣氣候、高原反應,五臟六腑都好像要被顛出來一樣,這種記憶讓官兵們終身難忘。

詞條 5:雪島

你以為是這樣?

其實是這樣

雪島不是島,而是雪災後的村莊。雪山孤島是西藏阿裡遭受暴風雪後最普遍、最平常的概念,由於阿裡地區冬季雪災頻發,有的地區積雪達十幾米高,道路中斷,所有供給無法進入。駐守在這裡的武警官兵們,便迎著風雪用生命奮力開闢通往孤島的生命通道,一次次解救受困群眾於危難之中。

詞條 6:洋房

你腦海中浮現的是這樣?

而實事上……

你沒有看錯,我也不是在開玩笑。部隊上勤之初,沒有營房,官兵們只能借牧民的羊圈作為臨時住所,被官兵們戲稱為“洋房”。小編曾向一位親身住過“洋房”的老兵求證過,他說“洋房”的地上是一層又黑又厚又臭的羊糞,官兵們每天都要極力忍受著酸臭的羊糞和陰冷潮濕的環境,一邊對路段進行養護,一邊自己動手修建營房。通過兩年的努力,一幢幢漂亮的營房拔地而起,官兵們從此便告別了住“洋房”的歷史。

詞條 7:旗兵

提到旗兵,你肯定先想到他們,太帥了

但在高原天路上卻隨處可見他們

管理養護國道,確保公路暢通,是高原築路兵的基本職責。開展養護工作時,官兵們除用錐形劃分施工區和通行區外,還會派駐安全員用旗語指揮過往車輛通行。旗語有規範的動作,每個動作有固定的含義,比如:靠邊停車的動作是,旗兵雙手持令旗,右手旗高舉示意駕駛員停車,左手旗指示停車位置,駕駛員靠邊停車後,旗兵主動告知前方正在施工,公路上有坑槽,提醒駕駛員注意安全,減速慢行。

詞條 8:描紅

你以為是這樣?

不,其實是這樣

描紅是官兵日常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具體是要把公路兩旁豎立的公里里程碑上的數字,用紅漆描繪地更加鮮豔醒目。公路里程碑一公里一塊,新藏線全程2080公里,川藏線養護路程800公里,就有2800多塊里程碑需要官兵們用手一筆一筆仔細地描紅。219國道1314里程碑,數字諧音“愛要久,一生一世”,於是每一個經過這裡的遊客或者路人,都喜歡將自己和戀人的名字寫下,每每不到一個月,上面就會密密麻麻的被留滿名字,為了能夠清晰地告知過往司乘人員自己所處的具體位置,官兵們每次都會將其重新描紅。

詞條 9:塗唇

你想到了這樣的畫風?

我們才沒有那麼“娘”,其實是官兵嘴上裂開了口子

官兵們用唇膏,不是臭美,而是因為高原乾旱少雨,風大乾燥,紫外線強烈,長期在野外執行公路養護保通勤務,嘴唇裂口的事情經常發生,有時甚至疼得吃飯都不能張大嘴,笑也不能笑。(這一點小編感受很深,初上阿裡時,嘴唇上3條很深的裂口,血滲出來被風吹幹了,剛一張嘴要說話,口子就又裂開了……)隨著後勤衛生條件的逐年改善,現在部隊為官兵統一配發了軍用唇膏,嘴唇乾裂的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

高原築路兵“方言”的那些事兒,就先告一段落,今後如果再有新發現,小編會及時整理補充的。

最後多囉嗦兩句,介紹築路兵的“方言”,目的不是向諸位展示我們高原築路兵是有多苦。小編不是來“拼慘”的,因為軍人沒有不苦的,只是奉獻的方式不同罷了。小編只想表達一點:無論是矗立邊關海島,還是翱翔藍天星際;無論是手持鋼槍衝鋒陷陣,還是緊握鐵鍬護路保通,中國軍人有千百種樣子,但無論哪一種,都絕對是好樣子!

作者:袁 鈺 王一霖

編輯:甄光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