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青蒿再突破!破譯6萬基因密碼——高產新品落地非洲、低成本嚼防瘧軟糖,還有降脂藥

昨天,

是世界防治瘧疾日,

主題是“準備擊敗瘧疾”。

然而,世衛組織《2017世界瘧疾報告》顯示,目前全球約半數人口面臨瘧疾風險,不完全統計的瘧疾病例仍超過2億,死亡人數達數十萬例,

遍佈9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些發展中國家三分之一人口染病。

面對這種蟲媒傳染病的長期肆虐,儘管有了屠呦呦教授的諾獎級明星藥——青蒿素,但其當前的高成本和耐藥性問題,成為人類抗瘧兩大瓶頸。北京時間24日,上海交通大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唐克軒領銜團隊,在青蒿基礎研究和產品開發方面取得的一系列重大進展,成為《細胞,幾天後美國科學家在《自然》(Nature) 子刊上又發表青蒿素治療肺結核、改善耐藥性的科研工作。

當前,屠呦呦主導二氫青蒿素治療紅斑狼瘡的研究已進入臨床二期,可能成為最接近實際應用的新用途。

針對青蒿素其他神奇妙用,唐克軒團隊率先開展了青蒿素降血脂研究。他汀類藥物是調節血脂以預防心血管病的重要藥物,但他汀不耐受的人群可能高達20%-30%。為此,他們構建了他汀不耐受的動物模型,經過大量實驗研究發現,

青蒿素類化合物與他汀類藥物聯用,產生了顯著的增效減毒效果。不但可使他汀類藥物的使用劑量降低一半,還獲得了更大幅度的降脂效果,成果有望在近期開發成為降脂新藥,解決部分人群用藥難題。

作為青蒿相關研究智慧財產權擁有量全球最多的研究團隊,

唐克軒團隊目前僅在青蒿代謝工程育種與青蒿素新藥效開發領域就擁有63項專利技術,其中授權發明專利32項,申請國際PCT專利1項。他向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表示,將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指導下,依託青蒿這張“中國名片”,從基礎研究和產品開發多方面助力人類抗瘧事業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