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北京女子圖鑒》引關注 翻拍劇“落地”才能“生花”

大河報·大河用戶端記者 張叢博

核心提示|最近,一部翻拍自日劇《東京女子圖鑒》的網劇《北京女子圖鑒》話題不斷,

但不同於近年來翻拍劇往往遭遇水土不服而飽受詬病,這部作品因對真實社會語境的呈現,被稱為“合格”的本土化改編作品。

由於文化背景相近,日韓的一些熱播都市劇在網路上積累了一定的國內觀眾群體,加上優秀題材供不應求,催生國內影視業興起一股“翻拍熱”。但移植到國內土壤重新栽培出來的作品,

卻常出現“南橘北枳”現象,成功的翻拍劇屈指可數。翻拍劇為何受青睞?合格的翻拍劇需要經歷怎樣的本土化改造?大河報·大河用戶端記者進行了採訪。

本土化改編讓《北京女子圖鑒》接地氣

流落街頭啃半根玉米,衣著光鮮的白領夜晚卻回到地下室,找工作屢屢碰壁薪資預期一降再降……《北京女子圖鑒》中這些“北漂”一族熟悉的場景,讓年輕人感同身受。國產都市劇裡難得的寫實風格,

讓這部翻拍劇很接地氣。

“相比東京版更像是一個姐妹篇。”《北京女子圖鑒》監製馬筱楠告訴大河報·大河用戶端記者,雖然叫做改編,但其實只是一個模式的引進,結構有所借鑒,但原創成分更多,在人設、情節等方面都進行了本土化創作。

從國外翻拍來的劇,如何讓國內觀眾從中找到真實感?《北京女子圖鑒》製片人盧達透露,前期創作採訪了數百位女性,也有男性素材提供者,

並且團隊主創也多有“北漂”經歷,為劇本的真實感打下了堅實基礎。同時堅持實景拍攝,用原音,包括為還原10年前做的諸多細節處理,造型上也堅持“在平凡中見時尚”的宗旨。

熟悉東京原版的觀眾再看北京版很容易找到兩者的異同。在沿襲原作方面,比如每集聚焦一個話題,對在大都市打拼的女性真實生活的細節刻畫,雖然圍繞主角但不是獨角戲而是群像戲等結構風格繼續保持。

不同點也較為明顯,日本版是女主角會對著鏡頭向觀眾做一些評論,但考慮到這種戲劇化表演方式對國內都市劇的觀眾來說相對陌生,接受度可能不高,在北京版中果斷被捨棄。

不僅如此,表現手法上也有新探索,比如每一集的結尾安排了番外小劇場。馬筱楠將北京版稱為“鏡像劇”,“是見自己、見世界、見內心這樣一種概念,番外小劇場是想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述隱藏的劇情,

能夠把整個生活的軌跡表現得更客觀,也更開放”。

生搬硬套讓多數翻拍劇“水土不服”

之所以這次《北京女子圖鑒》讓觀眾耳目一新,是因為國內不乏把韓劇、日劇拿來翻拍的前例,但成功者寥寥。由於文化背景、製作觀念和觀眾觀看習慣的不同,翻拍劇經常遭遇“水土不服”。

去年被寄予厚望的中國版《深夜食堂》口碑遭遇滑鐵盧,原版的日式居酒屋被原封不動地搬進了翻拍劇,從飯店裝潢到大廚黃磊臉上的刀疤,也都高度雷同日劇版本。美食上倒是更換成了中國口味,但酸菜泡面、炸香腸這種不走心的安排,難以喚起共鳴。

另一部翻拍劇《柒個我》,有觀眾毫不留情地稱之為“漢化版”翻拍作品。複製粘貼技法嫺熟,大到場景設計,小到人物臺詞,新意難尋。尤其是對韓劇臺詞原版翻譯,讓操一口京腔的張一山來說,聽著讓人尷尬。其他幾部《約會戀愛到底是什麼》《求婚大作戰》等也都沒有擺脫口碑撲街的命運,這些翻拍劇故事生搬硬套,大部分淪為了“翻譯劇”,中國演員講外國故事,留給觀眾彆扭的違和感。

究其原因,一些主創團隊以“致敬原作”之名,實則是根本沒有在本土化改編上著力。一位網劇業內人士表示,一些翻拍劇為了趁原作熱度,拿到版權後沒有留足消化改編的時間,便匆匆上馬,自然只能依賴原作架構和情節。

然而,其實國外電視劇有其獨特的文化背景和表達個性,並不意味著適合原封不動地移植到國內,單純的重複沒有意義,勉強的改編則又喪失精髓。比如,日劇以短小精悍、劇情緊湊著稱,國內翻拍劇則多一倍的容量,處理稍有不當便會打亂敘事節奏,這也意味著要新增情節,但一些翻拍劇卻用關係不大的注水劇情來填充,經常遭到觀眾吐槽。

常言說“畫虎畫皮難畫骨”,翻拍不是問題,但是對待作品的態度和認知,不能錯位。如果將砝碼單純壓在原作的光環上,缺乏深入落地的二次創作,便想征服觀眾,未免太過於異想天開。

翻拍劇“自帶光環”受“金主”青睞

據不完全統計,除了正在熱播的女子圖鑒系列劇,接下來至少有8部日劇劇集宣佈了翻拍計畫或在拍攝製作中。

近幾年,國內影視市場形成了“無IP不成活”的大趨勢,手上不握著幾個IP便會心慌。但隨著國內IP價格水漲船高,一度小眾的日劇成了市場追逐的“香餑餑”。一家影視公司相關負責人就向大河報·大河用戶端記者透露,他們有一次趕去日本和一部爆款日劇談版權合作時,遇到的國內競爭對手竟有好幾個。

看似翻拍劇“自帶光環”,但事實上有時候還會“身不由己”。《深夜食堂》導演蔡岳勳就坦言,日方要求不管是改編漫畫或者是劇本,必須要交給他們審核,黃磊臉上的疤是原作者要求一定要保留的,連位置都不能變,非常嚴苛。類似這些都限制了本土化的發揮,導致一些翻拍劇給人不倫不類的直觀感受。

為何翻拍劇如此受“金主”青睞?一位元編劇告訴大河報·大河用戶端記者,從劇本創作到投拍、播出,原創影視劇一般需要兩三年甚至五年的週期。而對影視業來說,急功近利的“跟風”很常見,流行題材要考慮時效性,“一旦錯過觀眾便會審美疲勞,但他們又對這陣風能刮多久心裡沒數,所以儘量往前趕”。

借來的光再好都不如自己有光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翻拍劇一定程度上豐富了螢屏,但是從長遠來看,翻拍劇熱也暗藏隱憂。

有業內人士指出,不管是希望借用原作光芒,還是對市場預期的擔憂,急功近利的拿來主義,久而久之都會讓創作者迷失方向,傷害國內的原創能力和動力。“翻拍劇往往會陷入兩難境地,在保持原味還是裝新酒之間糾結,結果很可能既沒有展現出原作精髓,又難以有超過原作的再創作。其實這很容易理解,跟在別人陰影裡走,會看不到自己身上的閃耀光輝。”

“翻拍只能是電視劇行業的補充,而不能成為主流生產力。”該業內人士指出,國外優秀電視劇值得學習,日劇擅長對都市人物個性的細膩表達和深入情感刻畫,引發年輕群體的現實思考,形成了獨特風格,國內完全可以借鑒,但翻拍不是學習的必要手段。

此次《北京女子圖鑒》較為成功的本土化改編,說明從編劇到製作,國內的主創團隊具備和出精品相對應的製作能力。青年演員戚薇也一改偶像劇裡精英女性的角色,這次從地下室路邊攤拍起,演技得到磨練,讓人刮目相看。只要有沉下心創作的態度,有專業製作能力,完全可以孵化出成功的原創都市劇。

“再好的借光,都不如自己有光。翻拍有短平快的優勢,但事實證明受眾認可已經出現疲態,只有培育原創能力才能走長遠,沒有誰比我們自己更熟悉腳下的土地,與其移植不如培育。”該業內人士說。

編輯:王丹

翻拍劇經常遭遇“水土不服”。

去年被寄予厚望的中國版《深夜食堂》口碑遭遇滑鐵盧,原版的日式居酒屋被原封不動地搬進了翻拍劇,從飯店裝潢到大廚黃磊臉上的刀疤,也都高度雷同日劇版本。美食上倒是更換成了中國口味,但酸菜泡面、炸香腸這種不走心的安排,難以喚起共鳴。

另一部翻拍劇《柒個我》,有觀眾毫不留情地稱之為“漢化版”翻拍作品。複製粘貼技法嫺熟,大到場景設計,小到人物臺詞,新意難尋。尤其是對韓劇臺詞原版翻譯,讓操一口京腔的張一山來說,聽著讓人尷尬。其他幾部《約會戀愛到底是什麼》《求婚大作戰》等也都沒有擺脫口碑撲街的命運,這些翻拍劇故事生搬硬套,大部分淪為了“翻譯劇”,中國演員講外國故事,留給觀眾彆扭的違和感。

究其原因,一些主創團隊以“致敬原作”之名,實則是根本沒有在本土化改編上著力。一位網劇業內人士表示,一些翻拍劇為了趁原作熱度,拿到版權後沒有留足消化改編的時間,便匆匆上馬,自然只能依賴原作架構和情節。

然而,其實國外電視劇有其獨特的文化背景和表達個性,並不意味著適合原封不動地移植到國內,單純的重複沒有意義,勉強的改編則又喪失精髓。比如,日劇以短小精悍、劇情緊湊著稱,國內翻拍劇則多一倍的容量,處理稍有不當便會打亂敘事節奏,這也意味著要新增情節,但一些翻拍劇卻用關係不大的注水劇情來填充,經常遭到觀眾吐槽。

常言說“畫虎畫皮難畫骨”,翻拍不是問題,但是對待作品的態度和認知,不能錯位。如果將砝碼單純壓在原作的光環上,缺乏深入落地的二次創作,便想征服觀眾,未免太過於異想天開。

翻拍劇“自帶光環”受“金主”青睞

據不完全統計,除了正在熱播的女子圖鑒系列劇,接下來至少有8部日劇劇集宣佈了翻拍計畫或在拍攝製作中。

近幾年,國內影視市場形成了“無IP不成活”的大趨勢,手上不握著幾個IP便會心慌。但隨著國內IP價格水漲船高,一度小眾的日劇成了市場追逐的“香餑餑”。一家影視公司相關負責人就向大河報·大河用戶端記者透露,他們有一次趕去日本和一部爆款日劇談版權合作時,遇到的國內競爭對手竟有好幾個。

看似翻拍劇“自帶光環”,但事實上有時候還會“身不由己”。《深夜食堂》導演蔡岳勳就坦言,日方要求不管是改編漫畫或者是劇本,必須要交給他們審核,黃磊臉上的疤是原作者要求一定要保留的,連位置都不能變,非常嚴苛。類似這些都限制了本土化的發揮,導致一些翻拍劇給人不倫不類的直觀感受。

為何翻拍劇如此受“金主”青睞?一位元編劇告訴大河報·大河用戶端記者,從劇本創作到投拍、播出,原創影視劇一般需要兩三年甚至五年的週期。而對影視業來說,急功近利的“跟風”很常見,流行題材要考慮時效性,“一旦錯過觀眾便會審美疲勞,但他們又對這陣風能刮多久心裡沒數,所以儘量往前趕”。

借來的光再好都不如自己有光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翻拍劇一定程度上豐富了螢屏,但是從長遠來看,翻拍劇熱也暗藏隱憂。

有業內人士指出,不管是希望借用原作光芒,還是對市場預期的擔憂,急功近利的拿來主義,久而久之都會讓創作者迷失方向,傷害國內的原創能力和動力。“翻拍劇往往會陷入兩難境地,在保持原味還是裝新酒之間糾結,結果很可能既沒有展現出原作精髓,又難以有超過原作的再創作。其實這很容易理解,跟在別人陰影裡走,會看不到自己身上的閃耀光輝。”

“翻拍只能是電視劇行業的補充,而不能成為主流生產力。”該業內人士指出,國外優秀電視劇值得學習,日劇擅長對都市人物個性的細膩表達和深入情感刻畫,引發年輕群體的現實思考,形成了獨特風格,國內完全可以借鑒,但翻拍不是學習的必要手段。

此次《北京女子圖鑒》較為成功的本土化改編,說明從編劇到製作,國內的主創團隊具備和出精品相對應的製作能力。青年演員戚薇也一改偶像劇裡精英女性的角色,這次從地下室路邊攤拍起,演技得到磨練,讓人刮目相看。只要有沉下心創作的態度,有專業製作能力,完全可以孵化出成功的原創都市劇。

“再好的借光,都不如自己有光。翻拍有短平快的優勢,但事實證明受眾認可已經出現疲態,只有培育原創能力才能走長遠,沒有誰比我們自己更熟悉腳下的土地,與其移植不如培育。”該業內人士說。

編輯: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