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他們的心願:日出千單,在深圳買房……那你呢?

圖片來源/ 123rf.com.cn

常言道,好的規劃是成功的開始。眼瞅2018年已過去四分之一,

你是否已清晰羅列出了這一年的職業藍圖?以下來自部分跨境電商賣家的一年職業規劃,酸甜苦辣、五味雜陳,是否你也感同身受。

賣家①:黑科技不再風行,踏踏實實的精細化運營才是王道

Fannie賣家從事跨境電商行業長達6年之久,從最初的興奮、麻木、再到如今的疲憊不堪,不刷單亦不跟賣,最鬥志昂揚時通宵達旦乃是家常便飯,晚上熬夜到淩晨2點,一年365天,僅在過年期間給自己放假了七天,

“當你願望足夠強烈之時,全世界都在幫你,而最辛苦的那一年,也是成果最理想的一年,曾創下日出3000單的記錄。”

好景不長,2016年卻深陷產品侵權風波,損失慘重,2017年年初開始轉做品牌,憑藉自己過硬的選品能力,目前店鋪銷量節節攀升,日出千單已不再是天方夜譚,既完成了在浙江買房買車的夢想,也如願和女朋友最終走進婚姻的殿堂。

“2018年,立志突破產品品質關,

只有產品的品質夠硬和性價比夠高,才更容易引發消費者的複購,通過新品開發、資料分析、行銷推廣等方方面面,繼續讓銷量飆升。”Fannie感歎,身處職場永遠不要讓自己太舒服,否則你將面臨被時代所淘汰的重重打擊,跨境電商職業的選擇裡面充斥了太多的機會和可能,抓住機遇,應對挑戰每一個賣家都是潛力股。

賣家②:智慧家居有望成爆款,兩年後盼望在深圳擁有一套房

Blue賣家是一個85後有志青年,2014年-2016年期間運營過Wish和速賣通平臺,而在此期間,伴隨著平臺政策的不斷變更,他表示:“幾乎賺不到錢,在平臺上還面臨著不推廣告沒流量,推了廣告利潤都不夠支付廣告費用的兩難境地。”

2017年轉戰亞馬遜決心大幹一場,從一個人管理店鋪的手足無措,到三五成群兄弟入夥團結一致,如今已開通第二個美國站店鋪,發貨均由亞馬遜FBA負責,

為此省下不少精力和時間運營店鋪。

“2018年,淡季階段學會沉潛,厚積薄發,要有長遠的眼光發掘具有潛力的產品,而這一年將把重心放在智能家居品類上,而這一大類即使放至未來都有望成為炙手可熱的爆款產品。”今年他給自己規劃願景是,做成3個爆款產品,促銷季日出300單,月利潤額突破50萬人民幣,努力兩年後,在深圳買下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

賣家③:小白賣家宜用“田忌賽馬”的戰略思維,

步步為營

Lisa是一個即將踏入跨境電商行業大門的小白賣家,倘若在沒有經驗、沒有人脈、沒有供應鏈的前提下單槍匹馬冒然闖入跨境電商“軍營”中,顯然十分艱辛。

2018年,Lisa力求積極拓寬人脈,廣結跨境電商人才。用“田忌賽馬”的戰略思維,選擇競爭對手相對較為薄弱的、以及極少數對手運營的小類目,找到市場的空缺試圖去打開市場,由慢慢摸索,直到熟悉產品、平臺,積累資金、打造團隊,再步步為營進軍更大的紅海市場。

他舉例分析認為:“如果是深圳的賣家,那麼3C類產品即是商機,義烏賣家,便可考慮小飾品。需要注意的是,在平臺運營過程中一定要仔細明確自己的經營策略,是精耕細作,紮根於幾個具體類目的細分市場,還是廣鋪貨拼命鋪?此外,在物流選擇上,是自發貨還是找貨代?做不做海外倉等?這些都需要經過深思熟慮。”

跨境電商大賣建言獻策,產品始終是決定賣家成敗的基石

毋庸置疑,跨境電商風口正盛,出海者科技CEO李海認為,產品始終是決定賣家成敗的基石,“中型賣家公司基本上已經有一定規模、銷量有一定基礎,然而在遭遇大賣家和小賣家的擠壓之下,腹背受敵,運營效率比小賣家低,資本實力比不上大賣家,但經營企業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因此要結合員工的發展要求,不斷做大公司,同時開發更多爆款產品。”

而針對小型賣家,由於公司資金實力有限,銷量體量小,好不容易找到好產品,但最終滿足不了強勢工廠的最小訂單量,好比有藍牙耳機產品,成本價為150元人民幣,最小訂單量2000件,採購此款資金就需要30萬人民幣。對於這類賣家,亞馬遜大賣大雄建議:“可以採取多平臺、多網站運營的方式,通過眾籌、亦或是與工廠進行洽談能否分批付款,腳踏實地從實際出發切忌好高騖遠。”

大雄坦言,2017年不少跨境出口賣家依靠“瘋狂選品、拓團隊、迅速壯大”的粗放發展模式賺取第一桶金,而事實上粗放模式已經日漸被淘汰,除了面臨成本開支不斷變大的局面以外,利潤率也會直線下滑,致使部分賣家在這種模式下碰了一鼻子灰,為此,如何有效提高自身運營效率也將會是2018年跨境電商賣家成功的關鍵!

積累資金、打造團隊,再步步為營進軍更大的紅海市場。

他舉例分析認為:“如果是深圳的賣家,那麼3C類產品即是商機,義烏賣家,便可考慮小飾品。需要注意的是,在平臺運營過程中一定要仔細明確自己的經營策略,是精耕細作,紮根於幾個具體類目的細分市場,還是廣鋪貨拼命鋪?此外,在物流選擇上,是自發貨還是找貨代?做不做海外倉等?這些都需要經過深思熟慮。”

跨境電商大賣建言獻策,產品始終是決定賣家成敗的基石

毋庸置疑,跨境電商風口正盛,出海者科技CEO李海認為,產品始終是決定賣家成敗的基石,“中型賣家公司基本上已經有一定規模、銷量有一定基礎,然而在遭遇大賣家和小賣家的擠壓之下,腹背受敵,運營效率比小賣家低,資本實力比不上大賣家,但經營企業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因此要結合員工的發展要求,不斷做大公司,同時開發更多爆款產品。”

而針對小型賣家,由於公司資金實力有限,銷量體量小,好不容易找到好產品,但最終滿足不了強勢工廠的最小訂單量,好比有藍牙耳機產品,成本價為150元人民幣,最小訂單量2000件,採購此款資金就需要30萬人民幣。對於這類賣家,亞馬遜大賣大雄建議:“可以採取多平臺、多網站運營的方式,通過眾籌、亦或是與工廠進行洽談能否分批付款,腳踏實地從實際出發切忌好高騖遠。”

大雄坦言,2017年不少跨境出口賣家依靠“瘋狂選品、拓團隊、迅速壯大”的粗放發展模式賺取第一桶金,而事實上粗放模式已經日漸被淘汰,除了面臨成本開支不斷變大的局面以外,利潤率也會直線下滑,致使部分賣家在這種模式下碰了一鼻子灰,為此,如何有效提高自身運營效率也將會是2018年跨境電商賣家成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