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什麼是BAT而不是ABT或TAB?瞭解了它們的智慧汽車佈局,豁然開朗

文| 暮四先生

車圖騰出品,轉載請注明出處

●●●

4月25日,2018北京車展正式開幕。

在筆者看來,今年北京車展的最大特點之一,便是汽車的全面智慧網聯化。而說到智慧網聯,則不得不提到BAT及它們的探索之路。

2015年3月,當阿裡巴巴與上汽集團簽署互聯網汽車戰略合作協定之時,百度早已佈局無人駕駛與車聯網多年。而彼時的騰訊,也已發佈了當時其車聯網戰略的核心產品——路寶盒子。

最早成功落地的,是百度。2015年9月,百度Carlife系統便搭載到了量產車上。

一年後,2016年7月,上汽和阿裡巴巴的合作也結出了果實,它們共同推出了榮威RX5,並打出了“全球首款量產互聯網汽車”的旗號。而騰訊的路寶盒子,則在OBD泡沫破滅後,被證明那是一次失敗的嘗試。

競爭就是這樣殘酷。

早已銷聲匿跡的騰訊路寶盒子

作為中國互聯網界公認的三大巨頭,百度長於技術,阿裡的優勢在電商,騰訊則在於社交。不過三者雖各有所長,業務看起來也並不衝突,但為了在瞬息萬變的時代保持領先優勢,BAT都進行了較為全面的佈局。這就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交集,而交集所在,便是競爭白熱化的地帶。

剛才提到的車聯網、無人駕駛,便是它們最重要的交集之一,不過卻並沒有白熱化。

說“最”,是因為這早已成為科技界的共識,

是不可逆的潮流。汽車也即將成為繼手機後的新一代移動終端,擁有巨大的市場價值和想像空間。

無人駕駛已是不可逆的潮流

說它“並沒有白熱化”,是因為雖然BAT都有佈局,但成績卻參差不齊,有的已經走了很遠,有的卻只是發了幾篇新聞稿。

百度在去年的上海車展上宣佈了全球首個自動駕駛系統級的開放平臺Apollo,隨後又發佈了全球首款AI人車交互系統—Apollo小度車載系統,以及自動駕駛量產產品Apollo Pilot兩款產品。目前已經和奇瑞、比亞迪、北汽、一汽、戴姆勒、福特等100家企業機構達成戰略合作;阿裡與上汽打造的斑馬智行系統已經搭載在了上汽的多款車型上,包括榮威RX3、RX5、RX8等;騰訊也已與多家企業簽署了合作協定,
不過目前來看尚處於概念階段。

這種差別,在2018北京國際車展上顯得尤為明顯。

百度:Apollo logo在車展無處不在

在2018北京車展現場,百度雖然沒有設置專門的展臺,但卻遍地開花。奇瑞、現代、一汽、北汽、松下等展臺,均展出了搭載Apollo小度車載系統和Apollo Pilot的最新車型和樣板間。

在奇瑞展臺,筆者體驗了搭載百度Apollo小度車載系統及百度其他多項AI核心能力的EXEED智慧駕駛艙。

如果以後你再次坐到駕駛座,系統會通過人臉識別自動登錄你的帳號,並根據你的個人習慣自動調節座椅偏好角度,並把車載系統同步到個性化模式,如同步你喜愛的娛樂節目、常用的地圖導航資訊等等。顯然,這此解放雙手的功能可以讓用戶更安全,更具親切感,幸福指數也直線提升。

如果監測到你在疲勞駕駛,系統會進行語音提醒,自動提示你導航去休息區,並播放音樂讓你“清醒清醒”。

通過語音系統,筆者還與包括燈、插座、窗簾、空氣淨化器、取暖器等在內的20多類智慧家居設備進行了對話,可以很方便的控制窗簾、燈、空氣淨化器等的開啟與關閉。如果你開車快到家了,需要房間暖和些,你便可以在車上對家裡的取暖器進行調節。同樣,在家時也可以通過家居設備遠端控制車輛,如熱車、開啟空調、檢測油量、電量、車燈、車窗狀態等。據瞭解,百度在全球首家推出了這樣的車家互聯demo產品,並在今年和多家廠商合作落地,即將量產。屆時,我們都可以享受百度帶來的方便快捷服務。

車家都可以互聯,而且還可以通過泛語音和精准語音控制,那麼用語音系統控制車門開閉、後備箱解鎖、天窗開合、車燈開閉對百度來說就很easy了。

當然,除了這樣的語音實車控制,小度還可以進行多類目問答及多輪對話,被打斷時表現也非常自然,還能時不時來句讓人忍俊不禁的回復。不像有些語音系統,只能聽懂固定的句式。

值得一提的是,該系統還根據實際用車場景下的用戶習慣設計了場景化命令詞,即當使用地圖、聽音樂時,可以直接發指令而無需喚醒小度。經筆者在瑞虎8上實測,在車展現場那種非常嘈雜的環境下,系統也能很好的識別。

對於百度和奇瑞聯合打造的EXEED智慧駕艙,央視財經頻道(CCTV2)也進行了專門報導,足見其吸引力。

在現代展臺,筆者體驗了其與百度深度合作的智能駕駛樣板間。據瞭解,這是目前為止搭載百度能力最全面的樣板間,包括人臉識別、疲勞監測、語音控車、AR導航等多項功能,以及首次亮相的聲紋識別、動態拾音、車控家能力等。

所謂聲紋識別,是指在多人對話的情況下,系統可以精准識別主喚醒者的命令。這看似簡單,但要實現卻非常不易。這對於一般的系統而言,都是混亂失控狀態。

筆者最喜歡的是AR導航,其圖像會吸附在道路上,貼著路面的車道線對你進行路線指導,非常直觀也非常實用。

據瞭解,2017年,百度全球領先首發了AR導航能力,目前已有量產方案,同時其還將於今年推出AR-HUD。屆時,你會發現目前見過的HUD抬頭顯示系統其實都是辣雞。

值得一提發是,百度擁有全球領先的道路吸附圖像演算法和能力和變道疊加演算法,擁有路線吸附、感測器資料平滑、道路匹配、AR路線規劃等幾項核心能力,能很好的將虛擬與現實融合,提高駕駛安全性,帶來更人性化的AR交互體驗。

此外,你還可以通過語音進行目的地檢索、沿途搜索、途徑點設置等操作。同時,地圖導航資訊還支援儀錶盤、中控屏與HUD等設備的多屏互動,還能很好的支援慣性導航。即在隧道、地下停車場等沒有GPS信號的區域,也能迅速精准的定位和導航。這解決的絕對是一個很大的痛點。

除了奇瑞和現代,車展展出的一汽奔騰SENIA R9也搭載了百度Apollo小度車載系統的語音、語義、地圖、隨心聽等功能,松下展臺也有搭載Apollo小度車載系統的深度合作樣板間。

除了剛才提到的,百度還有很多大招。如可量產的自動駕駛產品Apollo Pilot。這是一個不斷學習、持續優化、自動升級的聰明的自動駕駛系統。這也是筆者見過的最好的安全和駕駛輔助產品,是一款更多維、更全面、更超前的全新自動駕駛產品。

阿裡巴巴:推3.0版斑馬智行系統

和馬爸爸一樣,阿裡巴巴也一直很懂如何去“秀”。這也與百度的低調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早在2015年,阿裡、上汽宣佈合作研發互聯網汽車之時,便開啟了鋪天蓋地的宣傳,待得榮威RX5上市更是瘋狂。不可否認,榮威RX5是一款好車,無論是設計還是動力性能都很贊,但其鼓吹的斑馬智行系統卻並沒有那麼神奇。

2018款榮威RX5

首先,其語音辨識能力雖然比一般的系統很優勢,但相對來說還是有些初級,目前其能感知的基本都是指令式語言,如果換成日常的口語化表達,它就有些聽不懂了。此外它也不想百度那樣能支持多倫,基本上每次喚醒只能做一次操作。

斑馬的語義垂類也較少,除了傳統的音樂、導航、限行、天氣、車控、笑話,就沒有其他開車場景獨有的功能了。比如想搜一個途徑點,百度可以直接說一下就可以,斑馬卻各種聽不懂。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阿裡還推出了3.0版本斑馬智行系統,該系統的亮點主要有兩個功能——AR導航和智慧迎賓。

不過遺憾的是,其AR導航系統雖然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比較新奇,但實際效果卻還有不小的提升空間。比如在變道的時候,其效果就比百度生硬。而這個區別,也折射出阿裡在道路吸附圖像演算法、變道疊加演算法方便的不足。

其智慧迎賓功能是這樣的:只要用戶靠近,車輛就可以自動亮燈並自動調節座椅空間。不過這和百度在人臉識別自動登錄後進行完全個性化,最符合用戶喜好的自動設置相比,還有著一定差距。

當然,阿裡的斑馬系統也相當不錯,是目前市場的佼佼者。它整合集成的阿裡旗下的各種產品和服務,也使人們更便捷的生活和娛樂。這也是消費者選擇榮威的重要理由之一。

騰訊:木有產品

北京車展上並沒有騰訊智慧網聯產品的展示,這與其入局較晚不無關係。從2017年年底開始,騰訊才再次進軍車聯網,並先後與廣汽、長安等簽署了智慧網聯汽車合作協定。

整體來看,騰訊造的聲勢還是很足的,但具體成績還要等半年後才可評判。大餅已經畫出來了,能不能吃,好不好吃,一定得餅真正做出來後咬一咬、嚼一嚼才知道。

BAT,誰才是真學霸?

通過前文表述,相信你心中也已經有了大概的名次。但真要分出個一二三來,也還是需要些理由的。

首先是技術。

通過親身體驗,筆者認為百度在技術方面更具優勢。它在語音辨識、AI人臉識別、AR導航等底層技術方面做的更好。資料顯示,百度的語音辨識率為97%,阿裡為90%,這和筆者的親身體驗不謀而合。比如同樣是關閉天窗,在嘈雜的環境下,阿裡就有幾次根本聽不出來。

這直接影響著用戶的交互體驗。

說到交互,筆者對百度的刷臉登錄、車家互聯、音響控車、一句話購票及刷臉支付、語音語義等一系列操作記憶猶新。感覺非常細緻,也更能解決用戶的痛點。尤其是AR導航功能,比斑馬的更細緻更準確。

因為騰訊並沒有落地的產品,所以也就無法對比。

此外,BAT中百度的自動駕駛技術起步最早且最為成熟,擁有目前國內最牛掰的技術,在國際上也處於絕對的頭部地位。而阿裡、騰訊則剛剛入局,想要趕上去,絕非一朝一夕之功。

而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情況,筆者認為主要在於格局。

說到格局,我們可以看到百度在無人駕駛、車聯網領域佈局最早最全面,且在3-5年內發力最為穩定,這也凸顯了百度的遠見。而阿裡和騰訊似乎更喜歡追熱點,OBD火的時候出個路寶盒子,車聯網火的時候找家車企搞搞車聯網,不行了就沉寂一段時間,發現新熱點了再繼續跟。

不過和很多領域不同的是,車聯網、智慧駕駛是需要高階核心技術和持續積累的行當,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沒有前瞻性的戰略規劃會非常難搞。

這也似乎決定了BAT的前景。要知道,自動駕駛才是真正顛覆整個行業供需關係、基本模式的技術。技術的缺乏,會對阿裡、騰訊的後期發展產生巨大的制約。

而且要注意的是,百度在無人駕駛、車聯網方面發佈的Apollo計畫,是一個開源開放的生態模式,全球的企業、機構、個人都可以參與其中,這些團隊和個人會對百度無人駕駛、車聯網技術的持續完善產生巨大的影響。目前,百度Apollo已擁有包括戴姆勒、福特、奇瑞、一汽、現代、北汽、博世、大陸等在內的合作夥伴100家。而反觀阿裡,雖然也發佈了與福特、東風雪鐵龍等車企合作的聲音,但實際落地量產車型也只有上汽的寥寥幾款而已。

所以,筆者最看好的是技術實力強勁的百度,其次是噱頭很大的阿裡,最後是騰訊。巧了,恰恰是按照B-A-T排列的。

在奇瑞展臺,筆者體驗了搭載百度Apollo小度車載系統及百度其他多項AI核心能力的EXEED智慧駕駛艙。

如果以後你再次坐到駕駛座,系統會通過人臉識別自動登錄你的帳號,並根據你的個人習慣自動調節座椅偏好角度,並把車載系統同步到個性化模式,如同步你喜愛的娛樂節目、常用的地圖導航資訊等等。顯然,這此解放雙手的功能可以讓用戶更安全,更具親切感,幸福指數也直線提升。

如果監測到你在疲勞駕駛,系統會進行語音提醒,自動提示你導航去休息區,並播放音樂讓你“清醒清醒”。

通過語音系統,筆者還與包括燈、插座、窗簾、空氣淨化器、取暖器等在內的20多類智慧家居設備進行了對話,可以很方便的控制窗簾、燈、空氣淨化器等的開啟與關閉。如果你開車快到家了,需要房間暖和些,你便可以在車上對家裡的取暖器進行調節。同樣,在家時也可以通過家居設備遠端控制車輛,如熱車、開啟空調、檢測油量、電量、車燈、車窗狀態等。據瞭解,百度在全球首家推出了這樣的車家互聯demo產品,並在今年和多家廠商合作落地,即將量產。屆時,我們都可以享受百度帶來的方便快捷服務。

車家都可以互聯,而且還可以通過泛語音和精准語音控制,那麼用語音系統控制車門開閉、後備箱解鎖、天窗開合、車燈開閉對百度來說就很easy了。

當然,除了這樣的語音實車控制,小度還可以進行多類目問答及多輪對話,被打斷時表現也非常自然,還能時不時來句讓人忍俊不禁的回復。不像有些語音系統,只能聽懂固定的句式。

值得一提的是,該系統還根據實際用車場景下的用戶習慣設計了場景化命令詞,即當使用地圖、聽音樂時,可以直接發指令而無需喚醒小度。經筆者在瑞虎8上實測,在車展現場那種非常嘈雜的環境下,系統也能很好的識別。

對於百度和奇瑞聯合打造的EXEED智慧駕艙,央視財經頻道(CCTV2)也進行了專門報導,足見其吸引力。

在現代展臺,筆者體驗了其與百度深度合作的智能駕駛樣板間。據瞭解,這是目前為止搭載百度能力最全面的樣板間,包括人臉識別、疲勞監測、語音控車、AR導航等多項功能,以及首次亮相的聲紋識別、動態拾音、車控家能力等。

所謂聲紋識別,是指在多人對話的情況下,系統可以精准識別主喚醒者的命令。這看似簡單,但要實現卻非常不易。這對於一般的系統而言,都是混亂失控狀態。

筆者最喜歡的是AR導航,其圖像會吸附在道路上,貼著路面的車道線對你進行路線指導,非常直觀也非常實用。

據瞭解,2017年,百度全球領先首發了AR導航能力,目前已有量產方案,同時其還將於今年推出AR-HUD。屆時,你會發現目前見過的HUD抬頭顯示系統其實都是辣雞。

值得一提發是,百度擁有全球領先的道路吸附圖像演算法和能力和變道疊加演算法,擁有路線吸附、感測器資料平滑、道路匹配、AR路線規劃等幾項核心能力,能很好的將虛擬與現實融合,提高駕駛安全性,帶來更人性化的AR交互體驗。

此外,你還可以通過語音進行目的地檢索、沿途搜索、途徑點設置等操作。同時,地圖導航資訊還支援儀錶盤、中控屏與HUD等設備的多屏互動,還能很好的支援慣性導航。即在隧道、地下停車場等沒有GPS信號的區域,也能迅速精准的定位和導航。這解決的絕對是一個很大的痛點。

除了奇瑞和現代,車展展出的一汽奔騰SENIA R9也搭載了百度Apollo小度車載系統的語音、語義、地圖、隨心聽等功能,松下展臺也有搭載Apollo小度車載系統的深度合作樣板間。

除了剛才提到的,百度還有很多大招。如可量產的自動駕駛產品Apollo Pilot。這是一個不斷學習、持續優化、自動升級的聰明的自動駕駛系統。這也是筆者見過的最好的安全和駕駛輔助產品,是一款更多維、更全面、更超前的全新自動駕駛產品。

阿裡巴巴:推3.0版斑馬智行系統

和馬爸爸一樣,阿裡巴巴也一直很懂如何去“秀”。這也與百度的低調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早在2015年,阿裡、上汽宣佈合作研發互聯網汽車之時,便開啟了鋪天蓋地的宣傳,待得榮威RX5上市更是瘋狂。不可否認,榮威RX5是一款好車,無論是設計還是動力性能都很贊,但其鼓吹的斑馬智行系統卻並沒有那麼神奇。

2018款榮威RX5

首先,其語音辨識能力雖然比一般的系統很優勢,但相對來說還是有些初級,目前其能感知的基本都是指令式語言,如果換成日常的口語化表達,它就有些聽不懂了。此外它也不想百度那樣能支持多倫,基本上每次喚醒只能做一次操作。

斑馬的語義垂類也較少,除了傳統的音樂、導航、限行、天氣、車控、笑話,就沒有其他開車場景獨有的功能了。比如想搜一個途徑點,百度可以直接說一下就可以,斑馬卻各種聽不懂。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阿裡還推出了3.0版本斑馬智行系統,該系統的亮點主要有兩個功能——AR導航和智慧迎賓。

不過遺憾的是,其AR導航系統雖然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比較新奇,但實際效果卻還有不小的提升空間。比如在變道的時候,其效果就比百度生硬。而這個區別,也折射出阿裡在道路吸附圖像演算法、變道疊加演算法方便的不足。

其智慧迎賓功能是這樣的:只要用戶靠近,車輛就可以自動亮燈並自動調節座椅空間。不過這和百度在人臉識別自動登錄後進行完全個性化,最符合用戶喜好的自動設置相比,還有著一定差距。

當然,阿裡的斑馬系統也相當不錯,是目前市場的佼佼者。它整合集成的阿裡旗下的各種產品和服務,也使人們更便捷的生活和娛樂。這也是消費者選擇榮威的重要理由之一。

騰訊:木有產品

北京車展上並沒有騰訊智慧網聯產品的展示,這與其入局較晚不無關係。從2017年年底開始,騰訊才再次進軍車聯網,並先後與廣汽、長安等簽署了智慧網聯汽車合作協定。

整體來看,騰訊造的聲勢還是很足的,但具體成績還要等半年後才可評判。大餅已經畫出來了,能不能吃,好不好吃,一定得餅真正做出來後咬一咬、嚼一嚼才知道。

BAT,誰才是真學霸?

通過前文表述,相信你心中也已經有了大概的名次。但真要分出個一二三來,也還是需要些理由的。

首先是技術。

通過親身體驗,筆者認為百度在技術方面更具優勢。它在語音辨識、AI人臉識別、AR導航等底層技術方面做的更好。資料顯示,百度的語音辨識率為97%,阿裡為90%,這和筆者的親身體驗不謀而合。比如同樣是關閉天窗,在嘈雜的環境下,阿裡就有幾次根本聽不出來。

這直接影響著用戶的交互體驗。

說到交互,筆者對百度的刷臉登錄、車家互聯、音響控車、一句話購票及刷臉支付、語音語義等一系列操作記憶猶新。感覺非常細緻,也更能解決用戶的痛點。尤其是AR導航功能,比斑馬的更細緻更準確。

因為騰訊並沒有落地的產品,所以也就無法對比。

此外,BAT中百度的自動駕駛技術起步最早且最為成熟,擁有目前國內最牛掰的技術,在國際上也處於絕對的頭部地位。而阿裡、騰訊則剛剛入局,想要趕上去,絕非一朝一夕之功。

而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情況,筆者認為主要在於格局。

說到格局,我們可以看到百度在無人駕駛、車聯網領域佈局最早最全面,且在3-5年內發力最為穩定,這也凸顯了百度的遠見。而阿裡和騰訊似乎更喜歡追熱點,OBD火的時候出個路寶盒子,車聯網火的時候找家車企搞搞車聯網,不行了就沉寂一段時間,發現新熱點了再繼續跟。

不過和很多領域不同的是,車聯網、智慧駕駛是需要高階核心技術和持續積累的行當,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沒有前瞻性的戰略規劃會非常難搞。

這也似乎決定了BAT的前景。要知道,自動駕駛才是真正顛覆整個行業供需關係、基本模式的技術。技術的缺乏,會對阿裡、騰訊的後期發展產生巨大的制約。

而且要注意的是,百度在無人駕駛、車聯網方面發佈的Apollo計畫,是一個開源開放的生態模式,全球的企業、機構、個人都可以參與其中,這些團隊和個人會對百度無人駕駛、車聯網技術的持續完善產生巨大的影響。目前,百度Apollo已擁有包括戴姆勒、福特、奇瑞、一汽、現代、北汽、博世、大陸等在內的合作夥伴100家。而反觀阿裡,雖然也發佈了與福特、東風雪鐵龍等車企合作的聲音,但實際落地量產車型也只有上汽的寥寥幾款而已。

所以,筆者最看好的是技術實力強勁的百度,其次是噱頭很大的阿裡,最後是騰訊。巧了,恰恰是按照B-A-T排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