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潔潔良”事件:吸收什麼樣的人入黨是根本問題

事情到底是怎樣的?

當網友指出@潔潔良的錯誤,並好心私信提醒@潔潔良,“支那”是侮辱中國的意思。@潔潔良卻表示:廢話,不侮辱,我說它幹嘛!

事情還沒完。通過這個帳號,網友們發現,@潔潔良不僅是一名尖子生(先後獲得“市三好學生、院學生會副主席、學習學術標兵、優秀黨員”榮譽並保送碩士),而且是一名高材生(被廈大委以2015級碩士生第三黨支部書記重任並保送博士)。

強烈的“反轉”讓網友出離地憤怒,也最終讓“潔潔良”事件上了熱搜被大眾所知。

如今,廈門大學已經發佈了處理通報:給予田佳良留黨察看、留校察看處分。通報還表示,該生的其他問題,待進一步調查核實後依紀依規嚴肅處理。

對比“潔潔良”的成長歷程和辱華言語,讓人感覺節節涼。一路的給予光環,一路的重點培養,卻結出了一個“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兩面人。當年賣大廈建廈大報祖國的陳嘉庚老先生如若地下有知,恐怕也要失眠了。

感慨之餘,此事件也再一次提醒我們思考:如何及早過濾掉這種雙面人,規避潛在的重大風險。

重大風險何在?

有網友就指出,

從“潔潔良”很容易聯想到曾在《永遠在路上》出過鏡的袁衛華。

在落馬前,袁衛華同樣是被重點培養的對象。他曾是家鄉的高考狀元,北京大學法學院高材生,大學畢業後直接考入中央紀委機關工作,曾經參與查辦過慕綏新、馬向東、武長順等大案要案,

也立過功、受過獎。37歲就已是中央紀委第六紀檢監察室副處長。

當然,更為相似的是他們的思想狀態。《永遠在路上》裡有兩個細節對這種精神狀態進行了剖析:

袁衛華在北大求學(或者更早)時,給自己的目標就是要入仕途,而且對仕途發展還有一種比較快速的規劃,“儘快地進入處級這個崗位”,然後還要“生活更好”。袁衛華本人比較謙虛,說,“如果順便能生活更好,那就是最好的結果了”。

專題片的解說毫不客氣,直指本質,稱袁衛華“一方面把當大官當作人生追求,一方面又想著發大財”。我們不知道袁衛華大學時是如何表現的,但一切如他規劃——入黨、考入中央紀委機關,三十多歲成為處級幹部。

2004年,袁衛華25歲,正是他風華正茂建功立業之時!然而,作為一名科級幹部,袁衛華主動向某副部級幹部洩露舉報內容,心裡的算盤是,“我想和他處好關係,然後通過交往,找他要點工程”。

專題片講到這裡,大家不難看出,袁衛華的理想信念與真正的共產黨人不一樣。入黨入仕對他而言就是達到目的的手段。他想“做大官、掙大錢”,於是就成為了北大錢理群教授批判的那一類人——“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錢教授是這樣說的:“我們的一些大學裡,正在出現一些‘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他們高智商、世俗、老到、善於表演、懂得配合,更善於利用體制達到自己的目的。”這種人與“潔潔良”和袁衛華是不是很像?

而這種人一旦進入體制,危害就極為巨大。以袁衛華為例,他通過洩露問題線索,向官員交換工程,交給自己的父親承攬。後期統計時發現,承攬工程的總金額已超過10億元。更為惡劣的是,他身為紀檢幹部卻故意洩露案情,不止一次將工作秘密拿來做交易。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量案件表明,黨內有一些人在這方面問題很突出。有的修身不真修、信仰不真信,很會偽裝,喜歡表演作秀,表裡不一、欺上瞞下,說一套、做一套,臺上一套、台下一套,當面一套、背後一套,手腕高得很。”

防止兩面人混入黨員隊伍,確保黨員隊伍的純潔性。或者更進一步來說,“把好政治關,把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擺在首位”,吸收真正思想、行為過關的人入黨。

這,是根本問題。

END

來源 | 綜合 新華網 人民網等

找他要點工程”。

專題片講到這裡,大家不難看出,袁衛華的理想信念與真正的共產黨人不一樣。入黨入仕對他而言就是達到目的的手段。他想“做大官、掙大錢”,於是就成為了北大錢理群教授批判的那一類人——“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錢教授是這樣說的:“我們的一些大學裡,正在出現一些‘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他們高智商、世俗、老到、善於表演、懂得配合,更善於利用體制達到自己的目的。”這種人與“潔潔良”和袁衛華是不是很像?

而這種人一旦進入體制,危害就極為巨大。以袁衛華為例,他通過洩露問題線索,向官員交換工程,交給自己的父親承攬。後期統計時發現,承攬工程的總金額已超過10億元。更為惡劣的是,他身為紀檢幹部卻故意洩露案情,不止一次將工作秘密拿來做交易。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量案件表明,黨內有一些人在這方面問題很突出。有的修身不真修、信仰不真信,很會偽裝,喜歡表演作秀,表裡不一、欺上瞞下,說一套、做一套,臺上一套、台下一套,當面一套、背後一套,手腕高得很。”

防止兩面人混入黨員隊伍,確保黨員隊伍的純潔性。或者更進一步來說,“把好政治關,把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擺在首位”,吸收真正思想、行為過關的人入黨。

這,是根本問題。

END

來源 | 綜合 新華網 人民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