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安徽兩周年|強化對標,宣城等高對接滬蘇浙

美麗的皖東南山鄉

爭當三角一體化發展先行區 加快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

省政協副主席、中共宣城市委書記 韓軍

2016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安徽視察,希望安徽“加快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兩年來,我們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視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省委要求宣城“成為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先行區”的指示,以全面對接滬蘇浙為抓手,全方位擴大開放,著力構建雙向互動、內外聯動的開放新格局。

一、突出理念先行,

推動思想觀念等高對接。從觀念更新入手,以滬蘇浙樹立和踐行新發展理念的經驗做法為參照系,在全市持續開展以刀刃向內、自我革命為主的觀念更新學習討論。從標杆方向定位,按照“向蘇浙對齊,在全省爭先”的工作總要求,明確八個方面具體對接舉措,分層確定追趕和趕超目標。從互動交流突破,建立常態化黨政對接交流、幹部掛職鍛煉機制,市黨政代表團先後赴滬蘇浙6個區市學習,
簽訂合作協定。市委分兩批選派55名優秀幹部到上海、浙江掛職鍛煉。閔行區、松江區和湖州市黨政代表團先後來我市考察。

二、突出科技合作,推動創新要素加速對接。堅持把創新作為最大政策,充分利用滬蘇浙人才技術平臺等資源,下好創新“先手棋”。攀“高枝”引平臺,市和縣市區分別與滬蘇浙院所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係,共建科技成果轉化平臺。由雲海大資料、天下圖等滬蘇浙知名資訊化企業入駐的宣城智穀軟體產業園,

成為全省唯一的省級軟體與資訊服務集聚區。花“本錢”築平臺,與長三角生物功能產品研究院等21家知名院所企業合作的宣城宛陵科創城啟動建設。下真功聚人才,實施“宛陵聚才行動”,兩年來獲省支持的高水準科創團隊數量居全省前3位,在長三角26個城市中“創新持續力”指標居第三位。

三、突出產業承接,

推動產業發展融合對接。把滬蘇浙作為招商引資的主戰場。強化精准招商,制定產業對接計畫,設立駐點招商隊伍,一線分析產業,現場對接承接。強化園區共建,全市13個省級以上開發區均與滬蘇浙園區簽訂共建協議,宣城蕭山新塘羽絨產業園、蘇皖合作示範區等扎實推進。強化產業協同,積極參與滬嘉杭G60科創走廊經濟合作,加強旅遊對接,打造“華東黃金旅遊走廊”等精品線路。
我市80%省外投資、70%遊客來自滬蘇浙。

四、突出互聯互通,推動對外開放聯通對接。積極融入國家“三大戰略”,加快構建對外開放大通道,全面推進鐵路公路、航道航空、物流通道等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構建與滬蘇浙無縫對接、互聯高效的現代綜合交通。完善提升開放合作大平臺,國家級開發區數量全省第三,宣州經開區升格為省級高新區,建成外貿綜合服務平臺、阿裡巴巴宣城黃山跨境電商服務中心。積極推進高效便捷大通關,全省首家設在縣域的皖東南保稅物流中心及中鼎公用型保稅倉庫、績溪四方保稅倉庫封關運營,完善與滬蘇浙口岸溝通協調機制,加快推進通關一體化,通關時間平均壓縮52.7%。積極“走出去”,累計境外投資4.8億美元。中鼎成為“中國海外並購20強”。

五、突出改革深化,推動環境建設一體對接。按照全面對標、超高對接原則,打造最優政務,大力推進“一次辦結”改革、“互聯網+政務服務”。共建美麗生態,與蘇浙毗鄰市建立大氣污染防治協作、生態環保交流通報、跨界水質監測等機制。共用民生資源,加強與滬蘇浙教育、醫療機構的合作,與浙江2家醫院實現異地醫保跨省聯網直報結算。 下一步,我們將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深入實施開放發展戰略,積極爭當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先行區,加快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為建設現代化五大發展美好安徽貢獻宣城力量。

強化對標,等高對接滬蘇浙

4月12日至13日,在浙江省衢州市舉行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經濟協調會(簡稱“長三角協調會”)第18次市長聯席會議上,宣城市成為我省新加入的4個成員單位之一。此舉對於該市全方位推進與滬蘇浙的深度融合、一體化發展,打造我省對接滬蘇浙的橋頭堡、示範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爭當擊楫中流的改革先鋒,加快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 ”遵照2016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安徽時的這一重要指示精神,宣城市以建設皖蘇浙省際交匯區域中心城市為統領,通過建立黨政交流互訪機制,搭建產業和資本承接大平臺,力推大通道大平臺大通關建設,全面打造充滿活力的現代產業之城、要素彙聚的綜合樞紐之城、有品有味的山水生態之城、共建共用的平安幸福之城,努力成為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先行區。

思想先變,踐行發展新理念

皖東南門戶宣城市,是我省唯一與江蘇、浙江同時接壤的省轄市、長三角城市群城市和南京都市圈成員城市,是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的重要一翼,也是中部地區承接東部產業和資本轉移的前沿陣地。為將區位優勢轉化為現實優勢,以全方位開放促進高品質發展,該市2017年提出“向蘇浙對齊,在全省爭先”的目標,在全省率先出臺《關於踐行新發展理念、學習對接滬蘇浙的實施意見》,並第一時間召開高規格的動員大會,成立由市委書記擔任組長、市長擔任第一副組長的學習對接滬蘇浙工作領導小組。

全面深化改革,首先要刀刃向內、敢於自我革命,重點要破字當頭、迎難而上,根本要激發動力、讓人民群眾不斷有獲得感。為此,宣城市以滬蘇浙樹立和踐行新發展理念的經驗做法為參照系,突出“刀刃向內、自我革命”,在全市開展觀念更新學習大討論活動,著力以思想先變,促進觀念轉變,實現行為改變。 為等高對接滬蘇浙,宣城市在思想觀念、體制機制、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創新要素等八個方面明確了具體的對接舉措,自上而下形成目標體系,明確市本級以浙江省湖州市作為追趕標兵,力爭在“十三五”期間經濟總量超麗水市、衢州市、舟山市;7個縣市區也分別確定各自的標兵目標和趕超目標;全市13個省級以上開發區都和滬蘇浙有關開發區結對,明確了學習追趕的目標。

招才引智,巧攀“高枝”引平臺

著眼於開放合作,推動思想觀念等高對接,更新觀念樹新風。宣城市一方面與滬蘇浙密集開展高層次交流,簽訂多項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另一方面,分兩批從市縣經濟部門、開發園區、鄉鎮選派幹部赴上海市松江區、浙江省溫州市和湖州市等地開展掛職鍛煉,轉觀念、找差距、學經驗,入腦入心,踐之於行。其中,首批45名幹部通過鍛煉,形成3套成果專輯,招商專案達121個。

宣城市充分利用滬蘇浙人才技術平臺等創新資源,著力攀“高枝”引平臺、花“本錢”築平臺。市本級出臺新形勢下人才政策“30條”,設立10億元招引高層次人才創業專項基金,對高層次科技人才項目給予重金扶持,單個專案最高扶持資金達2000萬元,並先後與10多家滬蘇浙高校院所、科技孵化器達成合作意向,共建科技成果轉化平臺。近兩年引進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40個,入選省扶持團隊13個,居全省前列;引進國家級重點實驗室負責人、“千人計畫”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等高層次人才220人。 此外,宣城市還完善引薦人獎勵等政策體系,在上海、南京、杭州、湖州等地舉行重點招商活動30餘場,接洽長三角區域重點投資考察團組和商會組織50餘批次,與滬蘇浙重點園區和企業進行了深度對接。 2017年全市新引進省外投資億元以上專案數居全省首位;億元以上專案利用省外資金總量居全省第3位、增幅居全省第6位;滬蘇浙區域投資落戶宣城專案接近400個。

深化改革,開放催生新活力

推動體制機制對標對接,深化改革提效能。宣城市學習推廣上海自貿區服務企業“只說yes不說no”、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等做法,市、縣政務中心完成視窗受理無否決權、行政審批容缺受理、視窗辦事“一次辦結”三項改革,166項進駐市政務中心視窗權力事項實現“一次辦結”,讓企業安心、舒心創業。

改革激發新動能,開放催生新活力。宣城市爭當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先行區的創新實踐和堅實步伐,交上了一份精彩的“宣城答卷”。據統計,宣城市近兩年累計引進省外投資億元以上專案540個,其中2017年引進數量居全省首位;到位省外資金連續兩年居全省第3位,累計達到1653.5億元;實際利用外資累計達到17.24億美元,2017年總量居全省第6位。今年前兩個月,該市新簽招商引資專案100個,總投資超過340億元;實現進出口總值17億元,同比增長21.4%。 推動基礎設施聯通對接,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宣城市還強力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京福高鐵和甯宣杭高速公路安徽段全線通車,商合杭高鐵和揚績高速安徽段即將貫通,皖贛鐵路擴能改造、杭黃高鐵、蕪湖至廣德鐵路電氣化改造和蕪黃高速公路加快建設,宣績高鐵、杭臨績高鐵、宣鎮高鐵等專案前期工作快速推進。蕪宣機場正式開工建設,宣城航空運輸空白將被填補。此外,位於宣城市廣德縣經濟開發區的皖東南保稅物流中心(B型)去年底通過正式驗收,實現當年申報、當年批准、當年建成、當年驗收,標誌著全省首個設立在縣域的保稅物流中心專案順利通過“國考”,進入正式運營階段,為當地開放型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

構築新平臺注入新活力

開放式的場地、標準化的庫房、現代化的設施,走進位於廣德縣經濟開發區正式封關運營的皖東南保稅物流中心(B型),處處能感受到開放發展的強勁脈搏和氣息。在這裡,來自廣德和周邊地區的進出口企業可實現一站式報關、清關、保稅倉儲及物流配送服務,可滿足年物流作業120萬噸、集裝箱輸送量3萬標箱的要求,從而為當地開放型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

作為我省首個設立在縣域的保稅物流中心和全省第4家保稅物流中心,皖東南保稅物流中心於2017年1月啟動建設,是國內首創企業主導申請、政府支持協助、自主盈虧經營的保稅物流中心(B型)。

“皖東南保稅物流中心採用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的PPP模式運作,政府參股但不參與運營,實行市場化運作,是當地政府促進開放發展的一大創新做法。 ”皖東南保稅物流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張與馳說,宣城市是東南沿海連接內陸地區的重要通道和長三角的天然腹地,廣德縣更靠近滬浙主要對外貿易口岸,距離上海港、杭州空港、乍浦港均為2小時車程,在此設立保稅物流中心是全省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的需要。 據瞭解,保稅中心在實現保稅倉儲、內陸口岸、出口退稅、進口貿易與轉口貿易等八大主要功能的基礎上,為世界知名百貨公司、超市連鎖、品牌商提供一站式倉儲解決方案,為中小型國外客戶及國內制造型企業提供進出口配送、原物料配送平臺,著力打造成區域保稅物流發展的標杆。

 人才回歸企業騰飛

“中部地區要加速崛起,必須姿態更開放、政策更優惠,千方百計啟動人才、科技和資源等優勢,通過招才引智借力發展。 ”位於廣德縣經濟開發區的安徽傑藍特新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雷忠平告訴記者。作為本土人才回歸的典範,雷忠平幾年前和國內新材料產業領軍人物之一、國家“千人計畫”評審專家楊桂生等組成“楊桂生人才團隊”回鄉創業,先後獲得多項複合新材料管道發明專利,在我省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專案申報中獲批A類,在350多家大型企業中排名第四。公司現為中科院化學研究所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和安徽省科技廳科創團隊孵化基地。 為推動創新要素加速對接,提升招才引智的品質和水準,宣城市打破常規不拘一格柔性引才,3年來,累計引進各類優秀人才1.5萬余人,“楊桂生人才團隊”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企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當地政府的大力扶持,特別是人才政策貼心暖心。除了各種優惠政策,我們還先後獲得省科技廳、縣政府給予的來皖創業扶持資金共計2000萬元,整個團隊信心滿滿。 ”雷忠平告訴記者。

積極推進高效便捷大通關,全省首家設在縣域的皖東南保稅物流中心及中鼎公用型保稅倉庫、績溪四方保稅倉庫封關運營,完善與滬蘇浙口岸溝通協調機制,加快推進通關一體化,通關時間平均壓縮52.7%。積極“走出去”,累計境外投資4.8億美元。中鼎成為“中國海外並購20強”。

五、突出改革深化,推動環境建設一體對接。按照全面對標、超高對接原則,打造最優政務,大力推進“一次辦結”改革、“互聯網+政務服務”。共建美麗生態,與蘇浙毗鄰市建立大氣污染防治協作、生態環保交流通報、跨界水質監測等機制。共用民生資源,加強與滬蘇浙教育、醫療機構的合作,與浙江2家醫院實現異地醫保跨省聯網直報結算。 下一步,我們將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深入實施開放發展戰略,積極爭當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先行區,加快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為建設現代化五大發展美好安徽貢獻宣城力量。

強化對標,等高對接滬蘇浙

4月12日至13日,在浙江省衢州市舉行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經濟協調會(簡稱“長三角協調會”)第18次市長聯席會議上,宣城市成為我省新加入的4個成員單位之一。此舉對於該市全方位推進與滬蘇浙的深度融合、一體化發展,打造我省對接滬蘇浙的橋頭堡、示範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爭當擊楫中流的改革先鋒,加快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 ”遵照2016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安徽時的這一重要指示精神,宣城市以建設皖蘇浙省際交匯區域中心城市為統領,通過建立黨政交流互訪機制,搭建產業和資本承接大平臺,力推大通道大平臺大通關建設,全面打造充滿活力的現代產業之城、要素彙聚的綜合樞紐之城、有品有味的山水生態之城、共建共用的平安幸福之城,努力成為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先行區。

思想先變,踐行發展新理念

皖東南門戶宣城市,是我省唯一與江蘇、浙江同時接壤的省轄市、長三角城市群城市和南京都市圈成員城市,是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的重要一翼,也是中部地區承接東部產業和資本轉移的前沿陣地。為將區位優勢轉化為現實優勢,以全方位開放促進高品質發展,該市2017年提出“向蘇浙對齊,在全省爭先”的目標,在全省率先出臺《關於踐行新發展理念、學習對接滬蘇浙的實施意見》,並第一時間召開高規格的動員大會,成立由市委書記擔任組長、市長擔任第一副組長的學習對接滬蘇浙工作領導小組。

全面深化改革,首先要刀刃向內、敢於自我革命,重點要破字當頭、迎難而上,根本要激發動力、讓人民群眾不斷有獲得感。為此,宣城市以滬蘇浙樹立和踐行新發展理念的經驗做法為參照系,突出“刀刃向內、自我革命”,在全市開展觀念更新學習大討論活動,著力以思想先變,促進觀念轉變,實現行為改變。 為等高對接滬蘇浙,宣城市在思想觀念、體制機制、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創新要素等八個方面明確了具體的對接舉措,自上而下形成目標體系,明確市本級以浙江省湖州市作為追趕標兵,力爭在“十三五”期間經濟總量超麗水市、衢州市、舟山市;7個縣市區也分別確定各自的標兵目標和趕超目標;全市13個省級以上開發區都和滬蘇浙有關開發區結對,明確了學習追趕的目標。

招才引智,巧攀“高枝”引平臺

著眼於開放合作,推動思想觀念等高對接,更新觀念樹新風。宣城市一方面與滬蘇浙密集開展高層次交流,簽訂多項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另一方面,分兩批從市縣經濟部門、開發園區、鄉鎮選派幹部赴上海市松江區、浙江省溫州市和湖州市等地開展掛職鍛煉,轉觀念、找差距、學經驗,入腦入心,踐之於行。其中,首批45名幹部通過鍛煉,形成3套成果專輯,招商專案達121個。

宣城市充分利用滬蘇浙人才技術平臺等創新資源,著力攀“高枝”引平臺、花“本錢”築平臺。市本級出臺新形勢下人才政策“30條”,設立10億元招引高層次人才創業專項基金,對高層次科技人才項目給予重金扶持,單個專案最高扶持資金達2000萬元,並先後與10多家滬蘇浙高校院所、科技孵化器達成合作意向,共建科技成果轉化平臺。近兩年引進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40個,入選省扶持團隊13個,居全省前列;引進國家級重點實驗室負責人、“千人計畫”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等高層次人才220人。 此外,宣城市還完善引薦人獎勵等政策體系,在上海、南京、杭州、湖州等地舉行重點招商活動30餘場,接洽長三角區域重點投資考察團組和商會組織50餘批次,與滬蘇浙重點園區和企業進行了深度對接。 2017年全市新引進省外投資億元以上專案數居全省首位;億元以上專案利用省外資金總量居全省第3位、增幅居全省第6位;滬蘇浙區域投資落戶宣城專案接近400個。

深化改革,開放催生新活力

推動體制機制對標對接,深化改革提效能。宣城市學習推廣上海自貿區服務企業“只說yes不說no”、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等做法,市、縣政務中心完成視窗受理無否決權、行政審批容缺受理、視窗辦事“一次辦結”三項改革,166項進駐市政務中心視窗權力事項實現“一次辦結”,讓企業安心、舒心創業。

改革激發新動能,開放催生新活力。宣城市爭當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先行區的創新實踐和堅實步伐,交上了一份精彩的“宣城答卷”。據統計,宣城市近兩年累計引進省外投資億元以上專案540個,其中2017年引進數量居全省首位;到位省外資金連續兩年居全省第3位,累計達到1653.5億元;實際利用外資累計達到17.24億美元,2017年總量居全省第6位。今年前兩個月,該市新簽招商引資專案100個,總投資超過340億元;實現進出口總值17億元,同比增長21.4%。 推動基礎設施聯通對接,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宣城市還強力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京福高鐵和甯宣杭高速公路安徽段全線通車,商合杭高鐵和揚績高速安徽段即將貫通,皖贛鐵路擴能改造、杭黃高鐵、蕪湖至廣德鐵路電氣化改造和蕪黃高速公路加快建設,宣績高鐵、杭臨績高鐵、宣鎮高鐵等專案前期工作快速推進。蕪宣機場正式開工建設,宣城航空運輸空白將被填補。此外,位於宣城市廣德縣經濟開發區的皖東南保稅物流中心(B型)去年底通過正式驗收,實現當年申報、當年批准、當年建成、當年驗收,標誌著全省首個設立在縣域的保稅物流中心專案順利通過“國考”,進入正式運營階段,為當地開放型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

構築新平臺注入新活力

開放式的場地、標準化的庫房、現代化的設施,走進位於廣德縣經濟開發區正式封關運營的皖東南保稅物流中心(B型),處處能感受到開放發展的強勁脈搏和氣息。在這裡,來自廣德和周邊地區的進出口企業可實現一站式報關、清關、保稅倉儲及物流配送服務,可滿足年物流作業120萬噸、集裝箱輸送量3萬標箱的要求,從而為當地開放型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

作為我省首個設立在縣域的保稅物流中心和全省第4家保稅物流中心,皖東南保稅物流中心於2017年1月啟動建設,是國內首創企業主導申請、政府支持協助、自主盈虧經營的保稅物流中心(B型)。

“皖東南保稅物流中心採用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的PPP模式運作,政府參股但不參與運營,實行市場化運作,是當地政府促進開放發展的一大創新做法。 ”皖東南保稅物流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張與馳說,宣城市是東南沿海連接內陸地區的重要通道和長三角的天然腹地,廣德縣更靠近滬浙主要對外貿易口岸,距離上海港、杭州空港、乍浦港均為2小時車程,在此設立保稅物流中心是全省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的需要。 據瞭解,保稅中心在實現保稅倉儲、內陸口岸、出口退稅、進口貿易與轉口貿易等八大主要功能的基礎上,為世界知名百貨公司、超市連鎖、品牌商提供一站式倉儲解決方案,為中小型國外客戶及國內制造型企業提供進出口配送、原物料配送平臺,著力打造成區域保稅物流發展的標杆。

 人才回歸企業騰飛

“中部地區要加速崛起,必須姿態更開放、政策更優惠,千方百計啟動人才、科技和資源等優勢,通過招才引智借力發展。 ”位於廣德縣經濟開發區的安徽傑藍特新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雷忠平告訴記者。作為本土人才回歸的典範,雷忠平幾年前和國內新材料產業領軍人物之一、國家“千人計畫”評審專家楊桂生等組成“楊桂生人才團隊”回鄉創業,先後獲得多項複合新材料管道發明專利,在我省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專案申報中獲批A類,在350多家大型企業中排名第四。公司現為中科院化學研究所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和安徽省科技廳科創團隊孵化基地。 為推動創新要素加速對接,提升招才引智的品質和水準,宣城市打破常規不拘一格柔性引才,3年來,累計引進各類優秀人才1.5萬余人,“楊桂生人才團隊”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企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當地政府的大力扶持,特別是人才政策貼心暖心。除了各種優惠政策,我們還先後獲得省科技廳、縣政府給予的來皖創業扶持資金共計2000萬元,整個團隊信心滿滿。 ”雷忠平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