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名宜春學院學子太牛了!考取了中國這所頂級研究所

■謝佳根、梁雯琳、周娟、記者陳國菊 文/圖

中國江西網訊 近日,

宜春學院化生學院14級生物工程專業學生熊娜萍,以優秀成績錄取進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生化與細胞所是我國生命科學領域最具科研實力和影響力的研究機構之一。熊娜萍順利通過中科院生細所碩士研究生面試被錄取的消息給宜春學院莘莘學子以巨大鼓舞。

熊娜萍

素心求知——從不帶手機進圖書館

熊娜萍的專業研究方向是腫瘤與炎症的微環境。腫瘤研究的方向有很多,而熊娜萍則選擇了腫瘤微環境。目前為止,這個領域還存在著許多的未知謎團,需要熊娜萍們付出更多的心血發奮研究。

“考研之初其實並不輕鬆,每天早上我都要七點前到達圖書館學習,

直到圖書館閉館才離開,這是一個極難熬又特別受益的過程。記得臨近考研的時候,我每天晚上都會在圖書館閉館後找個地方繼續學習,有一次最晚待到十一點半才回到寢室休息.那種疲憊而充實的學習狀態讓我覺得十分珍貴。”熊娜萍的一番敘述讓記者不禁感慨“三伏酷暑,意興猶酣”。

和許多人不一樣的是,熊娜萍待在圖書館的時候,對自己有個要求是絕不帶手機。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手機上的資訊負荷量越來越大,如果學習的時候帶著手機很容易分散注意力,導致事半功倍。既然我已經打算去看書,就不能讓手機干擾自己。”當問及不帶手機進圖書館的原因時,她說學習最重要的就是自律,對自己的約束才是真正對自己負責,才是真正對自己的鞭策。

在問到考研遇到的“瓶頸”時,熊娜萍坦言:“2017年6月,我把書本資料整整看了兩遍,

但卻始終覺得心裡空蕩蕩的。那種感覺就像是在搭積木,越往上堆積越害怕自己功虧一簣。當時我能做的就是不斷地積累,鞏固自己的知識體系。我像是一隻南極的企鵝,在將要上岸時,就會猛地從海面紮入海中,拼命沉潛。潛得越深,海水所產生的壓力和浮力就越大。企鵝沉潛到適當的深度後,再迅猛而上,躥出水面騰空而起,然後落在陸地之上。”熊娜萍如是說。

天道酬勤,

熊娜萍一步一個腳印,不懈的努力換來了豐碩的學霸頂級配置。她不僅在班上擔任了團支書,在社團鍛煉成為優秀骨幹,而且先後獲得三次校級優秀學生一等獎學金和兩次國家勵志獎學金。

飲水思源——恩師教誨終身受益

“如果不來宜春學院,我能去哪呢?”熊娜萍的話簡單卻有力。相比於其他人的失落與無奈,熊娜萍卻始終對學校保持著一顆感恩之心和赤子之愛。她告訴記者:“非常感謝學校能給我提供這個平臺,正是因為學校的大愛育人理念和為我們提供了優雅的學習生活環境,我才能去追求自己的科研夢想。來到宜春學院,是上天對我的恩賜,我一直是這麼認為的。大學幾年裡,老師們為我的健康成長付出了辛勤汗水,老師的教誨我時刻銘記在心。還有與同學、朋友和一起考研的學友之間的相互扶持,相互鼓勵,不斷為我注入正能量和強勁動力。可以說沒有昨日的他們就沒有今天的我。”熊娜萍的一席話,既彰顯了真摯情懷,又表現出高尚品格。

提起要感謝的老師,她首先感謝的是教過自己的老師,一日為師,終身為師,師恩難忘。熊娜萍說:“我是一個喜歡有競爭生活的人,有了競爭,人才會充滿動力地繼續拼下去。要是世界上失去了競爭,人就會失去活力,一蹶不振。讀進化論,我贊成達爾文,沒實力的就有被淘汰的可能。這是蔡健雅的《進化論》裡的一句歌詞。競爭往往會催人向上以一顆最飽滿熱情的心去迎接美好的未來。同時,也非常感謝經常給予我鼓勵和關心的其他老師。

記者瞭解到她平時的興趣愛好是書法、文學、佛學、中醫、戲曲、影視和寫作。特別是寫作,她尤為熱愛。她告訴記者,是因為寫作既能記錄心路歷程,又能不斷地開闊視野。“記得《舊唐書·魏征傳》中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所以通過寫作不但挖掘了自己的文字潛能,又達到了審視自己的目的。”

志存高遠——競爭中享受成功暢快

“考研的成功對於現階段的我來說,其實只是我目標當中的一小段。以後在我的碩博連讀階段,會挑戰更高品質的研究課題、寫出更富有學術性和理論性的專業論文。同時努力爭取獲得去國外頂尖的實驗室做實驗的機會。”這是熊娜萍對自己將來人生的規劃。簡單的三言兩語,卻讓一般人望而卻步。在大學許多人抱著迷茫與渾噩度過四年生涯時,熊娜萍卻以超乎常人的決心與努力實現了大學的奮鬥目標。

在談及給學弟學妹的寄語時,熊娜萍略微思考了一陣,說道:“大學生不光要讀書,還要多去拓展自己的興趣愛好。書本外的很多東西,都是依靠興趣而來。作為一名大學生,一定要有自己的奮鬥目標,緊咬目標不懈努力,絕不輕言放棄,骨子裡要有不服輸的勁,不要與挫折輕易妥協。我們要腳踏實地,不要有任何僥倖和雜念。遇到困難要堅持下去,要始終堅信經歷了風雨總會看見彩虹。我喜歡充滿競爭的生活,競爭帶來壓力,壓力帶來動力,享受競爭成功後的暢快,自己也在競爭失敗中成長。”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正因熊娜萍勇於挑戰困難,直面競爭,化壓力為動力,經歷一番寒徹骨,終於贏來梅香撲鼻。

正是因為學校的大愛育人理念和為我們提供了優雅的學習生活環境,我才能去追求自己的科研夢想。來到宜春學院,是上天對我的恩賜,我一直是這麼認為的。大學幾年裡,老師們為我的健康成長付出了辛勤汗水,老師的教誨我時刻銘記在心。還有與同學、朋友和一起考研的學友之間的相互扶持,相互鼓勵,不斷為我注入正能量和強勁動力。可以說沒有昨日的他們就沒有今天的我。”熊娜萍的一席話,既彰顯了真摯情懷,又表現出高尚品格。

提起要感謝的老師,她首先感謝的是教過自己的老師,一日為師,終身為師,師恩難忘。熊娜萍說:“我是一個喜歡有競爭生活的人,有了競爭,人才會充滿動力地繼續拼下去。要是世界上失去了競爭,人就會失去活力,一蹶不振。讀進化論,我贊成達爾文,沒實力的就有被淘汰的可能。這是蔡健雅的《進化論》裡的一句歌詞。競爭往往會催人向上以一顆最飽滿熱情的心去迎接美好的未來。同時,也非常感謝經常給予我鼓勵和關心的其他老師。

記者瞭解到她平時的興趣愛好是書法、文學、佛學、中醫、戲曲、影視和寫作。特別是寫作,她尤為熱愛。她告訴記者,是因為寫作既能記錄心路歷程,又能不斷地開闊視野。“記得《舊唐書·魏征傳》中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所以通過寫作不但挖掘了自己的文字潛能,又達到了審視自己的目的。”

志存高遠——競爭中享受成功暢快

“考研的成功對於現階段的我來說,其實只是我目標當中的一小段。以後在我的碩博連讀階段,會挑戰更高品質的研究課題、寫出更富有學術性和理論性的專業論文。同時努力爭取獲得去國外頂尖的實驗室做實驗的機會。”這是熊娜萍對自己將來人生的規劃。簡單的三言兩語,卻讓一般人望而卻步。在大學許多人抱著迷茫與渾噩度過四年生涯時,熊娜萍卻以超乎常人的決心與努力實現了大學的奮鬥目標。

在談及給學弟學妹的寄語時,熊娜萍略微思考了一陣,說道:“大學生不光要讀書,還要多去拓展自己的興趣愛好。書本外的很多東西,都是依靠興趣而來。作為一名大學生,一定要有自己的奮鬥目標,緊咬目標不懈努力,絕不輕言放棄,骨子裡要有不服輸的勁,不要與挫折輕易妥協。我們要腳踏實地,不要有任何僥倖和雜念。遇到困難要堅持下去,要始終堅信經歷了風雨總會看見彩虹。我喜歡充滿競爭的生活,競爭帶來壓力,壓力帶來動力,享受競爭成功後的暢快,自己也在競爭失敗中成長。”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正因熊娜萍勇於挑戰困難,直面競爭,化壓力為動力,經歷一番寒徹骨,終於贏來梅香撲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