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本香甜了一個多世紀的書,為什麼越來越美好?

《共產黨宣言》指出,在人類社會發展中,取代資產階級的,必將是一個聯合化的共同體。在這個體系中,個體的自由發展是一切活動的前提。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是共產主義的基本原則。

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馬克思主義科學真理的基礎之上。

170年前,《共產黨宣言》單行本在倫敦發表。這成為馬克思主義誕生的重要標誌。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共產黨宣言》的書香溢散至中華大地。

1920年,29歲的陳望道在義烏分水塘村住宅旁那間破舊的柴房裡,把《共產黨宣言》一字一句變成了方塊文字。

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參觀《復興之路》展覽,當他看到安放於陳列櫃中的《共產黨宣言》中文譯本時,講述了關於陳望道的一個故事:

圖片:人民日報微視頻《中國的紅色夢想》

習近平說:“一天,一個小夥子在家裡奮筆疾書,媽媽在外面喊著說:‘你吃粽子要加紅糖水,吃了嗎?’他說:‘吃了吃了,甜極了。’結果老太太進門一看,這個小夥子埋頭寫書,嘴上全是黑墨水。結果吃錯了,他旁邊一碗紅糖水,他沒喝,把那個墨水給喝了。但是他渾然不覺啊,還說,‘可甜了可甜了’。這人是誰呢?就是陳望道,他當時在浙江義烏的家裡,就是寫這本書。

於是由此就說了一句話: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一本“香甜”的《共產黨宣言》令無數人著迷。中國先進分子從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真理中,看到了解決中國問題的出路。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過程中,1921年,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

然而,索求真理的道路並不一帆風順。

【“黨章守護者”張人亞:這是比生命還重要的東西】

中共二大黨章。

一個月後,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建設美好世界:政黨的責任”為主題的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在北京舉行,這次對話會首度創立就創造了歷史紀錄:高達120多個國家200多個政黨和政治組織領導人報名參會,成為出席人數最多的全球政黨領導人對話會。

今天,中國進入新時代,

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中國共產黨開闢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社會主義革命道路、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都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偉大創造。

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今天,時代變化和我國發展的廣度和深度遠遠超出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當時的想像。馬克思主義並沒有結束真理,而是開闢了通向真理的道路。

中國共產黨是《共產黨宣言》精神的忠實傳人。

《共產黨宣言》因為有了中國氣質,更加美好。

2013年3月23日,習近平主席在莫斯科提出了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在此後的一些重要場合,習近平以全球視野和面向未來的戰略思考,讓“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議一次次在世界舞臺上迴響。

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起來,攜手構建合作共贏新夥伴,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

——習近平在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時的講話

讓和平的薪火代代相傳,讓發展的動力源源不斷,讓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輝,是各國人民的期待,也是我們這一代政治家應有的擔當。中國方案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用。

——習近平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的演講

新華社記者饒愛民 攝

從1848到2018;

從馬克思的聯合體思想(《共產黨宣言》指出,在人類社會發展中,取代資產階級的,必將是一個聯合化的共同體),到習近平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議;

從馬克思經典著作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一條為人類謀福祉,為世界求大同的主線,貫穿始終。

4月23日,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我們要堅定不移維護和發展我國發展利益,同時要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推動國際社會共擔時代責任,合作應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挑戰,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讓不同國家、不同階層、不同人群共用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

要吸收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文化成果,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續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篇章。

迄今為止,《共產黨宣言》已用200多種語言出版了1100多個版本,是全球公認的“傳播最廣的社會政治文獻”。

傳播力的背後是思想的力量。進入新時代,中國方案為《共產黨宣言》注入了新氣質、新芳香、新味道、新活力。讓多極化的世界更美好,讓全球化的經濟更健康,讓資訊化的社會更和諧,讓多樣化的文化更繁榮。

馬克思主義並沒有結束真理,而是開闢了通向真理的道路。

中國共產黨是《共產黨宣言》精神的忠實傳人。

《共產黨宣言》因為有了中國氣質,更加美好。

2013年3月23日,習近平主席在莫斯科提出了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在此後的一些重要場合,習近平以全球視野和面向未來的戰略思考,讓“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議一次次在世界舞臺上迴響。

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起來,攜手構建合作共贏新夥伴,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

——習近平在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時的講話

讓和平的薪火代代相傳,讓發展的動力源源不斷,讓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輝,是各國人民的期待,也是我們這一代政治家應有的擔當。中國方案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用。

——習近平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的演講

新華社記者饒愛民 攝

從1848到2018;

從馬克思的聯合體思想(《共產黨宣言》指出,在人類社會發展中,取代資產階級的,必將是一個聯合化的共同體),到習近平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議;

從馬克思經典著作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一條為人類謀福祉,為世界求大同的主線,貫穿始終。

4月23日,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我們要堅定不移維護和發展我國發展利益,同時要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推動國際社會共擔時代責任,合作應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挑戰,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讓不同國家、不同階層、不同人群共用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

要吸收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文化成果,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續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篇章。

迄今為止,《共產黨宣言》已用200多種語言出版了1100多個版本,是全球公認的“傳播最廣的社會政治文獻”。

傳播力的背後是思想的力量。進入新時代,中國方案為《共產黨宣言》注入了新氣質、新芳香、新味道、新活力。讓多極化的世界更美好,讓全球化的經濟更健康,讓資訊化的社會更和諧,讓多樣化的文化更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