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年危機提前到來,你缺的不是錢,而是它

35歲是國內對中年人的年齡界定,相比聯合國把45歲定義為中年,整整早了10年。面對提前到來的中年危機,作為一家的頂樑柱,如何扛過醫生常說的“人生的旅途沼澤地”?

中年危機的真實寫照

張愛玲在《半生緣》說過:“人到中年的男人,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他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中年確實是很尷尬的年齡段,很多事情,朝著向下的方向發展,而你得繼續向上走。因為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是避不開的事實,作為家裡被依靠的人,縱使內心再不堪,也要飾演好頂樑柱的角色。

去年8月,14級颱風“天鴿”登陸珠海,一輛小貨車停在路上,在狂風暴雨中搖搖欲墜。53歲的車主周榮,從躲雨的地方沖出去,拼命撐住小貨車,不讓它被颶風掀翻。瘦弱的身軀與兇猛的颱風相比,實在是力量懸殊,周榮被當場壓死。

有人說周榮太傻:“為了避免幾萬元的損失,搭上了自己的一條命。”

實則是“角色”逼迫!因為家人的生活費和孩子的學費,就指望那輛車。

曾在知乎上看到一個談論中年危機的問題——為什麼那麼多男人開車回家,到了樓下

還要在車裡坐好久?

有個回答獲得了高贊:

“很多時候我也不想下車,因為那是一個分界點。在車上,一個人靜一靜,

抽根煙,發會呆,這個軀體屬於自己;但推開車門,你就是柴米油鹽,是父親、是兒子、是老公,唯獨不是你自己。我們把真實的自己藏在車裡,打開車門出去,哪怕是哭著爬著,也只能把被人寄予厚望的身份扮演下去。”

重疾險是你的“後方支援”

人到中年,除了支付房貸和車貸,還得兼顧子女的學費和父母的贍養費,每一筆都是重大開支。面對家庭和社會的雙重壓力,身體在這一時段,

往往進入“高危期”,醫生稱之為“人生的旅途沼澤地”。

健康保障是每個人的基本需求,對於中年群體而言,是最為重要的需求之一。因為一場大病,對個人及家庭造成的影響,可能是多年的苦心經營回到原點。如果提前規劃一份重疾險,當疾病不期而至,面對高額的醫療費,便不會感到噩耗降臨。

具體而言,早日配置重疾險有如下優勢:

1、同樣保額20萬元、繳費期限20年,

40歲的男性被保險人年繳保費,或是20歲的近2倍。

2、20歲被保險人,往往比40歲被保險人,多享有20年的保障期。

3、在保險行業,重疾平均索賠年齡為42歲,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高壓期。

應對提前到來的中年危機,與生活拼命抗爭似乎沒錯,但身體不是銅牆鐵壁,經不起屢次被掏空。如果現實逼迫你不停歇地向前,也要為健康留一條後路,以便病痛來臨時,因為手握一份保障,而不至於驚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