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精日”挺英烈保護法:不願與“敗類”為伍

北京時間4月27日下午,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全票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該法案將加強對英烈名譽的保護,同時還將對宣揚、美化侵略戰爭和侵略行為的個人進行追責和打擊。

外界普遍認為,該法案將對中國國內不斷出現的“精日”(精神日本人)辱華事件起到遏制作用,“精日”分子將受到打擊。

相關的立法提議在今年中國兩會期間就已經被一些代表提出。早些時候,在成都、上海、南京等地多次出現“精日”分子身穿二戰日軍軍服並在歷史遺址前拍照的現象,

甚至有人在網路上發佈“南京殺30萬太少”的言論,並在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前拍攝發洩視頻。對於這些人,一些兩會代表表示應當通過立法的方式來維護一個民族的感情底線、精神底線,用立法來讓一些人不敢挑戰,如果挑戰,必定要付出更大的代價,而中國外長王毅更是在兩會記者會上怒批那些“精日”分子為“中國人的敗類”。

“‘精日’更多是指認同日本的文化以及生活方式,日本文化中很多元素本身就來自古代中國,他們把很多中國傳過去的文化保留得很好,而生活方式方面也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日本人非常遵守社會秩序,有公德心,做事情精益求精,

包括飲食也很健康,所以日本人的人均壽命是世界上最長的。我想這些東西都是非常美好的,追求美好生活無可厚非吧。”一名日企員工稱,“這些都是我本人認可,也在身體力行的,你可以稱我是‘精日’。如果按照這個標準去定義‘精日’的話,那麼法律頒佈是要打擊‘精日’的說法顯然是不對的,一個人是不是‘精日’,並不是從政治立場上來劃分的。”

他接著說:“至於之前有人在微信群裡說‘南京殺30萬太少’,還去大屠殺紀念館錄視頻,打擊這樣的人當然大家都會支援,但你要說這樣的人是‘精日’,我是不認同的。我從他發在網上的視頻以及公佈出來的辱華聊天記錄來看,並沒有看到他對日本文化有一點點瞭解,他只是借了南京大屠殺的由頭在洩憤而已,

他不是‘精日’,而是‘中國人的敗類’,他只是仇視自己的民族與同胞而已。你要說他是‘精日’,那我還真不願意與他為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