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五嶽四瀆”中的“四瀆”具體是指哪四條河,你知道嗎?

“五嶽四瀆”在古代為天子祭祀的物件,現在泛指天下的名山大川。“五嶽”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恒山、中嶽嵩山,“四瀆”具體是指哪四條大河呢?

“四瀆”是我國古代對四條獨流入海的四條大河(江、河、淮、濟)的統稱,

是我國古代河流神的代表,據《爾雅·釋水》載:“江、河、淮、濟為四瀆,四瀆者發源注海也。”

“江”指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發源于青藏高原唐古喇山,自西向東橫貫我國中部,流經我國青海、西藏、雲南、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等11個省份,

流域人口達4億以上。長江作為“四瀆”之一,道教中的長江之神為“四瀆水帝”之“江瀆廣源王”,江瀆廟則位於湖北省秭歸縣。

“河”指黃河,為我國第二大河,發源于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脈,自西向東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山東等9個省份,

最終注入渤海。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流域是中華文明的最主要的發源地,黃河文明是華夏文明的主體。作為“四瀆”之一,道教中的黃河水神為“河瀆靈源王”,河瀆廟原位于河南省鄭州鞏義市,現已無存。

“淮”指淮河,古稱“淮水”,為四瀆之一,發源于河南桐柏山,古代也為獨流入海河流,流經河南、安徽、江蘇三省入黃海,後黃河奪淮入海,下游淤塞後注入長江入海。作為“四瀆”之一,道教中的淮河水神為“淮瀆長源王”,淮瀆廟位於河南南陽桐柏縣。

“濟”指濟水,現在為黃河一條支流,古為“四瀆”之一,曾獨流入海,據《禹貢》記載:“導水東流為濟,入於河,溢為滎,東出於陶丘北,又東至於菏(菏澤,古澤名),又東北會於汶,又北東入於海。”

濟水源于河南濟源,在古代濟水三隱三現,穿越黃河而不渾,百折入海,故而神秘莫測,令人神往。隨著地貌變化及黃河改道影響,濟水下游河道已被黃河侵佔,濟水也成為黃河的一條支流,現山東、河南境內很多地名仍以濟水命名,如濟源、濟寧、濟南等。

濟水作為“四瀆”之一,在古代具有重要地位,道教中的濟水之神為“濟瀆清源王”,又名“清源漢濟王”,濟瀆廟位於河南省濟源市。

如果喜歡,請關注、點贊,欣賞更多原創文章。

濟水作為“四瀆”之一,在古代具有重要地位,道教中的濟水之神為“濟瀆清源王”,又名“清源漢濟王”,濟瀆廟位於河南省濟源市。

如果喜歡,請關注、點贊,欣賞更多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