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轉》訪余逸群教授:投身嗅覺神經生物學研究,有望突破嗅覺障礙難題!

點擊上方“轉化醫學網”訂閱我們!

乾貨 | 靠譜 | 實用

導 讀

《轉》訪是轉化醫學網的品牌專訪欄目,是業內專家、大佬、知名企業智慧交流碰撞的平臺,也是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轉》訪致力於打造轉化醫學領域最知名的專家訪談欄目。

獨特的花香會喚起一個人久遠的美好回憶,難聞的氣味會讓人對某種食物避之唯恐不及。嗅覺不僅讓人的感受更加細緻入微,而且對感知周圍環境、以至於更好地生存也起著重要作用。

臨床上卻很多人由於嗅覺障礙聞不到氣味而誤食腐敗的食物,因注意不到煤氣洩漏的氣味而無法預防火災的發生,種種嗅覺障礙困擾著人類的營養、衛生、安全、生活品質等各個方面。嗅覺障礙到底是如何發生的以及它目前的治療是怎樣的呢,為此我們專門採訪了從事嗅覺神經生物學研究的余逸群教授。

余教授您好,感謝您能接受轉化醫學網的訪談。您從事於嗅覺神經生物學的研究多年,

而且還有豐富的海外留學和工作經歷,能否請您談一下目前我們國家嗅覺基礎研究處於一個什麼樣的水準?

我們國家嗅覺基礎研究也在快速地發展。大家都知道,嗅覺是一個我們人體的一個感官系統,以前大家都不算太重視,不像其他疾病,例如腫瘤或是心血管疾病等,能夠威脅生命。但隨著我們的生活和認知水準的提高,對嗅覺這個感官的重要性的認識越來越深,

嗅覺基礎方面研究正在不斷地發展。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能夠為我們國家嗅覺基礎研究更好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是的,我們祖國也正需要您這樣的青年才俊。那麼您能簡單介紹一下嗅覺系統的工作原理嗎?

2004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頒給了在氣味受體和嗅覺系統信號轉導研究中作出傑出貢獻的Richard Axel and Linda Buck,他們揭示了人類嗅覺系統的奧秘,

告訴人們“我們是如何能夠辨認和記得成千上萬種氣味”的,發現了一大類GPCR。這是人類已知的GPCR家族中最大的一類受體,將它命名為嗅覺受體或氣味受體。這些受體定位在嗅感覺神經元的纖毛上,一旦某種氣味進入到我們的鼻腔,就結合到這些受體上,並啟動下游信號通路。這屬於典型G蛋白偶聯受體信號傳導通路,也就是腺苷酸環化酶信號通路,嗅感覺神經元去極化後,
神經衝動以電信號形式傳遞到嗅球的嗅小球神經元中,並通過嗅球上的僧帽細胞再傳遞到大腦皮層嗅覺中樞--嗅皮層,這樣我們就會分辨出到底是什麼氣味。這是一個簡單的嗅覺工作原理。

您的研究方向是嗅覺幹細胞的分化調控,那麼研究嗅覺幹細胞的分化調控機制是如何與臨床相結合的?

大家都知道,我們全身的組織都是由幹細胞分化而來的,在臨床上有一種叫做嗅覺喪失或嗅覺障礙的疾病。感冒,鼻炎或者腦部受到重擊後,都有可能出現短暫性的嗅覺喪失。其中有一部分人的嗅覺喪失之後,會在幾天之內恢復回來,但是有的就不能。更有甚者,終身都不能夠恢復。對於這個機制研究還很少,目前主要認為一是由於病毒感染引起,二是由於嗅感覺神經元的死亡引起。與其他神經元不同,嗅感覺神經元能夠再生,嗅上皮上有幹細胞,這些神經元可以通過幹細胞分化而來,所以我們設想能否通過某些基因的調控,或者是藥物的刺激,來誘導嗅上皮幹細胞分化出新的感覺神經元。然後再從這個角度去闡述嗅覺障礙的發生機制,並在臨床上為嗅覺障礙的患者提供治療方法。臨床上現在的治療方法主要是靠中藥或者是針灸,還有就是激素。但是成功率的話,大概只有40~50%。所以我們就想通過對嗅上皮幹細胞分化機制的研究,能夠給臨床上提供治療嗅覺障礙的新思路。

希望您的研究能夠為臨床上嗅覺喪失的患者帶來福音。您的研究還包括嗅上皮前體細胞的分化調控,嗅上皮有什麼獨特之處?您為什麼對嗅上皮的研究感興趣?

嗅上皮是一個很神奇的組織,人體的不同器官受到損傷後,目前除了肝臟等一小部分器官可以再生之外,其他器官很難在不借助外部誘導的情況下完全修復。但是嗅上皮有這種功能,我們實驗室用到小鼠模型,用藥物摧毀小鼠的嗅上皮,鏡檢確定不存在完整嗅上皮。七天至兩周之內,嗅上皮就能夠重建,這是因為在嗅上皮中,有一種幹細胞叫做基底細胞。正是由於這些基底細胞的存在,當嗅上皮或者嗅感覺神經元損傷之後,它會被啟動。但是具體是怎麼啟動的,目前還在研究當中。

基底細胞,幹細胞和前體細胞是一個概念嗎?

其實我們前面所說的“嗅上皮幹細胞”這個說法目前還有爭議。目前大家認為嗅上皮基底細胞分為球狀基底細胞和水準狀基底細胞。其中水準狀基底細胞是幹細胞,而球狀基底細胞是一種前體細胞。前體細胞和幹細胞還是不同的,前體細胞已經處於一種定向分化的狀態,比如說神經元前體細胞,而幹細胞是處於更大分化潛能的狀態並能夠分化成不同類型的細胞。

您2017年參加了我們轉化醫學網舉辦的第一屆現代臨床分子診斷研討會,對此您對我們有什麼建議和期望?

是的,去年參加了研討會,感覺很不錯,看到了許多很前沿的研究成果,以後可以多舉辦此類的論壇,讓大家有機會坐在一起交流,真正深入的把基礎研究與臨床相結合,為社會創造出更大的價值,這也是我一直想做的事。

編者語

我們期望並且也相信,在余教授帶領的團隊的努力下,不斷發展嗅覺基礎學研究,探索出嗅覺障礙的發生發展機制,從而為臨床的上治療提供新思路,使嗅覺喪失的患者能夠擺脫困擾,提高生活品質。

余逸群教授

余逸群

餘逸群,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耳鼻喉科研究院,教授,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校聘關鍵崗位,上海市特聘教授東方學者。2012年在美國伊利諾理工大學獲得博士學位,2012-2016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工作,2016年任職于上海大學生命科學學院,2017年起任職於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耳鼻喉科研究院。余逸群教授長期從事嗅覺神經生物學研究,研究方向包括嗅覺幹細胞的分化調控,氣味受體反應特性與機械敏感性研究及嗅球神經元功能研究等。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面上和青年專案,主持上海市教委東方學者科研專案,研究成果發表於JACS,PNAS,J Neurosci,Stem Cells等學術期刊。

2018第二屆現代臨床分子診斷研討會(2018 Clinical Molecular Diagnostics Forum CMDF)將於2018年10月26-28日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舉行。

大會主題

作為臨床分子診斷領域重要學術研討會,CMDF旨在為生物醫學領域的專家、青年學者和企業精英提供一個交流平臺。延續首屆 “講述自己故事,創新分子診斷”的大會主題,CMDF的與會者將能夠充分交流學術意見,勇於碰撞思想火花,積極探討生物標記物、診治靶分子篩選、基因檢測、微組學診斷、分子病理、新型診斷開發、疾病特異性分子診斷、生物標記物的藥物研發、市場與法規等領域的關鍵問題。

大會主席

王向東教授 中山醫院臨床研究院執行院長

演講嘉賓(排名不分前後)

唐本忠教授

張勘處長

何元順教授

于曉波教授

肖桂山 教授

姜豔芳教授

王建華 教授

呂斌 研究員

餘逸群 教授

黃金豔 研究員

武多嬌 副教授

王紅霞 主任

郭瑋教授

吳繼紅研究員

高軍濤 副研究員

贊助合作、參會諮詢

張女士

電話:17721325659

郵箱:zhangwenjing@360zhyx.com

劉先生

電話:18501604437

郵箱:liushihao@360zhyx.com

2017CMDF精彩回顧

2017年12月首屆CMDF共有31場主題報告,吸引了500多位參會者,涵蓋分子診斷領域的專家、臨床醫生、科研人員、企業技術人員。

王向東院長開幕致辭

研討會部分嘉賓合影

10月,我們上海見!

更多資訊,請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本屆大會。

轉化醫學領域核心門戶

識別圖中二維碼,點擊關注

投稿、應聘醫學編輯:

微信:vipmed360

商務合作

微信:zhyxkf

END

活動

推薦

轉捩點——生物醫藥招聘第一平臺

感冒,鼻炎或者腦部受到重擊後,都有可能出現短暫性的嗅覺喪失。其中有一部分人的嗅覺喪失之後,會在幾天之內恢復回來,但是有的就不能。更有甚者,終身都不能夠恢復。對於這個機制研究還很少,目前主要認為一是由於病毒感染引起,二是由於嗅感覺神經元的死亡引起。與其他神經元不同,嗅感覺神經元能夠再生,嗅上皮上有幹細胞,這些神經元可以通過幹細胞分化而來,所以我們設想能否通過某些基因的調控,或者是藥物的刺激,來誘導嗅上皮幹細胞分化出新的感覺神經元。然後再從這個角度去闡述嗅覺障礙的發生機制,並在臨床上為嗅覺障礙的患者提供治療方法。臨床上現在的治療方法主要是靠中藥或者是針灸,還有就是激素。但是成功率的話,大概只有40~50%。所以我們就想通過對嗅上皮幹細胞分化機制的研究,能夠給臨床上提供治療嗅覺障礙的新思路。

希望您的研究能夠為臨床上嗅覺喪失的患者帶來福音。您的研究還包括嗅上皮前體細胞的分化調控,嗅上皮有什麼獨特之處?您為什麼對嗅上皮的研究感興趣?

嗅上皮是一個很神奇的組織,人體的不同器官受到損傷後,目前除了肝臟等一小部分器官可以再生之外,其他器官很難在不借助外部誘導的情況下完全修復。但是嗅上皮有這種功能,我們實驗室用到小鼠模型,用藥物摧毀小鼠的嗅上皮,鏡檢確定不存在完整嗅上皮。七天至兩周之內,嗅上皮就能夠重建,這是因為在嗅上皮中,有一種幹細胞叫做基底細胞。正是由於這些基底細胞的存在,當嗅上皮或者嗅感覺神經元損傷之後,它會被啟動。但是具體是怎麼啟動的,目前還在研究當中。

基底細胞,幹細胞和前體細胞是一個概念嗎?

其實我們前面所說的“嗅上皮幹細胞”這個說法目前還有爭議。目前大家認為嗅上皮基底細胞分為球狀基底細胞和水準狀基底細胞。其中水準狀基底細胞是幹細胞,而球狀基底細胞是一種前體細胞。前體細胞和幹細胞還是不同的,前體細胞已經處於一種定向分化的狀態,比如說神經元前體細胞,而幹細胞是處於更大分化潛能的狀態並能夠分化成不同類型的細胞。

您2017年參加了我們轉化醫學網舉辦的第一屆現代臨床分子診斷研討會,對此您對我們有什麼建議和期望?

是的,去年參加了研討會,感覺很不錯,看到了許多很前沿的研究成果,以後可以多舉辦此類的論壇,讓大家有機會坐在一起交流,真正深入的把基礎研究與臨床相結合,為社會創造出更大的價值,這也是我一直想做的事。

編者語

我們期望並且也相信,在余教授帶領的團隊的努力下,不斷發展嗅覺基礎學研究,探索出嗅覺障礙的發生發展機制,從而為臨床的上治療提供新思路,使嗅覺喪失的患者能夠擺脫困擾,提高生活品質。

余逸群教授

余逸群

餘逸群,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耳鼻喉科研究院,教授,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校聘關鍵崗位,上海市特聘教授東方學者。2012年在美國伊利諾理工大學獲得博士學位,2012-2016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工作,2016年任職于上海大學生命科學學院,2017年起任職於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耳鼻喉科研究院。余逸群教授長期從事嗅覺神經生物學研究,研究方向包括嗅覺幹細胞的分化調控,氣味受體反應特性與機械敏感性研究及嗅球神經元功能研究等。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面上和青年專案,主持上海市教委東方學者科研專案,研究成果發表於JACS,PNAS,J Neurosci,Stem Cells等學術期刊。

2018第二屆現代臨床分子診斷研討會(2018 Clinical Molecular Diagnostics Forum CMDF)將於2018年10月26-28日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舉行。

大會主題

作為臨床分子診斷領域重要學術研討會,CMDF旨在為生物醫學領域的專家、青年學者和企業精英提供一個交流平臺。延續首屆 “講述自己故事,創新分子診斷”的大會主題,CMDF的與會者將能夠充分交流學術意見,勇於碰撞思想火花,積極探討生物標記物、診治靶分子篩選、基因檢測、微組學診斷、分子病理、新型診斷開發、疾病特異性分子診斷、生物標記物的藥物研發、市場與法規等領域的關鍵問題。

大會主席

王向東教授 中山醫院臨床研究院執行院長

演講嘉賓(排名不分前後)

唐本忠教授

張勘處長

何元順教授

于曉波教授

肖桂山 教授

姜豔芳教授

王建華 教授

呂斌 研究員

餘逸群 教授

黃金豔 研究員

武多嬌 副教授

王紅霞 主任

郭瑋教授

吳繼紅研究員

高軍濤 副研究員

贊助合作、參會諮詢

張女士

電話:17721325659

郵箱:zhangwenjing@360zhyx.com

劉先生

電話:18501604437

郵箱:liushihao@360zhyx.com

2017CMDF精彩回顧

2017年12月首屆CMDF共有31場主題報告,吸引了500多位參會者,涵蓋分子診斷領域的專家、臨床醫生、科研人員、企業技術人員。

王向東院長開幕致辭

研討會部分嘉賓合影

10月,我們上海見!

更多資訊,請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本屆大會。

轉化醫學領域核心門戶

識別圖中二維碼,點擊關注

投稿、應聘醫學編輯:

微信:vipmed360

商務合作

微信:zhyxkf

END

活動

推薦

轉捩點——生物醫藥招聘第一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