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互聯網+人民陪審”在濟南天橋法院取得顯著成效

4月2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表決通過《人民陪審法》,在《人民陪審法》出臺之前,山東省濟南市天橋區人民法院為依法保障司法民主和公正,在利用互聯網思維、資訊化優勢解決傳統陪審弊端方面,

進行了有益探索和嘗試。

2013年,天橋法院黨組決定打造一個功能融合、科學規範、操作便捷的人民陪審綜合管理系統,院黨組書記、院長沈迎親自指導、帶領組織專門人員進行科技攻關,以問題需求為導向,吸收百家之長,

經過上百次的修改完善,在2015年3月,人民陪審“1+1”綜合管理平臺(1個內網人民陪審綜合系統+1個互聯網陪審系統)成功建成。通過三年的使用,運行良好且效果顯著。

“1+1”綜合管理平臺和配套的管理制度日趨完善,實現了最高人民法院周強院長提出的陪審工作“科學化、規範化、便捷化、網路化”的目標要求,

為全面貫徹落實《人民陪審法》,保障公民民主權利、推進司法民主奠定堅實基礎。

通過資料共用,實現良性互動

“1+1”綜合管理平臺依託審判業務管理系統平臺架構,通過與審判管理系統、電子卷宗、庭審錄影等基礎資料共用對接、互相相容,在各系統之間形成良性互動。

陪審系統運用工作流處理技術,保證資料自動匯總到人民陪審資訊管理平臺,即時生成各種報表,全程留痕,實現科學管理和統計,有利於建立動態指標測評的長效機制。

建設獨立的人民陪審綜合系統網站,

面向全院工作人員和人民陪審員開放,方便法官及陪審員瞭解資訊、隨機抽取、網上培訓。

陪審員通過網上培訓,不僅提高了法律素養和履職能力,同時解決了實地培訓人員難齊、內容單一等問題。

規範抽取方式,避免陪審弊端

根據案件類型、工作區域、專業特長等設定的條件,

系統可隨機快速抽取合適的人民陪審員,優化了陪審員參審規則,公平合理分配參審機率。該系統實現了專業特長與案件類型的有效對接,有助於解決案件承辦人審理特殊案件時的專業需要,提高了陪審員的參審品質。

陪審員被選擇後,在同一時間段內不會被重複選擇,隨機選擇陪審員時,優先選擇參審次數最少的陪審員,從根本上解決了參審數量不均衡的問題,有效防止出現“駐庭陪審、陪審專業戶”,管理更加規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遠端閱卷合議,提高訴訟效率

通過內外網兩個系統,陪審員可直接查閱案件電子卷宗及相關證據,查看庭審筆錄、合議庭筆錄等。

互聯網陪審系統打破了傳統工作模式下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依託互聯網路,運用攝像頭、共用桌面、電子檔案等技術手段,實現法官與人民陪審員異地遠端合議、遠端簽名、遠端閱卷、現場列印等功能,從而方便人民陪審員參與訴訟,提高訴訟效率。既節省辦案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又保證參審品質,調動了陪審員參審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完善管理機制,提供履職保障

法院設立專門的人民陪審員管理辦公室,負責陪審員的日常管理服務、教育培訓,通過資訊管理平臺和完善各項制度,注重強化陪審員到庭義務、嚴格對陪審員的紀律約束和考核管理。

該院建立了《人民陪審員管理制度》《閱卷制度》,對陪審員的權利義務、陪審員的隨機抽取、庭審規則、閱卷合議規則、陪審經費保障、退出機制都進行了明確。

首創《履職承諾制度》,每名陪審員都在任命前簽訂履職承諾書。承諾按時參加審判活動,無正當理由不得拒絕履行陪審職責,必須進行閱卷、合議,保守審判工作秘密,不得徇私枉法。

為人民陪審員配發統一的陪審制式服裝,制定了著裝管理規定,每名陪審員在庭審前到陪審辦公室進行考勤,開庭時著統一的陪審制服。

加強人民陪審員對法官的監督,利用陪審系統,設立投訴信箱,陪審員可以針對法官辦案中存在的問題,一鍵直達院長信箱。開通人民陪審員微信群,在群中及時發佈上級法院和本院工作內容,促進法官與陪審員進行工作交流、案件研討、提出批評建議。

杜絕傳統弊端,取得顯著成效

通過三年時間的運行,取得顯著的成效。

一是陪審覆蓋率提高、駐庭陪審現象減少。使用人民陪審“1+1”綜合管理平臺以來,152名陪審員陪審覆蓋率達到100%,同期相比增長90.2%,陪審專業戶、駐庭陪審現象基本杜絕。

二是陪審參審率提高、陪而不審現象減少。履職承諾制度、考勤制度、日常考核監督制度,確保了陪審員主動積極履職。陪審員通過互聯網陪審系統可遠端閱卷,充分瞭解案情。遠端視頻合議功能,隨時可以遠端合議。隨機選擇的有專業特長的陪審員可以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在庭審過程中,進行事實部分的調查發問。該系統能有效地解決“叫而不到、陪而不審、審而不議”等問題。

三是審判效率提高、司法公信力不斷提升。通過提供遠端閱卷、合議、簽章等便利,案件審判週期不斷縮短,大量減少當事人訴累,儘快實現公平正義。隨機抽選合適的陪審員,在判後答疑,事實認定方面,讓當事人更信服。通過監督評價系統,陪審員也更加盡職盡責,管理制度也更加明確和規範。陪審員的“監督員、宣傳員”作用發揮地更加明顯。

2016年1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資訊中心專門聽取天橋法院院情況彙報,認為該院研發使用的人民陪審員資訊化管理系統,設計理念超前,完全符合周強院長提出的“實現陪審工作科學化、簡便化、規範化和網路化”的要求,達到了全國法院系統一流水準,並創造了很好的經驗,展示了山東省基層法院風采,為最高法院正在研發全國統一的人民陪審員管理系統,提供了很好借鑒。

2016年4月28日,該院應邀在國家法官培訓學院舉辦的全國人民陪審員示範班上,介紹了人民陪審員“1+1”綜合管理平臺的研發過程及各個功能模組的運行演示,受到了學院領導和示範班學員的一致好評。

作者:濟天法

陪審員被選擇後,在同一時間段內不會被重複選擇,隨機選擇陪審員時,優先選擇參審次數最少的陪審員,從根本上解決了參審數量不均衡的問題,有效防止出現“駐庭陪審、陪審專業戶”,管理更加規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遠端閱卷合議,提高訴訟效率

通過內外網兩個系統,陪審員可直接查閱案件電子卷宗及相關證據,查看庭審筆錄、合議庭筆錄等。

互聯網陪審系統打破了傳統工作模式下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依託互聯網路,運用攝像頭、共用桌面、電子檔案等技術手段,實現法官與人民陪審員異地遠端合議、遠端簽名、遠端閱卷、現場列印等功能,從而方便人民陪審員參與訴訟,提高訴訟效率。既節省辦案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又保證參審品質,調動了陪審員參審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完善管理機制,提供履職保障

法院設立專門的人民陪審員管理辦公室,負責陪審員的日常管理服務、教育培訓,通過資訊管理平臺和完善各項制度,注重強化陪審員到庭義務、嚴格對陪審員的紀律約束和考核管理。

該院建立了《人民陪審員管理制度》《閱卷制度》,對陪審員的權利義務、陪審員的隨機抽取、庭審規則、閱卷合議規則、陪審經費保障、退出機制都進行了明確。

首創《履職承諾制度》,每名陪審員都在任命前簽訂履職承諾書。承諾按時參加審判活動,無正當理由不得拒絕履行陪審職責,必須進行閱卷、合議,保守審判工作秘密,不得徇私枉法。

為人民陪審員配發統一的陪審制式服裝,制定了著裝管理規定,每名陪審員在庭審前到陪審辦公室進行考勤,開庭時著統一的陪審制服。

加強人民陪審員對法官的監督,利用陪審系統,設立投訴信箱,陪審員可以針對法官辦案中存在的問題,一鍵直達院長信箱。開通人民陪審員微信群,在群中及時發佈上級法院和本院工作內容,促進法官與陪審員進行工作交流、案件研討、提出批評建議。

杜絕傳統弊端,取得顯著成效

通過三年時間的運行,取得顯著的成效。

一是陪審覆蓋率提高、駐庭陪審現象減少。使用人民陪審“1+1”綜合管理平臺以來,152名陪審員陪審覆蓋率達到100%,同期相比增長90.2%,陪審專業戶、駐庭陪審現象基本杜絕。

二是陪審參審率提高、陪而不審現象減少。履職承諾制度、考勤制度、日常考核監督制度,確保了陪審員主動積極履職。陪審員通過互聯網陪審系統可遠端閱卷,充分瞭解案情。遠端視頻合議功能,隨時可以遠端合議。隨機選擇的有專業特長的陪審員可以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在庭審過程中,進行事實部分的調查發問。該系統能有效地解決“叫而不到、陪而不審、審而不議”等問題。

三是審判效率提高、司法公信力不斷提升。通過提供遠端閱卷、合議、簽章等便利,案件審判週期不斷縮短,大量減少當事人訴累,儘快實現公平正義。隨機抽選合適的陪審員,在判後答疑,事實認定方面,讓當事人更信服。通過監督評價系統,陪審員也更加盡職盡責,管理制度也更加明確和規範。陪審員的“監督員、宣傳員”作用發揮地更加明顯。

2016年1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資訊中心專門聽取天橋法院院情況彙報,認為該院研發使用的人民陪審員資訊化管理系統,設計理念超前,完全符合周強院長提出的“實現陪審工作科學化、簡便化、規範化和網路化”的要求,達到了全國法院系統一流水準,並創造了很好的經驗,展示了山東省基層法院風采,為最高法院正在研發全國統一的人民陪審員管理系統,提供了很好借鑒。

2016年4月28日,該院應邀在國家法官培訓學院舉辦的全國人民陪審員示範班上,介紹了人民陪審員“1+1”綜合管理平臺的研發過程及各個功能模組的運行演示,受到了學院領導和示範班學員的一致好評。

作者:濟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