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平凡的他們用勞動創造奇跡 “五一” 讓我們向當代勞模致敬

昆明信息港訊又到“五一”。

昨日,市委、市政府召開了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第二十三屆勞動模範表彰大會,榮獲“昆明市第二十三屆勞動模範”“昆明市五一勞動獎狀”“昆明市五一勞動獎章”“昆明市工人先鋒號”“昆明市金牌工人”、第二屆“昆明工匠”等各行業先進代表以及部分職工代表在會上接受了表彰。

這些在平凡崗位上的普通人,癡迷事業,潛心鑽研,追求卓越,創造出一個個行業奇跡的故事,他們生動詮釋了“勞動最光榮、奮鬥最幸福”的涵義。

創造沒有盡頭,勞動沒有模式。這個“五一” 讓我們向當代勞模致敬!

張志明 老百姓有啥訴求,我們社區民警能辦的要儘快辦好,辦不了的,要幫老百姓一起想辦法。記者楊豔輝/攝

榮譽:昆明市特等勞動模範

獲得者:盤龍公安分局金沙派出所社區民警張志明

始終將群眾冷暖掛在心頭

昨日,當張志明把“昆明市特等勞動模範”的獎章掛在自己左胸口時,他首先想到的,

還是自己轄區裡的那些居民。

“這枚獎章是群眾對我的信任,也是群眾對我的期望。”張志明用手正了正胸前的獎章。在這個社區民警的世界裡,沒有做不好的事,只有沒有用心做的事。

今年,是張志明成為員警的第13個年頭。

這13年裡,他幹過刑偵民警、也幹過社區民警。從刑偵案件到化解居民雞毛蒜皮的糾紛,無論崗位發生怎樣的變化,“把老百姓的難事兒當作自己的難事兒,

想方設法為老百姓排憂解難。”一直掛在他的心頭。

就在領獎這天,他都還在為金沙社區一位居民走失的寵物狗操心。“那位居民是3天前來派出所報的案,說自家寵物狗走丟了,怕是被社區裡其他居民領回家了,要求我們挨家挨戶搜查一遍。”對於金沙派出所而言,這樣的訴求很難完成。“我們警力有限,但我們不能因為有困難就不幫老百姓排憂解難、就把事情推出去,

告訴老百姓這事兒我們派出所辦不了。”張志明說。隨後張志明找到了社區物管,幫忙將居民的尋狗啟事在社區各主要通道張貼了一圈兒。

“要設身處地為老百姓著想,老百姓有啥訴求,我們社區民警能辦的要儘快辦好,辦不了的,要幫老百姓一起想辦法。”

社區民警不好當。為了幫群眾排憂解難,他挨過罵,受過無數委屈。

“2015年,為了幫助一個轄區居民解決購房時前房主未遷戶造成的就學難的問題,

我通過社區幫助找到前房主,跟他說明了相關情況。但由於此前這位前房主和居民誤會較深,前房主把我罵了一頓,大概40多分鐘吧。我一直聽著,沒吭氣,一開始是有點委屈的,但想著要幫老百姓辦事兒,也就忍了下來。”這種態度慢慢感動了前房主,經過雙方的誠懇交流,戶口問題最終辦妥了。

當社區民警的這些年裡,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

而正是憑藉著堅守“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張志明每天都踏踏實實為民辦實事,今年榮獲市局授予的“個人二等功”、被公安部授予“情滿萬家·派出所好民警”稱號。但在張志明看來,“我只是千千萬萬個守護老百姓安全的普通民警之一,並沒有什麼特別的。”

在他和金沙派出所其他民警的共同努力下,轄區內的金沙社區由一個曾被昆明市公安局掛牌整治的社區變成了全市群防群治的典範。通過整合多部門力量聯合執法,建立“群防群治”“矛盾調解”“幫教撫民”三支隊伍,創新“警務雷達、衛星佈防、共治共用、金豆兌換”四種警務模式,實現了綜治維穩、治安防範、城市管理、交通違章處理、人民調解等多種職能一站式管理,建立便民利民措施,使老小區的環境面貌煥然一新,轄區各類警情由原來的20多起降至個位數,人民群眾滿意度不斷提升。

樂建昆 跳得好不好不重要,關鍵是要有勇氣,敢於做自己沒做過的事。

榮譽:昆明市特等勞動模範

獲得者:昆明盲啞學校體育教師樂建昆

我國盲人足球開拓者

率隊兩奪洲際賽冠軍

樂建昆仔細地摩挲著“昆明市特等勞動模範”這枚獎章。他那些特殊的孩子,無法看到這枚獎章上的紅底黃字。

而這簡單的9個紅字,是來自于政府對樂建昆32年來在工作崗位上立足本職、扎實工作、刻苦鑽研、開拓創新的肯定。

出生于1968年的樂建昆,從1986年畢業分配到昆明市盲啞學校任教至今,已32年了。成為盲啞學生教師時,樂建昆只有18歲。

32年的光陰,樂建昆只幹了一件事兒:堅守教學第一線從事特殊教育工作。

“敢不敢,我們一起試試!”這是樂建昆經常跟學生說的一句話。

“我是一名教師,育人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成長後可以融入社會。”樂建昆說。為了讓學生們增加自信,年已五旬的樂建昆經常帶學生們一起跳迪斯可,“跳得好不好不重要,關鍵是要有勇氣,敢於做自己沒做過的事。”他總是這樣鼓勵學生。

32年來,他只做了一件事:把所有的愛全部傾注在盲啞學生身上,把所有的熱情全部灑在特殊教育事業上。

對於那些看不見精彩世界的孩子們來說,樂建昆為他們的人生推開一扇窗。

為了讓這群特殊的娃娃能融入社會,他開創了盲生體育教學訓練中身體對抗的教學內容和方法,成為我國第一批盲人足球運動的推廣者、開拓者,先後為中國盲人國家足球隊輸送了8名隊員,作為中國國家盲人足球隊教練,他帶著這群特殊的娃娃參加了2007年在韓國舉行的“第二屆亞洲盲人足球錦標賽”和2017年在馬來西亞舉行的“第七屆亞洲盲人足球錦標賽”,均獲得冠軍。

樂建昆坦言,跟這些特殊的孩子在一起,經常會很感動。他說:“一些學生到國家盲人足球隊訓練,回來還會把訓練時發的襪子等分給別人;之前有一個學生參加央視節目獲得的獎金,回來也是用作足球隊經費;很多學生畢業後都會經常聚會,一到昆明也會來看我……”

在學校裡,樂建昆永遠是最忙碌的,不僅要完成好日常的教學工作,還要細心照料孩子們的日常起居。天氣變化了,他要提醒孩子們增減衣服;孩子病了,他要及時送去醫院治療;誰鬧情緒了,他就耐心細緻地做好疏導工作……樂建昆用無微不至的愛,鼓勵和關注著學生們的成長,他把自己的滿腔愛心毫無保留地獻給了這些特殊的孩子。

作為雲南省盲足教練率隊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屆、第八屆、第九屆殘疾人運動會盲人足球項目,先後獲得金牌、銅牌和銀牌。

羅錦明 勞動最光榮這句話,影響了我一輩子。記者楊豔輝/攝

榮譽:昆明市第二屆“昆明工匠”

獲得者:安寧市文化館羅錦明

不是科班出身

自學雕刻成就“蟋蟀王”

羅錦明已經70歲了,一頭銀髮,但精神矍鑠。

他坐在昆明市第二十三屆勞動模範表彰大會會場,他被評選為昆明市第二屆“昆明工匠”。

“坐在台下的感覺真是太激動了,我是當過知青的人,對於勞動、對於勞模、‘五一’勞動獎章有一種特殊的情懷。我們那代人是吃苦過來的。可以說,勞動最光榮這句話,影響了我一輩子。”羅錦明整理了一下他身上“昆明工匠”表彰綬帶。這是屬於他的榮光一刻。

羅錦明是雲南省工藝美術大師,雲南玉雕大師,安寧市民間藝術家協會主席。喜好以各類材質進行雕刻嘗試,並從民間及大自然中尋找素材,隨形取意,得心應手。他的牛角雕《蟋蟀》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可以亂真。是雲南省角雕界的名片和雲南特色工藝品,

在《中國民間文藝家大辭典》裡,羅錦明被稱為“蟋蟀王”。

這個“蟋蟀王”得來並不容易。成千上萬次的觀察、雕刻、琢磨,最終才能得到一隻活靈活現的“蟋蟀”,其中艱辛,羅錦明很少向別人說起。

“我並不是美院科班出身,幾十年前,我以知青的身份在德宏提起畫筆,後來又以安寧文化館工作人員身份握起了刻刀。退休後,我對藝術的追求沒有停滯,而是繼續來琢磨製作這些小玩意兒。我從小就愛好畫畫,這些完全是自學的,拿到什麼材料就雕什麼,無拘無束。”羅錦明介紹。

雖然已經70歲,但羅錦明從未放棄過自己對雕刻、繪畫的精益求精。即便到了現在,他還會經常背著畫板,騎著摩托車深入大山深箐,觀察描摹花草魚蟲的神態,從大自然中汲取創作的靈感。

“工匠精神是不分年紀的,人要有夢想,更要有實幹精神。中國人的工匠古已有之。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工匠二字不再局限于傳統意義,它代表著一個時代的氣息。”羅錦明表示,“工匠精神”不僅是職業技能,更是一種內在的精神品質。

看見越來越多的年輕面孔獲得“五一”表彰,羅錦明覺得十分欣慰:“優秀的工匠越多,越能加速社會生產力發展,加快科技創新的社會步伐。一個地區有眾多的優秀工匠,這個地區將呈現區域競爭優勢。”

朱雲鵬 做好這份工作不但要吃苦、努力,更要會用腦、走心。記者李雙雙/攝

榮譽:

昆明市五一勞動獎章

昆明市五一勞動獎狀

獲得者:雲南中水工業有限公司運營管理員朱雲鵬

“新時代的勞模

能吃苦更要會動腦走心”

又到了朱雲鵬最“怕”的雨季。

對於這個負責5座再生水泵站的管理員而言,下雨,特別是暴雨,容易導致“藏”在地表下的再生水泵站無法正常運行,進而影響到整座城市的再生水利用。

“舉個例子,如果第五汙水處理廠裡的再生水泵站被水淹了,或者是發生一些其他突發狀況的話,將會影響到整個北市區居民的再生水利用,社區綠化、沖馬桶的水,這些都會受到影響。”朱雲鵬介紹。

為了保障再生水供水泵站在雨季的正常運行,“雨季的時候我們會增加巡查,增加防洪袋,增派值守人員24小時堅守崗位。”

在雨季,朱雲鵬是沒有固定下班時間的,“有一次,昆明遭遇了特大暴雨,一個泵站出了問題,雖然已經是淩晨兩點,但為了不影響再生水利用,我們還是第一時間趕到泵站維護運行。”

出生於1994年的朱雲鵬今年剛剛參加工作兩年。“我完全沒想到自己能獲得‘五一’勞動表彰,真的,像是做夢一樣。”

對這個“90”後而言,“勞模”“五一表彰”的印象還停留在學生時代的課本上。但在昨天,當他進入昆明市第二十三屆勞動模範表彰大會會場時,他對“勞模”有了更直接的感受。“勞模都是身邊人,也都是一個個平凡的人,但他們的不同之處就在於,更努力、更拼、更有創造力和帶動力。”

這次表彰,讓朱雲鵬更具工作動力。在24歲的朱雲鵬看來,眼下,正是幹事業最好的時候。2016年,學習自動化專業的朱雲鵬從學校畢業,走上工作崗位,可這專業跟他的工作一點關係都沾不上邊兒。

“畢業後進入公司是先從實習生幹起的,那時候,連最基本的抄表工作都幹不好。但是我在心裡默默給自己定下了一個小目標,先成為一個抄表員。”

為了實現這個小目標,朱雲鵬開始向身邊同事“偷師”,在筆記本上寫下自己的學習體會,瞭解相關作業流程。幾個月後,他成了一名抄表員,不久後,他成了一名再生水供水泵站管理員。在2017-2018年度昆明地區職工職業技能競賽中,朱雲鵬取得了再生水處理工技術狀元。

“說起來,這份工作也還是比較枯燥的,具體就是需要對供水泵站裡的突發事件進行處理、做好日常維修維護工作,保障泵站正常穩定運行,但作為年輕人,做好這份工作不但要吃苦、努力,更要會用腦、走心。”朱雲鵬說。

龍興淮 一切美好夢想,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實現。

胡豔冰 我一直堅信把平凡的事做好就不平凡,將平凡的事做優秀便是卓越。

榮譽:昆明市勞動模範

獲得者:雲南大山飲品有限公司機械工程師胡豔冰

安寧八街街道朝陽村委會高橋村小組村民龍興淮

勞模沒“代溝”

68歲和26歲都有同樣的拼勁

在表彰會現場,兩位獲得“昆明市勞動模範”稱號的勞模引起了記者的注意。他們一位是今年26歲的雲南大山飲品有限公司機械工程師,另一位則是已經68歲的安寧八街街道朝陽村委會高橋村小組村民。

儘管有著42歲的年齡差,但兩位勞模對於勞動精神的理解並沒有“代溝”。

出生於1992年8月的胡豔冰2013年入職,從初出茅廬的“一張白紙”,成長為工廠工程部維修主管工程師、吹瓶設備的維修人才和專家,其間是踏踏實實的工作積累。2015年他獲得了公司“五一勞動能手”、2016年獲得公司“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吹瓶機是生產線的關鍵設備,為降低設備故障,保障工廠平穩生產,胡豔冰刻苦鑽研設備的產品說明書、圖紙,不斷地從成功和失敗中吸取經驗教訓,最終在兩年間使吹瓶機故障率從12%降到2%。2016年,經過資料分析出吹瓶機的重大故障點之一是進胚不暢,他立即和車間同事組織調查,成立相關專案部,經過為期4個月的分析、改進和驗證後,於2017年5月成功將進胚不暢的故障徹底解決,從2016年平均每個月577分鐘的故障率降低到2017年5月至12月的平均每月23分鐘。“我一直堅信把平凡的事做好就不平凡,將平凡的事做優秀便是卓越。”

另一頭,在安寧八街,一位普通農民龍興淮也在進行著自己的創新突破。帶領一個普通的小山村成為遠近聞名的“玫瑰村”,帶領村民通過食用玫瑰走上致富路。在安寧八街這個叫做高橋村的地方,玫瑰花海、玫瑰美食、玫瑰護膚品……大批遊客慕名而來,體驗八街的玫瑰之旅。

“我2000年卸任高橋村民小組長職務後,開始二次創業。到現在已經整整18年了。”龍興淮介紹,為了讓家鄉群眾共同發展致富,他請來專家為種植戶講授食用玫瑰標準化栽培技術,帶領種植戶成立了安寧市八街鎮食用玫瑰協會(合作社),組織廣大黨員和群眾學科學、用科技,大力發展食用玫瑰種植、加工產業,不斷拓寬銷售管道,積極帶動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目前,協會有社員196戶,帶動576戶周邊農戶種植食用玫瑰4500畝,吸收解決當地剩餘勞動力40餘人,引進先進技術開發出21個玫瑰系列產品。2012年榮獲供銷社全國示範社。

在獲得昆明市勞動模範的表彰後,龍興淮表示:“一切美好夢想,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實現;發展中的各種難題,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破解;生命裡的一切輝煌,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鑄就。”(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為供圖)

張志明每天都踏踏實實為民辦實事,今年榮獲市局授予的“個人二等功”、被公安部授予“情滿萬家·派出所好民警”稱號。但在張志明看來,“我只是千千萬萬個守護老百姓安全的普通民警之一,並沒有什麼特別的。”

在他和金沙派出所其他民警的共同努力下,轄區內的金沙社區由一個曾被昆明市公安局掛牌整治的社區變成了全市群防群治的典範。通過整合多部門力量聯合執法,建立“群防群治”“矛盾調解”“幫教撫民”三支隊伍,創新“警務雷達、衛星佈防、共治共用、金豆兌換”四種警務模式,實現了綜治維穩、治安防範、城市管理、交通違章處理、人民調解等多種職能一站式管理,建立便民利民措施,使老小區的環境面貌煥然一新,轄區各類警情由原來的20多起降至個位數,人民群眾滿意度不斷提升。

樂建昆 跳得好不好不重要,關鍵是要有勇氣,敢於做自己沒做過的事。

榮譽:昆明市特等勞動模範

獲得者:昆明盲啞學校體育教師樂建昆

我國盲人足球開拓者

率隊兩奪洲際賽冠軍

樂建昆仔細地摩挲著“昆明市特等勞動模範”這枚獎章。他那些特殊的孩子,無法看到這枚獎章上的紅底黃字。

而這簡單的9個紅字,是來自于政府對樂建昆32年來在工作崗位上立足本職、扎實工作、刻苦鑽研、開拓創新的肯定。

出生于1968年的樂建昆,從1986年畢業分配到昆明市盲啞學校任教至今,已32年了。成為盲啞學生教師時,樂建昆只有18歲。

32年的光陰,樂建昆只幹了一件事兒:堅守教學第一線從事特殊教育工作。

“敢不敢,我們一起試試!”這是樂建昆經常跟學生說的一句話。

“我是一名教師,育人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成長後可以融入社會。”樂建昆說。為了讓學生們增加自信,年已五旬的樂建昆經常帶學生們一起跳迪斯可,“跳得好不好不重要,關鍵是要有勇氣,敢於做自己沒做過的事。”他總是這樣鼓勵學生。

32年來,他只做了一件事:把所有的愛全部傾注在盲啞學生身上,把所有的熱情全部灑在特殊教育事業上。

對於那些看不見精彩世界的孩子們來說,樂建昆為他們的人生推開一扇窗。

為了讓這群特殊的娃娃能融入社會,他開創了盲生體育教學訓練中身體對抗的教學內容和方法,成為我國第一批盲人足球運動的推廣者、開拓者,先後為中國盲人國家足球隊輸送了8名隊員,作為中國國家盲人足球隊教練,他帶著這群特殊的娃娃參加了2007年在韓國舉行的“第二屆亞洲盲人足球錦標賽”和2017年在馬來西亞舉行的“第七屆亞洲盲人足球錦標賽”,均獲得冠軍。

樂建昆坦言,跟這些特殊的孩子在一起,經常會很感動。他說:“一些學生到國家盲人足球隊訓練,回來還會把訓練時發的襪子等分給別人;之前有一個學生參加央視節目獲得的獎金,回來也是用作足球隊經費;很多學生畢業後都會經常聚會,一到昆明也會來看我……”

在學校裡,樂建昆永遠是最忙碌的,不僅要完成好日常的教學工作,還要細心照料孩子們的日常起居。天氣變化了,他要提醒孩子們增減衣服;孩子病了,他要及時送去醫院治療;誰鬧情緒了,他就耐心細緻地做好疏導工作……樂建昆用無微不至的愛,鼓勵和關注著學生們的成長,他把自己的滿腔愛心毫無保留地獻給了這些特殊的孩子。

作為雲南省盲足教練率隊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屆、第八屆、第九屆殘疾人運動會盲人足球項目,先後獲得金牌、銅牌和銀牌。

羅錦明 勞動最光榮這句話,影響了我一輩子。記者楊豔輝/攝

榮譽:昆明市第二屆“昆明工匠”

獲得者:安寧市文化館羅錦明

不是科班出身

自學雕刻成就“蟋蟀王”

羅錦明已經70歲了,一頭銀髮,但精神矍鑠。

他坐在昆明市第二十三屆勞動模範表彰大會會場,他被評選為昆明市第二屆“昆明工匠”。

“坐在台下的感覺真是太激動了,我是當過知青的人,對於勞動、對於勞模、‘五一’勞動獎章有一種特殊的情懷。我們那代人是吃苦過來的。可以說,勞動最光榮這句話,影響了我一輩子。”羅錦明整理了一下他身上“昆明工匠”表彰綬帶。這是屬於他的榮光一刻。

羅錦明是雲南省工藝美術大師,雲南玉雕大師,安寧市民間藝術家協會主席。喜好以各類材質進行雕刻嘗試,並從民間及大自然中尋找素材,隨形取意,得心應手。他的牛角雕《蟋蟀》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可以亂真。是雲南省角雕界的名片和雲南特色工藝品,

在《中國民間文藝家大辭典》裡,羅錦明被稱為“蟋蟀王”。

這個“蟋蟀王”得來並不容易。成千上萬次的觀察、雕刻、琢磨,最終才能得到一隻活靈活現的“蟋蟀”,其中艱辛,羅錦明很少向別人說起。

“我並不是美院科班出身,幾十年前,我以知青的身份在德宏提起畫筆,後來又以安寧文化館工作人員身份握起了刻刀。退休後,我對藝術的追求沒有停滯,而是繼續來琢磨製作這些小玩意兒。我從小就愛好畫畫,這些完全是自學的,拿到什麼材料就雕什麼,無拘無束。”羅錦明介紹。

雖然已經70歲,但羅錦明從未放棄過自己對雕刻、繪畫的精益求精。即便到了現在,他還會經常背著畫板,騎著摩托車深入大山深箐,觀察描摹花草魚蟲的神態,從大自然中汲取創作的靈感。

“工匠精神是不分年紀的,人要有夢想,更要有實幹精神。中國人的工匠古已有之。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工匠二字不再局限于傳統意義,它代表著一個時代的氣息。”羅錦明表示,“工匠精神”不僅是職業技能,更是一種內在的精神品質。

看見越來越多的年輕面孔獲得“五一”表彰,羅錦明覺得十分欣慰:“優秀的工匠越多,越能加速社會生產力發展,加快科技創新的社會步伐。一個地區有眾多的優秀工匠,這個地區將呈現區域競爭優勢。”

朱雲鵬 做好這份工作不但要吃苦、努力,更要會用腦、走心。記者李雙雙/攝

榮譽:

昆明市五一勞動獎章

昆明市五一勞動獎狀

獲得者:雲南中水工業有限公司運營管理員朱雲鵬

“新時代的勞模

能吃苦更要會動腦走心”

又到了朱雲鵬最“怕”的雨季。

對於這個負責5座再生水泵站的管理員而言,下雨,特別是暴雨,容易導致“藏”在地表下的再生水泵站無法正常運行,進而影響到整座城市的再生水利用。

“舉個例子,如果第五汙水處理廠裡的再生水泵站被水淹了,或者是發生一些其他突發狀況的話,將會影響到整個北市區居民的再生水利用,社區綠化、沖馬桶的水,這些都會受到影響。”朱雲鵬介紹。

為了保障再生水供水泵站在雨季的正常運行,“雨季的時候我們會增加巡查,增加防洪袋,增派值守人員24小時堅守崗位。”

在雨季,朱雲鵬是沒有固定下班時間的,“有一次,昆明遭遇了特大暴雨,一個泵站出了問題,雖然已經是淩晨兩點,但為了不影響再生水利用,我們還是第一時間趕到泵站維護運行。”

出生於1994年的朱雲鵬今年剛剛參加工作兩年。“我完全沒想到自己能獲得‘五一’勞動表彰,真的,像是做夢一樣。”

對這個“90”後而言,“勞模”“五一表彰”的印象還停留在學生時代的課本上。但在昨天,當他進入昆明市第二十三屆勞動模範表彰大會會場時,他對“勞模”有了更直接的感受。“勞模都是身邊人,也都是一個個平凡的人,但他們的不同之處就在於,更努力、更拼、更有創造力和帶動力。”

這次表彰,讓朱雲鵬更具工作動力。在24歲的朱雲鵬看來,眼下,正是幹事業最好的時候。2016年,學習自動化專業的朱雲鵬從學校畢業,走上工作崗位,可這專業跟他的工作一點關係都沾不上邊兒。

“畢業後進入公司是先從實習生幹起的,那時候,連最基本的抄表工作都幹不好。但是我在心裡默默給自己定下了一個小目標,先成為一個抄表員。”

為了實現這個小目標,朱雲鵬開始向身邊同事“偷師”,在筆記本上寫下自己的學習體會,瞭解相關作業流程。幾個月後,他成了一名抄表員,不久後,他成了一名再生水供水泵站管理員。在2017-2018年度昆明地區職工職業技能競賽中,朱雲鵬取得了再生水處理工技術狀元。

“說起來,這份工作也還是比較枯燥的,具體就是需要對供水泵站裡的突發事件進行處理、做好日常維修維護工作,保障泵站正常穩定運行,但作為年輕人,做好這份工作不但要吃苦、努力,更要會用腦、走心。”朱雲鵬說。

龍興淮 一切美好夢想,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實現。

胡豔冰 我一直堅信把平凡的事做好就不平凡,將平凡的事做優秀便是卓越。

榮譽:昆明市勞動模範

獲得者:雲南大山飲品有限公司機械工程師胡豔冰

安寧八街街道朝陽村委會高橋村小組村民龍興淮

勞模沒“代溝”

68歲和26歲都有同樣的拼勁

在表彰會現場,兩位獲得“昆明市勞動模範”稱號的勞模引起了記者的注意。他們一位是今年26歲的雲南大山飲品有限公司機械工程師,另一位則是已經68歲的安寧八街街道朝陽村委會高橋村小組村民。

儘管有著42歲的年齡差,但兩位勞模對於勞動精神的理解並沒有“代溝”。

出生於1992年8月的胡豔冰2013年入職,從初出茅廬的“一張白紙”,成長為工廠工程部維修主管工程師、吹瓶設備的維修人才和專家,其間是踏踏實實的工作積累。2015年他獲得了公司“五一勞動能手”、2016年獲得公司“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吹瓶機是生產線的關鍵設備,為降低設備故障,保障工廠平穩生產,胡豔冰刻苦鑽研設備的產品說明書、圖紙,不斷地從成功和失敗中吸取經驗教訓,最終在兩年間使吹瓶機故障率從12%降到2%。2016年,經過資料分析出吹瓶機的重大故障點之一是進胚不暢,他立即和車間同事組織調查,成立相關專案部,經過為期4個月的分析、改進和驗證後,於2017年5月成功將進胚不暢的故障徹底解決,從2016年平均每個月577分鐘的故障率降低到2017年5月至12月的平均每月23分鐘。“我一直堅信把平凡的事做好就不平凡,將平凡的事做優秀便是卓越。”

另一頭,在安寧八街,一位普通農民龍興淮也在進行著自己的創新突破。帶領一個普通的小山村成為遠近聞名的“玫瑰村”,帶領村民通過食用玫瑰走上致富路。在安寧八街這個叫做高橋村的地方,玫瑰花海、玫瑰美食、玫瑰護膚品……大批遊客慕名而來,體驗八街的玫瑰之旅。

“我2000年卸任高橋村民小組長職務後,開始二次創業。到現在已經整整18年了。”龍興淮介紹,為了讓家鄉群眾共同發展致富,他請來專家為種植戶講授食用玫瑰標準化栽培技術,帶領種植戶成立了安寧市八街鎮食用玫瑰協會(合作社),組織廣大黨員和群眾學科學、用科技,大力發展食用玫瑰種植、加工產業,不斷拓寬銷售管道,積極帶動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目前,協會有社員196戶,帶動576戶周邊農戶種植食用玫瑰4500畝,吸收解決當地剩餘勞動力40餘人,引進先進技術開發出21個玫瑰系列產品。2012年榮獲供銷社全國示範社。

在獲得昆明市勞動模範的表彰後,龍興淮表示:“一切美好夢想,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實現;發展中的各種難題,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破解;生命裡的一切輝煌,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鑄就。”(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為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