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五一小長假,出遊新趨勢你get了嗎?

五一過後便是立夏,何不趁此抓住春天的尾巴。

4月29日,五一小長假正式開啟。不少人已經收拾行囊準備好出發。

綜合往年資料和旅行商預訂情況,預計今年五一期間,全國有望接待國內遊客1.49億人次,

實現收入880億元。

上一年,這一資料分別是,1.34億人次、791億元。

除了數字上的增加,五一期間人們出行的趨勢也發生了變化。

從手拿導覽圖到查閱電子地圖;從遠行千里到近到家門;從買買買到體驗式,旅行變得更便捷、智慧和重感受。

手機搞定一切

手機作為智慧終端機,

幾乎涵蓋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從購物到支付再到身份識別,一機在手,出行無憂。

縱觀名勝古跡,卻不知其歷史淵源;攬盡奇花異草,卻不識其名。人們不再滿足於過去走馬觀花式的旅遊,更注重知識的豐富和積累。

“原來很多不認識的花草樹木,現在一個小程式就可以搞定,名字、功效、種植方法一覽全知。”最近剛去過北京植物園的小武同學告訴記者。

當然,除了識別花草樹木,到了名勝古跡,還可以從手機APP上直接免費聽景點真人講解。“不僅豐富了知識,還剩下一筆導遊費。”小武同學說。

短途旅行成風尚

除了出行的智慧化,從距離上來講,短途旅行成為人們熱衷的出行方式。

中國旅遊研究院最近一份報告顯示,

5月具有出遊意願的居民當中,約31.2%選擇近郊遊。熱門出行地點包括,北京、秦皇島、大連、哈爾濱、上海、三亞等地。

以北京為例,古北水鎮、黑龍潭、紅螺寺、靈水村等旅遊景點基本可以當日往返,是人們週末、小長假出行的不錯選擇。

近郊遊火熱一方面體現了人們生活水準的日益提高,另一方面它和國家法定節假日的調整有關。

在2007年底,國家法定節假日作出調整,

將五一7天假調整為3天,同時增設其他假日,總假日由10天增加為11天。

從黃金周到小長假,不少人五一出行的計畫也因此發生變化。

“人們出來遊玩的頻率更高了,過去旅遊景點都是一錘子買賣,現在景區有了越來越多的回頭客。”古北水鎮一位工作人員告訴中新社國是直通車。

從買買買到DIY

過去,出行幾乎和購物劃等號,購物是出行的重頭戲。也因此,跟旅行團被強制購物的負面新聞經常見諸報端。

如今,隨著人們出行頻率的提高,網上購物的便捷,外出遊玩的重點也發生了變化。體驗式項目更加吸引遊客的目光。

古北水鎮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以傳統手工藝為主的體驗式活動非常受遊客歡迎,比如做剪紙、紮風箏、紮染布等。該景區一位紮風箏的師傅稱,他每天都會接待很多個人或組團來這裡體驗(紮風箏)的遊客。

央視主持人李思思日前在錄製節目體驗傳統工藝DIY的時候接受媒體採訪說:“這讓我特別感動,中國有太多的傳統文化,意義深遠,它們在今天的文化中依然有著重要的作用。”

除了一些傳統工藝的體驗,以田園農事體驗、當地風味體驗、民俗體驗等為代表的鄉村旅遊也日漸升溫。

文化和旅遊部官網資料顯示,2017年全國鄉村旅遊達25億人次,旅遊消費規模超過1.4萬億元,相當於2010年國內旅遊的總收入。

五一出行發生了如此多的變化,你準備好了嗎?

作者:張文絞

編輯:楊佳欣

該景區一位紮風箏的師傅稱,他每天都會接待很多個人或組團來這裡體驗(紮風箏)的遊客。

央視主持人李思思日前在錄製節目體驗傳統工藝DIY的時候接受媒體採訪說:“這讓我特別感動,中國有太多的傳統文化,意義深遠,它們在今天的文化中依然有著重要的作用。”

除了一些傳統工藝的體驗,以田園農事體驗、當地風味體驗、民俗體驗等為代表的鄉村旅遊也日漸升溫。

文化和旅遊部官網資料顯示,2017年全國鄉村旅遊達25億人次,旅遊消費規模超過1.4萬億元,相當於2010年國內旅遊的總收入。

五一出行發生了如此多的變化,你準備好了嗎?

作者:張文絞

編輯:楊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