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此人是袁紹麾下名將,卻臨陣倒戈,給袁紹致命一擊,最終下落不明

(三國機密·潛龍在淵·第29期 文/無常奉天玉 插圖/東方夜未眠)

熟讀漢末三國史,我們不難得知,在那個時代,最值錢是人才,畢竟群雄爭霸,每個諸侯都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援;同時,最不值錢的也是人才,因為漢末三國時代,不管是著名的文臣,還是武將,都數不數勝。或許正是因這個原因,一部《三國志》,才記下了無數人的輝煌,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很多大才的結局,最終不為人所知。說起彼時下落不明的人物,多是武將,例如蜀漢名將馬岱,

曾斬殺魏延,也曾獨立北伐,最終卻不知去向。我們今天要說的主人公,也是這樣一個人物。他是誰呢?

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與顏良、文醜、張郃,並稱“河北四庭柱”的高覽。官渡之戰的時候,曹操偷襲烏巢,郭圖向袁紹進言,派高覽和張郃,率兵攻打曹操的大營,

結果計畫失敗。這個時候,郭圖為了脫罪,誣告高覽和張郃未盡全力,高覽、張郃二將害怕被袁紹冤枉,無奈投奔了曹操。《三國志》記載:“郭圖慚其計失,複譖于紹,高覽等忿懼,遂焚攻具,率眾降於曹操。”可是,同時投降曹操,曹操欣喜萬分,不過張郃得到了曹操的重用,並成為了五子良將之一,高覽卻就此失去了蹤影。

說到此處,也許有會說,高覽不是死于趙雲槍下了嗎?這種說法是《三國演義》中給出的,當時高覽和張郃剛降曹操,他們在穰山包圍了劉備,差點迫得劉備自盡。就在這時,趙雲突然率軍趕到,穿過高覽的後軍,一槍將其挑在了馬下。《三國演義》第三十一回中寫道:“玄德正慌,方欲自戰,高覽後軍忽然自亂,一將沖陣而來,

槍起處,高覽翻身落馬。視之,乃趙雲也。”

可這僅僅是羅貫中的一種猜想而已,並不見載於史實。也就是說,這位與張郃齊名的大將,自從投奔曹操之後,就真的銷聲匿跡了。或許正是因為他結局的神秘性,使很多創作三國文學作品,或影視作品的人,有了發揮的空間。

例如,在《三國演義》中,他被羅貫中拿去送死,成就了趙雲的威名。再如,如今正在熱播的《三國機密》中,他則成為了漢獻帝的救命恩人,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在《三國機密》中,自漢獻帝被調包以來,許都並不太平,為了避免曹操再度大力打壓漢室,漢獻帝提出了御駕親征的想法,想刷曹操的好感度。他最初的時候,並不認為曹操會同意,結果郭嘉卻設計讓他隱姓埋名到往了前線。之後,因為各種機緣機合,他見到了袁紹,並擔白了自己的身份。這個時候,不管是他,還是司馬懿,都打算助袁紹贏得官渡之戰,從而除去曹操,畢竟袁紹要比曹操好對付的多。

可是,心懷天下百姓的漢獻帝,在幾番猶豫之後,卻選擇了讓袁紹失敗。但他的決定終於被袁紹知曉的時候,他和伏壽,一起站在山巔,等待官渡之戰最後的結果。當他說出那一句:“不是你拋棄了漢室,而是漢室拋棄了你”之後,袁紹惱羞成怒,命人將他們夫妻拿下。這個時候,原本屬於袁紹的部將高覽,卻臨陣倒戈,突然率兵與袁紹對立,對袁紹造成打擊的同時,避免了漢獻帝被俘。戰後,一切塵埃落定,他則歸降了曹操。

雖然我們暫時不知道,劇中會為高覽安排一個什麼樣的結局,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三國機密》中的他,比起正史與演義中的形象,要豐滿太多。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機密》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漢獻帝提出了御駕親征的想法,想刷曹操的好感度。他最初的時候,並不認為曹操會同意,結果郭嘉卻設計讓他隱姓埋名到往了前線。之後,因為各種機緣機合,他見到了袁紹,並擔白了自己的身份。這個時候,不管是他,還是司馬懿,都打算助袁紹贏得官渡之戰,從而除去曹操,畢竟袁紹要比曹操好對付的多。

可是,心懷天下百姓的漢獻帝,在幾番猶豫之後,卻選擇了讓袁紹失敗。但他的決定終於被袁紹知曉的時候,他和伏壽,一起站在山巔,等待官渡之戰最後的結果。當他說出那一句:“不是你拋棄了漢室,而是漢室拋棄了你”之後,袁紹惱羞成怒,命人將他們夫妻拿下。這個時候,原本屬於袁紹的部將高覽,卻臨陣倒戈,突然率兵與袁紹對立,對袁紹造成打擊的同時,避免了漢獻帝被俘。戰後,一切塵埃落定,他則歸降了曹操。

雖然我們暫時不知道,劇中會為高覽安排一個什麼樣的結局,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三國機密》中的他,比起正史與演義中的形象,要豐滿太多。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機密》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