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無用”創立十二周年,“大音希聲”展覽呈現中國古老樂器

中青線上訊(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見習記者 沈傑群) 日前,

“無用”創立十二周年紀念日慶典活動在北京舉行。慶典活動包含“無用·十二周年慶”、“一場躺著聽的音樂會”、“無用慶生趴”三部分。“無用”創始人馬可在慶典現場分享了她創立“無用”十二年的點滴故事,同時揭幕第八期公益展覽“大音希聲——在寂靜中喚醒心音”,展出大量中國遠古樂器。

2006年4月22日,設計師馬可在珠海創“無用工作室”,2013年,工作室正式註冊為“珠海無用文化創意有限公司”,

“無用”成為中國首家社會企業原創生態品牌,馬可致力於將“無用”打造成為引領世界時尚新風向的中國原創品牌。

在慶典現場, 馬可講述了創建“無用”這12年的心路歷程,以及對於中國原創品牌如何走向世界頂級品牌的思考。馬可說,自從她18歲在大學課堂第一次聽到老師說中國是服裝產量最大的國家,但沒有一個真正原創的中國品牌享譽世界,她便為此感到非常震驚和難過。

“我一直深深為中國的文化感到由衷的驕傲和自豪,為什麼這麼優秀的文化土壤,不能夠生長出世界頂級的品牌?我當時就感覺到責無旁貸,並下定決心為改變這一現狀而奮鬥終生。”

2014年9月,“無用生活空間”在北京開放,是無用品牌在國內創建的首家體驗空間,兼傳統手工技藝主題展覽、“無用”品牌理念傳播、“無用”原創出品展示與售賣等功能,出品涵蓋了衣、食、住、行的各個生活層面,為渴望探尋生活本質、過上返璞生活的人們提供全天然、零污染、手工製作的產品。“無用生活空間”每年推出兩期手工藝品主題展,

每期展覽為期半年,截至2018年4月,已經推出七期公益展覽。

多年來,“無用人”一直主張“以手傳心,以衣載道,大愛無疆,天下一家”,他們深入偏遠的貧困地區,發掘當地的特色技藝,幫助手工藝人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脫離貧困、開創美好生活。

同時,在傳統手工技藝的基礎之上加以藝術創新,為其注入鮮活的時代生命力,為城市中關注環保的人群帶來富有藝術美感且經久耐用的生活必需品。通過“無用”出品銷售所獲得的資金,全部用於民間手工藝的傳承、幫助及輔助手工藝人的生活以及公司的日常運作中。

4月21日,經過長達半年的籌備和調研收集工作,“無用”創立以來的第八期新展“大音希聲——在寂靜中喚醒心音”開幕。在做了大量調研工作後,“無用”民藝調研員們發現中國傳統手作樂器從遠古至今,跨度之大,涵蓋種類之多,無法通過一次展覽把全部的中國傳統手作樂器呈現給大家。這一期的展覽內容是中國及世界的遠古樂器,現場展出鼓、塤、笛、蕭、簧等古樂器,地域涵蓋我國東南西北中大部分地域,其中有的樂器歷史甚至超過7000年之久的展品。

責編:齊琪

在做了大量調研工作後,“無用”民藝調研員們發現中國傳統手作樂器從遠古至今,跨度之大,涵蓋種類之多,無法通過一次展覽把全部的中國傳統手作樂器呈現給大家。這一期的展覽內容是中國及世界的遠古樂器,現場展出鼓、塤、笛、蕭、簧等古樂器,地域涵蓋我國東南西北中大部分地域,其中有的樂器歷史甚至超過7000年之久的展品。

責編:齊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