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大病面前“朋友圈”能借你多少錢?任性和認命之間,到底隔著什麼

這幾年,不知何時眾籌好像如“雨後春筍”一般湧現,

隔三差五就會有人在朋友圈發各種求助資訊。作為曾經一邊哭一邊給陌生人在眾籌上捐錢的貓妹,今天想跟大家講講眾籌這件事兒。

01

眾籌這件“小事兒”

先講一個小故事。

若干年前,貓妹的第一個寶寶剛出生,有一天先生回來給我講了他在公司內部論壇看到的一個求助資訊:北京的一位同事,寶寶入園體檢意外查出患了免疫系統疾病,非常棘手,在北京兒研所住院治療。

那位同事說自己出身農村,父母都是農民,靠自己的奮鬥在北京剛剛買了房,積蓄不多,現在孩子治療花費多少還是未知數。

因為同樣是家有幼子,心有戚戚焉,二話不說就往他留的工行卡裡轉了五百元錢。雖然他說以後有錢了會把錢還給大家,但是說實話,我們是不準備要他還錢的,只希望那個寶寶能健康。

此後貓妹也是隔三差五就問先生,那位同事有沒有分享的孩子治療動態,

希望能得到那個寶寶康復的好消息。但是,很可惜,那位同事的帖子沒有再更新,幾年過去,還錢這事兒自然也就不了了之。

這是貓妹接觸的早期網上救助籌款。

此後,朋友圈的眾籌開始越來越多。貓妹的玻璃心,最怕看到的是給孩子和給老人的求助資訊,你懂的,兼具媽媽和女兒的雙重身份……於是,經常出現捧著手機一邊哭一邊轉錢的情況。

可是,隨著眾籌的資訊越來越多,

加之一些莫名其妙的“虛假眾籌”、“借小病賺大錢”的眾籌資訊混雜其中,讓貓妹的玻璃心也玻璃不起來了。

說實話,會有一種感覺,就是真幫不過來了,誰的錢也不是白撿的。另一方面,幾個虛假眾籌會傷人傷心,會開始懷疑這件事情是真的嗎?會不會像座標深圳的那次轟動一時的網路救助,明明有房有車,只是不想影響自己的生活就去找網友要錢?會不會是像某位女兒一樣,

明明自己父親的病只花了3萬多社保還能報銷大半,卻跟網友撒謊要30萬?

02

“出事兒上眾籌找網友要錢”靠譜嗎?

作為捐助者,貓妹其實也有私心,那就是一旦我或者家人發生不幸,也能得到別人的捐助,所謂我為人人,人人為我。但是,時間長了,貓妹開始清醒的意識到,依靠眾籌可能並不靠譜。

說實話,大家去搜索一下,會發現網上有不少眾籌騙錢的案例,比如“輕鬆籌不僅管治病還能管致富”之類的。

雖然,這種事情肯定是極少數,但破壞力卻是巨大的,讓不少愛心人士寒了心。

雖然各種眾籌平臺的存在初衷是好的,但目前的各家眾籌平臺真的就是平臺(有些還對籌到的善款抽取“手續費”),“該專案資訊不屬於慈善公開募捐資訊,真實性由資訊發佈個人負責,XXX提示您瞭解項目後再幫助Ta”這樣的免責條款掛出來,輕飄飄地又把責任推給了發佈者。目前看,籌的機制、審核還需要改進。

即便沒有這些問題,愛心的損耗也很可怕,有人開玩笑說,“現在眾籌看多了都免疫了,普通的苦難都已經無法打動我”。玩笑歸玩笑,但不能否認,很多眾籌已經很難募集到自己需要的錢,因為普通人的直接影響力只限於自己周邊的親朋好友,多層轉發後,影響力(捐助率)會大打折扣。眾籌就像自媒體的流量,如果你的故事不足以打動大眾,你根本籌不到很多錢。

我們對別人的幫助是一種善行,但我們沒權力要求別人一定要來幫助自己,不能說我幫過別人你們就得來幫我。“逼捐”這件事情有,貓妹就遇到過有人直接私信,讓你給他的七大姑八大姨捐款的。這時候,你捐是不捐?貓妹不喜歡被人如此對待,也不希望去逼迫別人。

03

保險公司高管為啥還幫人轉眾籌?

貓妹的朋友圈裡有不少是保險圈內勤(內勤是不直接銷售保險的)。很多時候,看到他們幫親朋好友轉眾籌時貓妹感覺很心酸。因為很多醫療費用問題,真的可以靠保險來解決。但是他們作為保險業內人士、甚至保險公司高管,平時是不敢和親朋好友多說保險的。絕大多數的人,毫無保險意識,平常擺出一副保險就是騙子的心態,你跟他說保險,他覺得你也是騙子。哎,說多了,都是淚。

不給別人添麻煩,是我們維護尊嚴的最有力的表現。不要把所有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自己的準備才是最靠譜的。

說到保險的問題,貓妹要先澄清一個問題,其實買保險並不需要很高的費用。貓妹一直認為,保險最主要的功能是保障,至於理財、資產傳承等功能,都是派生需求,要排在後面去考慮。因此,如果你只買純保障的保險產品,真的沒有那麼貴。

有人跟貓妹說,算完保費,一年好幾千甚至上萬,太貴了!其實貴的不是保險,而是你的年齡和背後的風險,同樣的保險,不妨對比一下你的價格和賣給20歲的人的價格。所以,買保險要趁早。

如果擔心災難性醫療費用問題,建議大家配置兩個保險,一個是重疾險,一個是百萬醫療保險。

重疾險是定額給付性質,一旦確診即可賠付,有幾十萬在手,治病會更有底氣。重疾險怎麼選,可以看看這兩篇《大多數人錢沒少花,保險卻沒買對,一文告訴你該如果選重疾險?》、《一不小心就成了保險公司“不稀罕”的客戶?或許你要看看這款重疾險了》。

如果說重疾險讓你有底氣去治病,那百萬醫療險則可以覆蓋自費部分,讓那些昂貴的進口藥、自費藥不再成為負擔。這類產品保額上百萬,有1萬元免賠額,但報銷不限社保範圍,自費藥、ICU都能報,關鍵是價格非常親民。詳細介紹在這裡《得一場病錢就沒了!你必備的醫療險應該怎樣選?》。

希望大家都可以通過自己的一些提早安排,把生病的重大負擔變成一件可以自己輕易解決的小事。

目前看,籌的機制、審核還需要改進。

即便沒有這些問題,愛心的損耗也很可怕,有人開玩笑說,“現在眾籌看多了都免疫了,普通的苦難都已經無法打動我”。玩笑歸玩笑,但不能否認,很多眾籌已經很難募集到自己需要的錢,因為普通人的直接影響力只限於自己周邊的親朋好友,多層轉發後,影響力(捐助率)會大打折扣。眾籌就像自媒體的流量,如果你的故事不足以打動大眾,你根本籌不到很多錢。

我們對別人的幫助是一種善行,但我們沒權力要求別人一定要來幫助自己,不能說我幫過別人你們就得來幫我。“逼捐”這件事情有,貓妹就遇到過有人直接私信,讓你給他的七大姑八大姨捐款的。這時候,你捐是不捐?貓妹不喜歡被人如此對待,也不希望去逼迫別人。

03

保險公司高管為啥還幫人轉眾籌?

貓妹的朋友圈裡有不少是保險圈內勤(內勤是不直接銷售保險的)。很多時候,看到他們幫親朋好友轉眾籌時貓妹感覺很心酸。因為很多醫療費用問題,真的可以靠保險來解決。但是他們作為保險業內人士、甚至保險公司高管,平時是不敢和親朋好友多說保險的。絕大多數的人,毫無保險意識,平常擺出一副保險就是騙子的心態,你跟他說保險,他覺得你也是騙子。哎,說多了,都是淚。

不給別人添麻煩,是我們維護尊嚴的最有力的表現。不要把所有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自己的準備才是最靠譜的。

說到保險的問題,貓妹要先澄清一個問題,其實買保險並不需要很高的費用。貓妹一直認為,保險最主要的功能是保障,至於理財、資產傳承等功能,都是派生需求,要排在後面去考慮。因此,如果你只買純保障的保險產品,真的沒有那麼貴。

有人跟貓妹說,算完保費,一年好幾千甚至上萬,太貴了!其實貴的不是保險,而是你的年齡和背後的風險,同樣的保險,不妨對比一下你的價格和賣給20歲的人的價格。所以,買保險要趁早。

如果擔心災難性醫療費用問題,建議大家配置兩個保險,一個是重疾險,一個是百萬醫療保險。

重疾險是定額給付性質,一旦確診即可賠付,有幾十萬在手,治病會更有底氣。重疾險怎麼選,可以看看這兩篇《大多數人錢沒少花,保險卻沒買對,一文告訴你該如果選重疾險?》、《一不小心就成了保險公司“不稀罕”的客戶?或許你要看看這款重疾險了》。

如果說重疾險讓你有底氣去治病,那百萬醫療險則可以覆蓋自費部分,讓那些昂貴的進口藥、自費藥不再成為負擔。這類產品保額上百萬,有1萬元免賠額,但報銷不限社保範圍,自費藥、ICU都能報,關鍵是價格非常親民。詳細介紹在這裡《得一場病錢就沒了!你必備的醫療險應該怎樣選?》。

希望大家都可以通過自己的一些提早安排,把生病的重大負擔變成一件可以自己輕易解決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