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北京各街道組織居民拆違見成效 靠的是“繡花針”和“軍令狀”?

2018年4月26日訊,從本期開始,《我們日夜在聆聽》欄目除一如既往關注百姓聲音,為百姓解決難題外,也開始講述北京各街道在“疏解整治促提升”行動中的故事,介紹組織居民自治的好方法。

這些內容對城市提升精細化管理有一定的借鑒價值。

經過去年“開牆打洞”行動整治,在東城區城管、和平里街道的共同努力下,和平里南街5號樓“裡出外進”、違建不斷的面貌徹底改變。今年開春後,經過補種綠植,樓前綠化帶這一抹綠很是亮眼。

大葉小葉黃楊錯落有致,這是常見的,但綠化帶裡頭,竟單種著一棵石榴樹,這是為什麼呢?記者走訪背後的故事。

“讓”出來的石榴樹

石榴樹不是剛種的,是從圍牆裡“溜達”出來的。跟傳統相聲《扒馬褂》中,水井被風刮倒牆外頭的段子,有異曲同工之妙。

十多年前,5號樓居民張大爺老兩口得了“一寶”,兒子給找來了一棵石榴樹苗,半米來高,是挺名貴的種,又有多子多福的寓意,二老很喜歡,

在樓前小院裡把石榴種下,十多年來澆水施肥,認真查閱資料養護,如今石榴樹一人多高,每年樹上紫紅色的觀賞石榴,煞是好看。種石榴的小院本不該存在,是一處違建,5號樓前,這樣“擴建”出來的小院子,有快將近20個,有的用來蓋房,有的用來堆雜物,很散亂。

去年違建、開牆打洞治理的時候,違建的院子都要拆,張大爺老兩口非常支持,說拆院子不含糊,只是聽說石榴樹保不住了,

特別心疼。和平里街道百街千巷工作組5組組長杜麗穎負責當時的工作,聽說這件事後,下定了決心,替老兩口保住這棵樹。“一方面要嚴格執法,在這當中,也要充分保障百姓的利益,要相互理解。”

在杜組長和街道的努力爭取下,石榴樹按老人的意願沒有挪動。到去年9月,樓前所有違建順利拆除後,這棵寶貝石榴樹則“讓”到了護欄外的綠化帶裡,過去是一家人欣賞,現在變成了大家共賞,

張大爺也很欣慰。如今這棵石榴樹,是城管部門、街道與居民們相互配合理解的見證,也是一個標誌,曾經石榴樹的位置就是違建的位置,現在這裡還道於民。

繡花針和軍令狀

拆5號樓前的違建要徹底,但又不能碰傷石榴樹,這是考驗。組長杜麗穎在5號樓前叮囑所有施工人員,拆違建不允許“掄大錘”,所有院落的拆除,都要像繡花一樣精細。“樓裡老人很多,不能讓他們揪心,

精細化的拆除是一種相互的尊重和理解。”

整棟樓的違建,最大的難點是頂頭的一家飯館,樓裡占了兩個三居室,樓外又擴了違建,這麼大的違建能拆嗎?百姓們將信將疑,說拆違建會不會是“捏軟柿子”呢?帶著這樣的情緒,動員工作有多難可想而知。

杜組長給樓裡的大爺大媽們立下了“軍令狀”,“如果飯館的違建治理不了,我們把大家違建的小院再一個個蓋回去!”飯館違建拆除的當天,樓前圍滿了鄰居,大夥兒拍手叫好——這不是對違建飯館有多大積怨,而是覺得城管和街道做了公道事兒,大家認可。

石榴樹見證新的希望

昨天,在居民樓前,杜組長又和張大爺老兩口見面了。張大爺的愛人一把拽住了杜組長的手,一老一少噓寒問暖,相互撫摸臉頰,外人看來,形如母女般親,左鄰右舍見到杜組長來了,也都圍過來寒暄。違建拆除前,大夥都不接杜組長的電話,也不願開門。現在大家的態度都發生了變化。

樓前圍滿了鄰居,大夥兒拍手叫好——這不是對違建飯館有多大積怨,而是覺得城管和街道做了公道事兒,大家認可。

石榴樹見證新的希望

昨天,在居民樓前,杜組長又和張大爺老兩口見面了。張大爺的愛人一把拽住了杜組長的手,一老一少噓寒問暖,相互撫摸臉頰,外人看來,形如母女般親,左鄰右舍見到杜組長來了,也都圍過來寒暄。違建拆除前,大夥都不接杜組長的電話,也不願開門。現在大家的態度都發生了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