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姓這四個姓氏的人,差點可以在清朝留明朝的髮型?

順治二年,清朝入關已局勢穩定,便頒佈了駭人聽聞的剃髮令,引起全國恐慌。

其實,很多時候,也是漢人自己告密風氣厲害,比如多爾袞到京郊河北豐潤打獵,那裡也被跑馬圈地成為青青的牧場了。

突然有人沖出來攔住多爾袞的馬頭,周圍侍衛正要擊殺之,此人忽然說要告禦狀,告什麼呢?告本村一個秀才張蘇的兒子沒有剃髮,多爾袞一聽,當即派人將張秀才的兒子斬首,秀才杖責五十,革去功名,鄰居們也因知情不告被打了板子。

偏偏這時候,山東有個在野的前明官員,突然上了一道奏摺。

此人名叫孔聞謤,字觀生,一作觀我,山東曲阜人,孔子六十二代孫,在崇禎年間做過陝西一個地方的道台,入清之後就回山東老家了。

他的奏摺保存在順治皇帝的《清世祖實錄》裡,其中核心是:

“近奉剃頭之例,但念孔子為典禮之宗,顏、曾、孟三大賢並起而羽翼之。其定禮之大莫要於冠服。自四家剃髮後,恐於皇上崇儒重道之典有未備也。

意思是孔子、顏回、曾子、孟子的子孫,都是守著聖賢的血脈,即使在金朝、元朝也沒有改變髮型和衣冠,希望皇上能夠格外開恩,讓姓孔的、姓顏的、姓曾的、姓孟的漢人不用剃髮易服。

多爾袞猶豫了一下,畢竟孔子的招牌還是很嚇人的,

於是就跟滿漢大臣們商量。

滿大臣們其實大多對這並不在意,有的人還不喜歡漢人剃髮。

但漢大臣們卻群起反對,憑什麼自己剃了,這四姓的人不剃?

而且他們提出一個很有力的反駁理由:孔子的嫡系子孫衍聖公都剃頭了。

於是,多爾袞下定決心了,

“剃髮嚴旨,違者無赦。孔聞謤疏求蓄髮,已犯不赦之條,姑念聖裔免死。況孔子聖之時,似此違制,有玷伊祖時中之道。著革職永不敘用。”

所以,這四姓的頭髮也沒留住。

否則,還真是歷史上一大奇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