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警惕!“雜訊聾”成常見職業病,來學學如何防範

2018-04-26 10:37:27

最近,43歲的市民老王有了煩心事,他做打磨工工作二十年了,近來感覺自己的聽力逐漸下降,別人日常說話他也聽不清,一定要拉高嗓子他才能聽得到。職業病診斷機構根據老王的職業史、症狀,

排除其他原因所致聽覺損害,最終診斷其為中度職業性雜訊聾,不宜繼續從事此項工作。“我上崗前並沒有經過檢查,每年雖然有做體檢,但都是普通健康體檢,並沒有聽力檢查。現在發現自己得了職業病‘雜訊聾’,但為時已晚。”老王懊惱地說。

2018年4月25日至5月1日是第16個全國《職業病防治法》宣傳周。記者從市疾控中心瞭解到,近年來,我市職業性雜訊聾明顯增多,接觸雜訊作業環境的勞動者,進行職業健康檢查時,出現聽力異常的比例較高,檢出疑似性職業性雜訊聾的數量明顯增加。市疾控中心勞動衛生與職業病防制科相關負責人介紹,職業性雜訊聾是勞動者在工作場所中,由於長期接觸雜訊而發生的一種漸進性聽覺損害,

是雜訊對聽覺器官長期影響的結果,也是法定職業病的一種。工人長期接觸85分貝以上的雜訊容易出現職業性雜訊聾。早期雜訊性聽力損失可有耳悶、耳鳴、頭暈等症狀。由於發病緩慢,未及時檢查,很多工人直到聽力大幅度損傷時,才意識到自己患上了職業性雜訊聾。

到底哪些工種易遭受“雜訊聾”的侵害,該採取哪些防範措施?市疾控中心專家介紹,存在雜訊危害的行業和工種分佈非常廣泛。工作中雜訊主要來自於機械加工業的下料、剪切、鍛造、衝壓,金屬表面處理的拋光、噴砂、清理,熱電廠的碎煤、球磨,水泥製造業的破碎、研磨,紡織業的紡紗、織造、制條,採礦業的鑿岩、爆破、掘進等工種。有的機器雜訊高達100分貝,

長時間接觸會對耳蝸的毛細胞造成損傷,從而引起永久性聽力損傷。

專家建議,可以採取以下防止雜訊危害的措施:控制噪音源;控制雜訊的傳播;制訂工業企業衛生標準;個體防護;健康監護;合理安排勞動和休息。

此外,市疾控中心提醒:勞動者懷疑自己得了職業病,

可以在用人單位所在地、本人戶籍所在地或者經常居住地依法承擔職業病診斷的醫療衛生機構進行職業病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