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烏龜型or兔子型員工?你是哪一類

想必很多人都知道龜兔賽跑的故事,一隻自以為是的兔子,因為睡懶覺,最終輸給了能力欠缺的烏龜。

職場上,有些是兔子型(能力型)員工,有些是烏龜型(態度型)員工,這兩種人都讓老闆很頭疼,

兔子型員工聰明能幹,但偷奸耍滑、自以為是;烏龜型員工能力一般,但認真努力,態度很好。

要態度還是要能力,似乎永遠是一個兩難的選擇。

不過,職場上更多時候聽到的還是這樣一句話:“這個員工能力是欠缺了點,但工作態度還是挺好的。”通常,當一個員工做得不夠好的時候,“能力問題”似乎就比較容易得到諒解。

其實,態度問題才是決定一切的,一個人能力的邊界有多遠,

取決於態度,過去的態度決定了現在的能力,現在的態度決定了未來的能力。

態度才是決定勝負的關鍵

一個人要想獲得成功,一個正確的態度是必不可少的。

繁體字的“態”是這樣寫的:態。上面一個“能”字,下面一個“心”字。上面的“能”代表一個人的能力,

延伸來說,它包括一個人的技能、技巧、方法和知識。下面的“心”代表人的態度、信念、看法等等。造字者把“心”安排在“能”的下方,說明心態是技能的根基,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態度決定能力。

哈佛大學也曾做過一項實驗,實驗結果表明:一個人的成功,85%取決於其積極主動的態度,15%來自於他的能力。這說明在職場上,態度才是決定勝負的關鍵。

一個人的成就取決於他願意做多少

公司來了一名做事能力超強的員工,同樣一件事,別人做三五天,他可能一兩天就做完了。可是,剩下的時間裡,看著同事們加班加點地熬夜,他就坐在辦公室裡玩手機。有同事找他幫忙,他要麼糊弄著,要麼愛理不理。

這個同事就這樣輕輕鬆松幹了幾年,

最終,升值名單上沒有他。他怒了,跑去找老闆理論,自己具備名牌大學高材生的背景、卓越的能力和表現,憑什麼得不到升值。

老闆一句話敲醒了他:“你的能力夠當組長了,可是你的態度只能當個組員。”能力再強,也無法彌補態度的短板,一個人的成就取決於他願意做多少,而不是他能做多少。

態度決定命運

學習是進步的發動機,判斷一個人有沒有發展潛力,看他愛不愛學習便知道。

但凡職場上能力較強的人,有個共同特點就是,特別留意“別人是怎麼做的,什麼方法能幫我做得更好。”所以,他們願意主動花時間來學習、提高自己,這樣的員工往往也是進步最快的。

職場上的技能不能完全靠別人來教,也沒有一本現成的“工具大全”可以讓人讀完之後一勞永逸。比如怎麼寫郵件、怎麼有效開會、怎麼管理時間、怎麼活躍氣氛……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在給你做示範,而這就是一本本打開的書,我們是否願意去學習,取決於自己。

所以,有些時候,不要抱怨自己能力不行,不行就應該去學習,如果連學習的動機都沒有了,那一定是態度出了問題。

人們都說“態度決定一切”,一個人的態度往往決定了他的高度和命運。

比如怎麼寫郵件、怎麼有效開會、怎麼管理時間、怎麼活躍氣氛……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在給你做示範,而這就是一本本打開的書,我們是否願意去學習,取決於自己。

所以,有些時候,不要抱怨自己能力不行,不行就應該去學習,如果連學習的動機都沒有了,那一定是態度出了問題。

人們都說“態度決定一切”,一個人的態度往往決定了他的高度和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