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武漢造”屹立世界風口,建我國首座公鐵兩用跨海大橋

長江日報融媒體4月26日訊 武漢建橋“國家隊”再創紀錄:4月26日11 時,

福建平潭海峽公鐵大橋首個主塔成功封頂,標誌著由中鐵大橋院設計、中鐵大橋局承建的我國首座公鐵兩用跨海大橋建設取得重大突破性進展,屹立於世界風口。

“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是我國目前施工難度最大的橋樑。”據中鐵大橋局平潭海峽大橋專案常務副經理張紅心介紹,大橋全長16.34公里,共設有元洪航道、鼓嶼門水道和大小練島水道等三座雙塔斜拉主航道橋,

是世界最長跨海峽公鐵兩用大橋。大橋下層設計為時速200公里的雙線I級鐵路,上層設計為時速100公里的六車道高速公路。

橋址所在的平潭海峽,為世界三大風口海域之一,具有風大、浪高、水深、流急等特點,曾被稱為“建橋禁區”。據統計,每年6級以上大風超過300天,

7級以上大風超過200天,最大浪高約9.69米,波流力是長江等內河橋樑的10倍以上。

“在這樣的環境中修橋已經是一個難題,要修建一座能抵禦14級颱風的公鐵兩用橋更是難上加難。”中鐵大橋局平潭海峽公鐵大橋二分部經理左少華介紹,全橋一共有6個主塔,此次封頂的主塔為“H”型鋼筋混凝土結構,高158米,相當於55層樓的高度,施工所面臨的風浪環境之惡劣可想而知。因此在主塔施工中,

大橋人使出了三大“法寶”—— “環境即時預報”“小粗腿”和“防風衣”。

左少華解釋,施工中,在塔柱高度方向佈置了多台風速儀,並在橋樑沿線佈置5台風速儀、2台波浪儀、1台海流計,對橋址處風環境、波浪要素、海流進行即時監測,通過兩年的實踐與完善,

已能準確預測橋址處5天內風、浪要素,指導現場施工調度。為了讓主塔在風浪中“站”得更穩,中鐵大橋局自主研製了目前世界最先進的液壓動力頭鑽機,使得主塔基礎的16根“腿圍”直徑達4.9米的鑽孔樁得以完成,並刷新了世界橋樑最大直徑工程樁的紀錄。在塔身施工過程中,還特地為其穿上了“防風衣”,液壓爬模架體外側採用孔隙率為41%沖孔鋼板網全封閉防風結構,實現了高空8級風條件下人員全天候安全施工。

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是新建福州至平潭高鐵、長樂至平潭高速公路的關鍵性控制工程。建成後,將大大縮短福州至平潭的時空距離,屆時福州將與平潭形成半小時“生活圈”和“經濟圈”。同時大橋的建設,也將為今後同類型橋樑施工提供可靠的經驗借鑒。

【編輯:李茜】

【編輯:李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