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他們正在成為爸媽心中的“孝子”!

(收聽導讀)

老年朋友買保健品是不是心理問題?

是什麼原因讓他們買保健品成癮?

斷供真的是解決保健品誘惑的唯一辦法麼?

子女們是如何輸給“孝子”的?

(以下是本期文字內容實況,

方便大家在不方便收聽音訊的情況下閱讀)

阿東:本期我們請到了危機干預公益組織的資深專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謝琪明謝老師,和我們一起分享老年人心理健康的話題。

阿東:謝老師你好!

謝老師:主持人你好!

阿東:最近有一則新聞不知道你聽說了麼。

青島有一位平時勤儉節約的陳老先生,被所謂的保健品公司騙光了十幾萬的積蓄,一時沒有想開,最後非常不幸跳海自殺了,相當令人惋惜!

謝老師:是的,相當令人惋惜!

阿東:其實,我們說,出現這樣極端的例子,是比較有警示作用的。假如,遇到這種因為保健品想不開的情況,作為危機干預公益組織,你們會如何處理呢?

謝老師:實際上,保健品引發的老年人的問題在現在社會上是比較多的。

像這位陳先生,他只是選擇了一種比較極端的結果。同時,也引發了社會大眾的思考,就是保健品對現在的老年人到底存在哪些問題,尤其是老年人心理上的這些問題。

阿東:對,其實,我們認為陳老先生有一大部分的原因是因為他沒有想開。

謝老師:對

阿東:那麼我們落到心理問題的角度,老年人購買保健品是不是一種心理問題呢?

謝老師:可以說,買保健品從一開始實際上是為了作為老年人保健用的,這毫無疑問是對的,是沒錯的。但是,就是有些不法的商販用各種手段騙取了老年人的信任,甚至對保健的療效誇大其詞,甚至還用一些違法手段來騙取老年人。這種就必須要打擊。同時,

我們老年朋友,也一定要提高防範(意識)。

阿東:其實,我們說現在老年人接觸社會是比較少的,也是讓騙子們有了這樣的機會。同時,我們也看到過很多老年人,平時生活是比較節儉的,買個小菜,幾斤幾兩都要還還價,但是買保健品起來,買個十幾萬、二十幾萬眼睛都不眨的。我以前電視裡看過一位元老太太,把所有的退休工資都買了保健品。那麼,為什麼會有老人會花那麼多錢去買保健品呢?

謝老師:我們說為什麼有那麼多老人會投入幾萬,甚至幾十萬去買保健品,講穿了,是我們這些老年朋友缺少一種安全感,缺少被其他人,尤其是被子女關心的心理需求。

阿東:是的,像上海還好一點。像外地很多子女都外出打工,老年人是比較孤獨的,缺少關心的。缺少人關心,也就意味著缺少一種安全感,那麼我們對於買保健品的問題,從心理角度如何進行干預呢?

謝老師:這些保健品公司,實際上是看中了老年人(對健康)的需求。而且投入了比子女更多的關心,我們說,這就是打感情牌。

阿東:對對,我可以說,很多保健品的銷售人員,比子女還要孝順。

謝老師:對的,所以這裡就必須要提到,作為子女在關心老年人這件事上的一些責任,尤其是80後這一代獨生子女,現在基本上都是三四十歲了,父母也差不多都退休了。那麼這個時候,作為獨生子女們來說,他們面臨上有老下有小的(現狀),自己還要拼命打工,基本的重心都放在工作和孩子的身上,而且(他們)還沒有和老人住在一起,這就更加加劇了老年人需要子女關心、關愛的心理需求。這個時候,突然之間,有人能夠代替子女對老人加倍的關心,這樣一來就獲得了老年人的好感和信任,就非常非常容易(讓老人上當受騙)了。實際上,這些人他們做的的確比有些子女要投入更加大。他們可以每天往老人家裡跑,每一次都帶一些水果、雞蛋等等。帶這些東西的目的實際上就是想告訴老年人,對於你的生活,我們要比你的子女更加關心。所以,講穿了,老年人的安全感、需要被關懷是子女們的首要責任。

阿東:一方面是客觀原因,因為獨生子女平時比較忙,另一方面生活觀念上大多數的年輕人不願意和老人們一起生活。平時子女打電話也少,關心也少。很多(和父母)住在一起的倒是可以互相照應照應,可以經常回家說說話,“爸爸媽媽最近騙子比較多,要多當心啊”之類的,總是有事沒事的提一句,那麼也能營造一種安全感。其實,住在外面的子女,平時多打打電話,多和老人溝通溝通是能解決這個問題的。

謝老師:是的。

阿東:您之前講到的其實是子女關心老人的問題,那麼對於老年人自己來說,如何去防範(保健品騙局)這種情況呢?

謝老師:實際上可以從兩方面去考慮。第一,是從老年人的認識上來說。首先,天上不會掉免費的午餐的,貪小便宜這種事情,千萬不要做。我們知道有很多案子當中,老年朋友怎麼會進入到保健品推銷中去的呢?就是由於被鄰居帶過去,說你只要去看看就送你一個雞蛋,第二天來,送你兩個雞蛋。所以說,有時候老年人就會貪這些小便宜,一次、兩次這麼過去,最後就中招了。所以在這個意識上,老年朋友是需要加強的。第二,作為建議來說,如果是要購買保健品,最好還是去到正規的、國家認可的醫藥保健品的商店。在這裡面購買,既能保證產品的安全、時效,還能適當和櫃檯裡的醫師朋友進行一些諮詢和溝通,問問(購買的保健品)是不是對你的某一方面的需求有幫助,這是很重要的,比這些非專業的,我們俗稱的“專家”們要來得更加靠譜一點。

阿東:謝老師,你剛才講到的老年人買保健品,是因為子女缺乏關心。但是我們會發現有些老年人買保健品,子女是知道的。(他們)平時也關心爸爸媽媽的,知道買保健品不對,有時也會勸說:“爸爸媽媽,不要買這些東西了”,但是老年人買保健品不是一年兩年了,甚至五年、八年、十年都有,其實在他的心理上,已經形成了一種對保健品的依賴,或者購買保健品的意識,子女勸也勸不聽,這也是比較常見的。那麼遇到這種勸也勸不聽的老年人,有什麼辦法麼?

謝老師:怎麼說呢?實際上,我在自己朋友圈子中就有一些老年人面臨這種問題,包括他們的子女我也看到過他們動用了哪些手段。比如說,對老年朋友斷供,就是不給你錢嘛,甚至每個月就給你這些錢,就算你被騙,也就騙這些,不會騙掉太多。實際上,這種做法雖然可以直接了當控制經濟來源,但是這對老年朋友們的身心健康是有一些傷害的,會覺得子女沒有辦法去理解他,子女們要通過一些極端的手段來進行控制。

謝老師:其實,我們從根本上來說,我們還是需要家裡的子女和老人多溝通,同時老年人也要真心的問自己,我為什麼要去買這些保健品,這是最主要的。因為我們之前只談到了老年朋友們是需要其他人關心導致的失落感,但是還有一部分是由於老年人一次一次的購買保健品之後形成的一種虛榮心。他覺得,我每次去買,我一定要比其他的老年朋友們要買得多,人家才會說如何如何的好。這就導致了很多賣保健品的商販利用了老年朋友的心態。每次你消費,他都會說,某某阿姨,某某爺叔已經買了多少萬的產品,他成為了我們VIP的客戶,而且讓你帶大紅花,就像我們幼稚園小朋友一樣,我表彰你。這時候,老年人就會覺得,我在家裡得不到的,我在外面這家公司裡都得到了。

謝老師:所以說,有時候我們老年朋友去參加這些活動,會比跑小菜場更加勤快,這也是個問題。所以從我們老年人的心態中,需要調節的,不僅僅是一種失落感,同時也要控制一下自己,在買保健品的時候,要問問自己,到底是出於什麼(目的)。如果真的是出於一種虛榮心,千萬千萬要踩刹車,因為這是一個無底洞。

阿東:是的,我們再重複的提一句,爺叔阿姨你們想一想,或者作為子女的問問爸爸媽媽,你們購買這個保健品的真正的目的到底是什麼,有些需要控制的方面還是需要控制一下。

謝老師:是的。

阿東:好,關於老年人購買保健品的的話題,由於時間關係,今天我們先討論到這裡。感謝謝老師參與我們的節目,如果你有關於心理方面的問題想問謝老師的,也歡迎在留言區留言,再次感謝謝老師參與我們的節目,我們下次再見。

謝老師:再見!

缺少關心的。缺少人關心,也就意味著缺少一種安全感,那麼我們對於買保健品的問題,從心理角度如何進行干預呢?

謝老師:這些保健品公司,實際上是看中了老年人(對健康)的需求。而且投入了比子女更多的關心,我們說,這就是打感情牌。

阿東:對對,我可以說,很多保健品的銷售人員,比子女還要孝順。

謝老師:對的,所以這裡就必須要提到,作為子女在關心老年人這件事上的一些責任,尤其是80後這一代獨生子女,現在基本上都是三四十歲了,父母也差不多都退休了。那麼這個時候,作為獨生子女們來說,他們面臨上有老下有小的(現狀),自己還要拼命打工,基本的重心都放在工作和孩子的身上,而且(他們)還沒有和老人住在一起,這就更加加劇了老年人需要子女關心、關愛的心理需求。這個時候,突然之間,有人能夠代替子女對老人加倍的關心,這樣一來就獲得了老年人的好感和信任,就非常非常容易(讓老人上當受騙)了。實際上,這些人他們做的的確比有些子女要投入更加大。他們可以每天往老人家裡跑,每一次都帶一些水果、雞蛋等等。帶這些東西的目的實際上就是想告訴老年人,對於你的生活,我們要比你的子女更加關心。所以,講穿了,老年人的安全感、需要被關懷是子女們的首要責任。

阿東:一方面是客觀原因,因為獨生子女平時比較忙,另一方面生活觀念上大多數的年輕人不願意和老人們一起生活。平時子女打電話也少,關心也少。很多(和父母)住在一起的倒是可以互相照應照應,可以經常回家說說話,“爸爸媽媽最近騙子比較多,要多當心啊”之類的,總是有事沒事的提一句,那麼也能營造一種安全感。其實,住在外面的子女,平時多打打電話,多和老人溝通溝通是能解決這個問題的。

謝老師:是的。

阿東:您之前講到的其實是子女關心老人的問題,那麼對於老年人自己來說,如何去防範(保健品騙局)這種情況呢?

謝老師:實際上可以從兩方面去考慮。第一,是從老年人的認識上來說。首先,天上不會掉免費的午餐的,貪小便宜這種事情,千萬不要做。我們知道有很多案子當中,老年朋友怎麼會進入到保健品推銷中去的呢?就是由於被鄰居帶過去,說你只要去看看就送你一個雞蛋,第二天來,送你兩個雞蛋。所以說,有時候老年人就會貪這些小便宜,一次、兩次這麼過去,最後就中招了。所以在這個意識上,老年朋友是需要加強的。第二,作為建議來說,如果是要購買保健品,最好還是去到正規的、國家認可的醫藥保健品的商店。在這裡面購買,既能保證產品的安全、時效,還能適當和櫃檯裡的醫師朋友進行一些諮詢和溝通,問問(購買的保健品)是不是對你的某一方面的需求有幫助,這是很重要的,比這些非專業的,我們俗稱的“專家”們要來得更加靠譜一點。

阿東:謝老師,你剛才講到的老年人買保健品,是因為子女缺乏關心。但是我們會發現有些老年人買保健品,子女是知道的。(他們)平時也關心爸爸媽媽的,知道買保健品不對,有時也會勸說:“爸爸媽媽,不要買這些東西了”,但是老年人買保健品不是一年兩年了,甚至五年、八年、十年都有,其實在他的心理上,已經形成了一種對保健品的依賴,或者購買保健品的意識,子女勸也勸不聽,這也是比較常見的。那麼遇到這種勸也勸不聽的老年人,有什麼辦法麼?

謝老師:怎麼說呢?實際上,我在自己朋友圈子中就有一些老年人面臨這種問題,包括他們的子女我也看到過他們動用了哪些手段。比如說,對老年朋友斷供,就是不給你錢嘛,甚至每個月就給你這些錢,就算你被騙,也就騙這些,不會騙掉太多。實際上,這種做法雖然可以直接了當控制經濟來源,但是這對老年朋友們的身心健康是有一些傷害的,會覺得子女沒有辦法去理解他,子女們要通過一些極端的手段來進行控制。

謝老師:其實,我們從根本上來說,我們還是需要家裡的子女和老人多溝通,同時老年人也要真心的問自己,我為什麼要去買這些保健品,這是最主要的。因為我們之前只談到了老年朋友們是需要其他人關心導致的失落感,但是還有一部分是由於老年人一次一次的購買保健品之後形成的一種虛榮心。他覺得,我每次去買,我一定要比其他的老年朋友們要買得多,人家才會說如何如何的好。這就導致了很多賣保健品的商販利用了老年朋友的心態。每次你消費,他都會說,某某阿姨,某某爺叔已經買了多少萬的產品,他成為了我們VIP的客戶,而且讓你帶大紅花,就像我們幼稚園小朋友一樣,我表彰你。這時候,老年人就會覺得,我在家裡得不到的,我在外面這家公司裡都得到了。

謝老師:所以說,有時候我們老年朋友去參加這些活動,會比跑小菜場更加勤快,這也是個問題。所以從我們老年人的心態中,需要調節的,不僅僅是一種失落感,同時也要控制一下自己,在買保健品的時候,要問問自己,到底是出於什麼(目的)。如果真的是出於一種虛榮心,千萬千萬要踩刹車,因為這是一個無底洞。

阿東:是的,我們再重複的提一句,爺叔阿姨你們想一想,或者作為子女的問問爸爸媽媽,你們購買這個保健品的真正的目的到底是什麼,有些需要控制的方面還是需要控制一下。

謝老師:是的。

阿東:好,關於老年人購買保健品的的話題,由於時間關係,今天我們先討論到這裡。感謝謝老師參與我們的節目,如果你有關於心理方面的問題想問謝老師的,也歡迎在留言區留言,再次感謝謝老師參與我們的節目,我們下次再見。

謝老師: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