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阜新海州廟:三百年古寺香火旺盛,隱於鬧市怎麼也缺錢?

遼寧阜新海州區有座寺廟叫“海州廟”,它最初是清康熙初年(1662年)興建的,距今已有356年歷史,悠久而深遠,曾被譽為遼寧省“十大香火最旺的寺廟”。

海州廟是一所藏傳佛教寺廟,也是藏傳佛教在阜新傳播的幾大寺院中較早一處,據說這裡最鼎盛時曾有喇嘛達300人,600多間房舍,有法相僧院、時輪僧院、關帝廟、前殿、後殿、大雄寶殿等10多座建築。

歷史上曾有乾隆皇帝為海州廟題詞“彌勒佛法拯救院”,並賜給一塊金匾;也有偽滿洲國傀儡皇帝溥儀來此“視察”過,並樹碑一座,刻有“禦展望所述”幾個字。

阜新地區歷史上少數民族雜居,蒙古人居多,但不管漢族、蒙古族、滿族、錫伯族等都信奉佛教,

除了初一、十五來廟上燒香,但凡有婚喪嫁娶,生子祝壽等大事,都要到海州廟焚香禮佛,每逢大節有廟會更是熱鬧非凡。

海州廟在歷史上雖然有過輝煌和鼎盛,但也是幾次折難,幾次受到損毀,到解放初隻剩下了下寺正殿,然而在接下來的政治運動中,

基本又全部拆毀了,最後剩下“半截殘廟”,為街道糧米加工廠和印刷廠佔用。

而現在的“海州廟”,是複建於2000年,由阜新現代最有名的活佛王紮拉(1931-2000)倡議複建的。先是恢復了大雄寶殿,恢復了佛事,接著又逐漸修復幾處建築。

同歷史所不同的是隨著社會發展,現在的海州廟成了阜新市海州區最繁華地段,這裡高樓林立,商鋪、醫院、體院場(館)簇擁左右,是鬧市中的寺院,可謂大隱於市了。

而這裡的香火也是非常的旺盛,每天都有很多拜佛和遊覽的人眾,香火繚繞,誦經不斷。每逢節假日和大型佛事活動日,寺院內更是擁擠達上千人,寺院現有僧人和管理人員十幾人。

但牆上的一張寺院公示牌讓小編有些納悶?這樣香火旺盛的寺院,怎麼也會缺錢呢?好像現在的寺院都缺錢啊?

但仔細一想,海州廟雖然歷史悠久,但在恢復前已經只剩下一個寺名了,這些年似乎一直在建設恢復,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而這裡又處商業集中的寶地,寸土寸金,每一點恢復都是有代價的,都要很大花銷。看來沒有錢,佛也難啊。

怎麼也會缺錢呢?好像現在的寺院都缺錢啊?

但仔細一想,海州廟雖然歷史悠久,但在恢復前已經只剩下一個寺名了,這些年似乎一直在建設恢復,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而這裡又處商業集中的寶地,寸土寸金,每一點恢復都是有代價的,都要很大花銷。看來沒有錢,佛也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