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她是千古第一才女,用盡一生,寫盡淒婉

有些人,有些事總是如淡煙薄霧,在歲月的流逝中漸行漸遠。只是,當我們偶爾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風雨時,總能看到那個站在世紀的高閣之上,俯視眾生的孤單寂寞的靈魂,那個傲然屹立於詞之帝國的奇女子。

她是婉約派詞人中的一朵奇葩,卻也有隱於靈魂深處的豪放和不羈。但是,這種外表看似完美的融合卻是付出沉重的代價蛻變而成的結果。千年之後的我們,不能給這樣一位才華橫溢的,站在至高點的女詞人一個完美的解說,

也許是一種莫大的悲哀。但更多的時候,我們對這種悲哀無能為力。幸好,她筆下的詩詞便足以見證她的蛻變經歷了怎樣的艱難,見證她從異鄉到異鄉卻找不到故鄉的淒苦和無助。

出生於大明湖畔的李清照有著湖水般的寧靜與細膩。

泉水人家,垂柳依依,不涉貧苦的環境為李清照恩賜了快樂的童年。她的少女時代亦是明亮歡快的。“常記得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這首詞便記錄了李清照自在浪漫的少女生活。清新,自然的筆調之下。流淌出她細緻安然的青春。

無論是“小院閒情春色深,重簾未卷影沉沉。倚樓無語理瑤琴。”的傷春情懷,“昨夜雨疏風驟,沉睡不消殘酒。

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的惜春之情,還是“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的天真羞澀,都折射了她少女生活的安然和無憂。

或許,千百年來,缺少了“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愛情的人生都是不完整的人生。自古以來,人們以愛情的名義相互尋找。

跋涉萬水千山,卻不知疲憊。很幸運,李清照找到了趙明誠——唯一一個給了她甜蜜愛情和幸福婚姻的人。他們之間的愛情在那個夫權肆虐的年代,對大多數的少男少女來說都是一件奢侈品。儘管他們的幸福沒有延伸向永遠,但又確確實實地給了千年之前的他們,千年之後的我們一種無法言說的溫暖。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包含了李清照對丈夫趙明誠的無盡的思念。雖然飽受相思的折磨,可是,知道遠方有一個人也在思念著自己,自己所愛所等之人也在牽掛著自己,也是一種很極致,很唯美的幸福吧。“歸鴻聲斷殘雲碧,背窗雪落爐煙直。”癡心的盼望著“歸鴻”能給自己帶來丈夫的消息。有可思可想之人,也許就是一種最大的安慰了。“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似黃花瘦。”亦是這種幸福思念的真實寫照。

總是感動於她這種細膩的感情,也羡慕這種堅韌的愛情。可是,我們的祝福還沒來得及送出,就已經物是人非。趙明誠的辭世對李清照來說是一種致命的傷,註定了她一輩子也走不出這一片陰影。“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歸何處?從趙明誠離開的那一刻起,她便無家可歸。生,也不過是一具軀殼。“以桑榆之晚節,配茲駔之下才。”她和張汝州的相遇本身就是以錯誤。錯誤之後的尋尋覓覓,尋到的也只有冷冷清清,淒淒慘慘。但這一切,又不是她的錯,追求幸福是沒有錯誤的。我們也不能不這一切歸咎於命運。命運,從來就像握在手中的棋子,這顆棋子對自己安身何處,別無選擇。

家仇國恨,仿佛永遠都是不可剝離的。只有二者結合,才能彰顯磨難的重量。被迫南渡之後,李清照亦以男子的豪放寫下了“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得雄壯詩篇。這不僅僅是歷經磨難之後沉澱下的泰然,更是在看到些朝廷苟且偷安之後的情不自禁。她的愛國之情,位居她的個人傷痛之上,折射出的是豪邁的光輝和令人心疼的痛。女子何嘗不英雄?但是一個國家跌跌撞撞走到了需要一個女子站在風口浪尖之上呼喊的時候,又是一種怎樣的悲哀?

有快樂,有悲哀,才是完整的人生。這是不爭的事實,還是我們的聊以自☆禁☆慰?李清照的一生,寫盡了淒婉。她就像一葉扁舟,漂浮於浩淼的大海,找不到停靠的港灣。沒有誰能給她這片港灣。

千年之後的你,我,我們,有誰,可以讀懂她的心?

很唯美的幸福吧。“歸鴻聲斷殘雲碧,背窗雪落爐煙直。”癡心的盼望著“歸鴻”能給自己帶來丈夫的消息。有可思可想之人,也許就是一種最大的安慰了。“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似黃花瘦。”亦是這種幸福思念的真實寫照。

總是感動於她這種細膩的感情,也羡慕這種堅韌的愛情。可是,我們的祝福還沒來得及送出,就已經物是人非。趙明誠的辭世對李清照來說是一種致命的傷,註定了她一輩子也走不出這一片陰影。“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歸何處?從趙明誠離開的那一刻起,她便無家可歸。生,也不過是一具軀殼。“以桑榆之晚節,配茲駔之下才。”她和張汝州的相遇本身就是以錯誤。錯誤之後的尋尋覓覓,尋到的也只有冷冷清清,淒淒慘慘。但這一切,又不是她的錯,追求幸福是沒有錯誤的。我們也不能不這一切歸咎於命運。命運,從來就像握在手中的棋子,這顆棋子對自己安身何處,別無選擇。

家仇國恨,仿佛永遠都是不可剝離的。只有二者結合,才能彰顯磨難的重量。被迫南渡之後,李清照亦以男子的豪放寫下了“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得雄壯詩篇。這不僅僅是歷經磨難之後沉澱下的泰然,更是在看到些朝廷苟且偷安之後的情不自禁。她的愛國之情,位居她的個人傷痛之上,折射出的是豪邁的光輝和令人心疼的痛。女子何嘗不英雄?但是一個國家跌跌撞撞走到了需要一個女子站在風口浪尖之上呼喊的時候,又是一種怎樣的悲哀?

有快樂,有悲哀,才是完整的人生。這是不爭的事實,還是我們的聊以自☆禁☆慰?李清照的一生,寫盡了淒婉。她就像一葉扁舟,漂浮於浩淼的大海,找不到停靠的港灣。沒有誰能給她這片港灣。

千年之後的你,我,我們,有誰,可以讀懂她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