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83歲老人被罵渣男:忘不了的初戀,該不該相見?

插畫作者:王沂東

誰用餘生荒涼,等句別來無恙。

01

最近網上熱傳一段“83歲老人尋找55年前初戀”的視頻。

視頻中,那位元叫朱希爵的83歲老人,從千里之外的貴陽,來到上海吳淞派出所,尋找小他兩歲分別55年的初戀儲美娟。

朱希爵說,倆人本是青梅竹馬,還是中學同學,住在同一條弄堂裡。倆人彼此喜歡。他能回憶起來的細節,

是當年儲美娟曾得一塊水晶糖,捨不得吃,嘎嘣咬斷後,吃一半,分一半給他。

而他笑意佈滿皺紋地說出“天啊,她太喜歡我了,我也喜歡她”時,讓人想起王小波那句著名的情話“一想起你,我這張醜臉就泛起微笑”。

只是當年,他遠赴雲貴,兩人就此分別。

儲美娟留在上海幫他照顧母親,苦等多年後嫁給他人。

後來,朱希爵回鄉探親,得知儲美娟已婚的消息,因怕她老公吃醋,也沒有敢去探望,回到貴陽成了家。

如今執意尋找相見,是因為83歲了,再不看沒有機會了。最重要的,是他太想她了,有時想得想哭。

在民警幫助下,朱希爵如願見到了儲美娟。約好的11點見面,他10點15分就出來等候了,緊張得像初次約會的少年。

終於相見時,步履蹣跚的兩位老人,都已滿頭白髮,眼神渾濁,牙齒脫落,老斑滿面。

但他們,還是一眼認出了對方。

他問她:“你恨我嗎?”她微微一低頭說:“我誰都不恨,恨不起來。”

他拍著她的肩膀說:“高興嗎?”她開心地回答:“高興。”

激動之下,他當著她老伴的面兒,舉起枯樹皮般佈滿老年斑的手,輕輕地拍了拍她滿是皺紋一臉笑意的臉。

視頻到此停止,新聞卻未結束。

令上傳視頻的媒體和尋找初戀的朱希爵都沒有想到的是,視頻上傳網路後,引來罵聲一片:

多少年來還是這樣。如果說以前的分開因為交通通訊不發達,那麼按理說現在不應該都那麼多的悲歡離合。所以說真的不想分開的,無論如何都是不會分開的。分開的一定是至少有一方原因的。

年齡並不能掩蓋一個渣男的本質,還問人家高興嗎,高興你麻辣隔壁。

一個好的前任應該像死了一樣吧。

說不定老奶奶都不記得了,55年了他還以為老奶奶想著他。

甚至,也有跟熱點的公眾號早就推出這樣的文章:《大爺這不叫浪漫,這是出軌!》,譴責朱希爵老人帶著媒體和員警破壞別人的家庭。

作為一名傾聽過很多老年情感故事的專欄作者,我翻看著這一條條情緒滿滿、很不友好的評論,心裡忽然很難過。

年青一代,可以自動遮罩時代局限和歲月相思,以一千條理由指責辱駡千里尋初戀的朱希爵:

他年輕時遠離愛人,他離別後杳無音訊,他讓初戀苦等多年,他半個世紀不曾相見,他如今又來打擾她……

但是,年青一代不該忘記,朱希爵老人尋找的是他自己的初戀儲美娟。

從儲美娟站在門口翹首以待的動作和略顯嬌羞的表情,和她低頭回答不恨他、很高興的言語,不難看出她也非常期待這次見面。

如果,這是兩位老人的心願,作為看客的我們,憑什麼從自己的創傷經歷出發,指責放不下初戀的朱希爵“應該像死了一樣別再出現”,又憑什麼從自己的戀愛經驗定論,家庭和美的儲美娟壓根兒就不想見朱希爵一面?

年輕時最容易犯的錯誤,是以為自己經歷的一切都很特別,自己看到的一切就是全天下。全然忘記了,自己之外,還有無限種可能,年長之後,心態也會發生變化。

誰都有老的時候。

當從青絲到華髮,從健康到病老,從狹隘到寬容,從恨一個人到原諒一個人,從不敢去見一個人到渴望再見他一面,並不需要太久。

年歲漸長,歲月流逝,我們終會發現:生命中很多人,往往來不及告別,卻已見了最後一面。

02

清明節前,一位73歲的老人來找我,談及年輕時的一段愛。

當年,因為出身問題,因為組織安排,因為通信不便,因為自我怯弱,他與喜歡的人彼此錯過——在那個年代,這並非個例。

這一別,就是半個世紀。

這50多年裡,她常常鑽入他的夢中:紮著麻花辮,穿著格子衫藍褲子,腳上一雙方口黑布鞋,在樹林裡,在河灘上,在老屋前。

他沒有勇氣去找她。他有家有妻,生養4個孩子,還一度在地方擔任要職。

70歲那年的春天,他又做了一個夢。這夢太清晰太真實,終於讓他有了尋她的念頭。

夢中,她不再是年輕時的俊俏模樣,而是頭髮花白,滿臉皺紋,坐在輪椅上。他還是一眼認出她,驚喜地走上前,不敢握她的手,只是一個勁兒地說“這些年你去哪兒了”。

她卻不認得他,表情木然,沒有片言。

“她一定遇到事兒了。”醒來後,他茶飯不思,夜不能寐,去尋她的消息時,他的老伴患了重病。

老伴這一病,就是兩年多,他守在病榻前伺候她——年輕時,為支持他追求進步,老伴兒付出很多,他渴望通過精心照顧她減輕自己內心的愧疚與自責。

春節前,和孩子們安葬老伴後,他托很多人跑不少路,尋得她的下落——她隨兒子遷居洛陽,離開這座城市很多年。

手捏著她的聯繫方式,他緊張得像19歲那年在她家門口等她一樣,手心出汗,心跳加速。猶豫了三四天后,他還是撥通了那個熟記於心的電話號碼。

電話裡,她的兒子告訴他,她63歲那年就患上了老年癡呆症,3年前的春天,永遠地離開了。

放下電話後,他兩眼一黑,倒在地上,大病一場。

她去世的日子,與他做那個奇怪又清晰的夢,是同一天——他有記日記的習慣,這不難印證。

“我應該早點去見她,哪怕她癡呆了,不認得我了,我還是想當面和她說說話。”老人用佈滿褐斑的手,擦了擦眼角的淚說,“但現在,沒有機會了。”

是的。不是所有的餘生荒涼,都能等來一句“別來無恙”。

因為,生命無常。因為,愛過難忘。

03

這些年,因為工作關係,我遇見不少這樣的老人。

他們人到暮年後,渴望見初戀一面,只為說句“對不起”“你還好麼”,或者“好久不見”。

有的人,如了願,在生命的夕陽年月裡,多了個彼此牽掛、袒露真心的老夥計。

有的人,撲了空,在人生最後時光中,通過這樣那樣的方式,彌補等了大半生卻再沒機會說出口的“別來無恙”。

印象最深的,是一對年過八旬的老人,年輕時彼此相愛,因政治原因被分開,離別60多年後再重逢。

都已喪偶的兩位老人,想牽起對方的手再也不要鬆開。但孩子們的阻撓,最終還是讓兩人不得不含淚告別。

正是一位又一位這樣老人,讓我對情感、對愛戀曾經的認知,猶豫鬆動,搖搖欲墜。

遇見這些老人之前,我常對那些對初戀無法釋懷的讀者,或對舊情不能放下的友人,斬釘截鐵地說“不打擾是最後的溫柔”“相見不如懷念”“一別兩寬各生歡喜”。

但認識這些老人之後,我鼓勵那些忘不了初戀的讀者:

和我們的生命有深切關聯的人,會一再回來,以現實以夢境。那是因為,你所虧欠的還沒有償還清楚,或者他要給的,還沒有足夠。不如接受所有發生,在夢中哭泣或微笑,在現實相見或道別。

04

但,這一切的前提是,我們在心底清澄地尋找自己了卻心願,還是在滿腹醃臢地去打擾他人,徒增煩惱。

若為前者,你可以帶上十分思念,走九裡山路,涉八條險河,攜七縷春風,去見曾錯失的故人,去修破碎的心路。

因為,前方的路上,等待你的,是萬分慈悲,是千樣柔暖,是滿地歡喜一席柔情。

若為欲望為佔有去打擾他人,那拜託你及時止步——前途很兇險,歸途是迷茫。

我也見過,那些因無法釋然最初的愛而終生擰巴的人。

有的人,背負曾經的愛與傷,在自卑、自責與自毀中,認為自己看透了愛,或不配擁有愛。

他們緊緊關閉心門,害怕付出吝於給予,內心閉塞幹硬,生活枯萎擰巴,周身黯淡無光。

有的人,懷著對一個人的思念,一直在尋找“替代品”,不斷追逐,不停交☆禁☆配,內心悲傷,無法止步。

他們沒有勇氣面對現實中早已錯失的那個人,只好以這種自我傷害的方式,祭奠那些回不去的曾經和無法重來的人生。

不管是前者還是後者,不過都是無法安放往事與自我的表現。

自我瞭解,自我接納,才能自我實現。自我修復,自我療愈,才能自我認可。

接納最初的愛,直面人生的痛,修復內心的傷,是為了在春光明媚的當下,踏上更遠的路,遇見更美的人,擁有更好的愛。

從此後,不再做一直流淚的夢。

05

生命中的很多人,常常來不及告別,卻已經見了最後一面。

這個世界多得是悲歡與離合,如果可以,請善待每一位愛過的人,並微笑著地對往事說“你休想得到我的恨”。

這個世界多得是災難與痛苦,如果可以,請珍重每一位遇見的人,並勇敢地對傷害說“你休想得到我的怨”。

我們都曾年少,曾輕狂無知,曾無畏無懼,曾有過初戀。

我們終將老去,會心懷慈悲,會素簡如菊,會和解過往。

所以,不要嘲笑那個奔赴千里去見55年前初戀的老人。

因為,將來的某一天,你可能也會像他那樣,華髮寥寥,山水迢迢,真情切切,淚眼濛濛,只為和初戀見上一面。

然後,說一句:

老夥計,別來無恙,你還好嗎。

——結束,是另一種開始——

作者簡介:劉娜,80後老女孩,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情感專欄作者,原創爆文寫手,能寫親情愛情故事,會寫親子教育熱點,被讀者稱為“能文藝也理性的女中年,敢柔情也死磕的傻大妞”。

年齡並不能掩蓋一個渣男的本質,還問人家高興嗎,高興你麻辣隔壁。

一個好的前任應該像死了一樣吧。

說不定老奶奶都不記得了,55年了他還以為老奶奶想著他。

甚至,也有跟熱點的公眾號早就推出這樣的文章:《大爺這不叫浪漫,這是出軌!》,譴責朱希爵老人帶著媒體和員警破壞別人的家庭。

作為一名傾聽過很多老年情感故事的專欄作者,我翻看著這一條條情緒滿滿、很不友好的評論,心裡忽然很難過。

年青一代,可以自動遮罩時代局限和歲月相思,以一千條理由指責辱駡千里尋初戀的朱希爵:

他年輕時遠離愛人,他離別後杳無音訊,他讓初戀苦等多年,他半個世紀不曾相見,他如今又來打擾她……

但是,年青一代不該忘記,朱希爵老人尋找的是他自己的初戀儲美娟。

從儲美娟站在門口翹首以待的動作和略顯嬌羞的表情,和她低頭回答不恨他、很高興的言語,不難看出她也非常期待這次見面。

如果,這是兩位老人的心願,作為看客的我們,憑什麼從自己的創傷經歷出發,指責放不下初戀的朱希爵“應該像死了一樣別再出現”,又憑什麼從自己的戀愛經驗定論,家庭和美的儲美娟壓根兒就不想見朱希爵一面?

年輕時最容易犯的錯誤,是以為自己經歷的一切都很特別,自己看到的一切就是全天下。全然忘記了,自己之外,還有無限種可能,年長之後,心態也會發生變化。

誰都有老的時候。

當從青絲到華髮,從健康到病老,從狹隘到寬容,從恨一個人到原諒一個人,從不敢去見一個人到渴望再見他一面,並不需要太久。

年歲漸長,歲月流逝,我們終會發現:生命中很多人,往往來不及告別,卻已見了最後一面。

02

清明節前,一位73歲的老人來找我,談及年輕時的一段愛。

當年,因為出身問題,因為組織安排,因為通信不便,因為自我怯弱,他與喜歡的人彼此錯過——在那個年代,這並非個例。

這一別,就是半個世紀。

這50多年裡,她常常鑽入他的夢中:紮著麻花辮,穿著格子衫藍褲子,腳上一雙方口黑布鞋,在樹林裡,在河灘上,在老屋前。

他沒有勇氣去找她。他有家有妻,生養4個孩子,還一度在地方擔任要職。

70歲那年的春天,他又做了一個夢。這夢太清晰太真實,終於讓他有了尋她的念頭。

夢中,她不再是年輕時的俊俏模樣,而是頭髮花白,滿臉皺紋,坐在輪椅上。他還是一眼認出她,驚喜地走上前,不敢握她的手,只是一個勁兒地說“這些年你去哪兒了”。

她卻不認得他,表情木然,沒有片言。

“她一定遇到事兒了。”醒來後,他茶飯不思,夜不能寐,去尋她的消息時,他的老伴患了重病。

老伴這一病,就是兩年多,他守在病榻前伺候她——年輕時,為支持他追求進步,老伴兒付出很多,他渴望通過精心照顧她減輕自己內心的愧疚與自責。

春節前,和孩子們安葬老伴後,他托很多人跑不少路,尋得她的下落——她隨兒子遷居洛陽,離開這座城市很多年。

手捏著她的聯繫方式,他緊張得像19歲那年在她家門口等她一樣,手心出汗,心跳加速。猶豫了三四天后,他還是撥通了那個熟記於心的電話號碼。

電話裡,她的兒子告訴他,她63歲那年就患上了老年癡呆症,3年前的春天,永遠地離開了。

放下電話後,他兩眼一黑,倒在地上,大病一場。

她去世的日子,與他做那個奇怪又清晰的夢,是同一天——他有記日記的習慣,這不難印證。

“我應該早點去見她,哪怕她癡呆了,不認得我了,我還是想當面和她說說話。”老人用佈滿褐斑的手,擦了擦眼角的淚說,“但現在,沒有機會了。”

是的。不是所有的餘生荒涼,都能等來一句“別來無恙”。

因為,生命無常。因為,愛過難忘。

03

這些年,因為工作關係,我遇見不少這樣的老人。

他們人到暮年後,渴望見初戀一面,只為說句“對不起”“你還好麼”,或者“好久不見”。

有的人,如了願,在生命的夕陽年月裡,多了個彼此牽掛、袒露真心的老夥計。

有的人,撲了空,在人生最後時光中,通過這樣那樣的方式,彌補等了大半生卻再沒機會說出口的“別來無恙”。

印象最深的,是一對年過八旬的老人,年輕時彼此相愛,因政治原因被分開,離別60多年後再重逢。

都已喪偶的兩位老人,想牽起對方的手再也不要鬆開。但孩子們的阻撓,最終還是讓兩人不得不含淚告別。

正是一位又一位這樣老人,讓我對情感、對愛戀曾經的認知,猶豫鬆動,搖搖欲墜。

遇見這些老人之前,我常對那些對初戀無法釋懷的讀者,或對舊情不能放下的友人,斬釘截鐵地說“不打擾是最後的溫柔”“相見不如懷念”“一別兩寬各生歡喜”。

但認識這些老人之後,我鼓勵那些忘不了初戀的讀者:

和我們的生命有深切關聯的人,會一再回來,以現實以夢境。那是因為,你所虧欠的還沒有償還清楚,或者他要給的,還沒有足夠。不如接受所有發生,在夢中哭泣或微笑,在現實相見或道別。

04

但,這一切的前提是,我們在心底清澄地尋找自己了卻心願,還是在滿腹醃臢地去打擾他人,徒增煩惱。

若為前者,你可以帶上十分思念,走九裡山路,涉八條險河,攜七縷春風,去見曾錯失的故人,去修破碎的心路。

因為,前方的路上,等待你的,是萬分慈悲,是千樣柔暖,是滿地歡喜一席柔情。

若為欲望為佔有去打擾他人,那拜託你及時止步——前途很兇險,歸途是迷茫。

我也見過,那些因無法釋然最初的愛而終生擰巴的人。

有的人,背負曾經的愛與傷,在自卑、自責與自毀中,認為自己看透了愛,或不配擁有愛。

他們緊緊關閉心門,害怕付出吝於給予,內心閉塞幹硬,生活枯萎擰巴,周身黯淡無光。

有的人,懷著對一個人的思念,一直在尋找“替代品”,不斷追逐,不停交☆禁☆配,內心悲傷,無法止步。

他們沒有勇氣面對現實中早已錯失的那個人,只好以這種自我傷害的方式,祭奠那些回不去的曾經和無法重來的人生。

不管是前者還是後者,不過都是無法安放往事與自我的表現。

自我瞭解,自我接納,才能自我實現。自我修復,自我療愈,才能自我認可。

接納最初的愛,直面人生的痛,修復內心的傷,是為了在春光明媚的當下,踏上更遠的路,遇見更美的人,擁有更好的愛。

從此後,不再做一直流淚的夢。

05

生命中的很多人,常常來不及告別,卻已經見了最後一面。

這個世界多得是悲歡與離合,如果可以,請善待每一位愛過的人,並微笑著地對往事說“你休想得到我的恨”。

這個世界多得是災難與痛苦,如果可以,請珍重每一位遇見的人,並勇敢地對傷害說“你休想得到我的怨”。

我們都曾年少,曾輕狂無知,曾無畏無懼,曾有過初戀。

我們終將老去,會心懷慈悲,會素簡如菊,會和解過往。

所以,不要嘲笑那個奔赴千里去見55年前初戀的老人。

因為,將來的某一天,你可能也會像他那樣,華髮寥寥,山水迢迢,真情切切,淚眼濛濛,只為和初戀見上一面。

然後,說一句:

老夥計,別來無恙,你還好嗎。

——結束,是另一種開始——

作者簡介:劉娜,80後老女孩,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情感專欄作者,原創爆文寫手,能寫親情愛情故事,會寫親子教育熱點,被讀者稱為“能文藝也理性的女中年,敢柔情也死磕的傻大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