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日本華人母親教孩子學中文:一生的財富不可丟棄

(日本《中文導報》)

中國僑網4月28日電 日本《中文導報》近日刊發一篇由華人母親萬靜撰寫的文章,

筆者講述了在大環境日本社會沒有人講中文的情況下,自己如何通過各種方式教導孩子學習中文的過程,也講到孩子因學中文產生自豪感,並感慨作為華人,中文是連接她和孩子的紐帶,是一生的財富。

文章摘編如下:

身在日本,讓孩子學習英語,大家都覺得理所應當,但是學習中文太艱難了,大環境日本社會沒有人講中文,小的時候只有我們家長自己努力。

兩個孩子小的時候,在住的社區裡,我邀請了幾位志同道合的中國媽媽,每週一次,輪流提供場所,由我負責免費教孩子們漢語。

因為孩子比較小都還沒有上小學,模仿日本英語教學的內容,以興趣班學漢語為基礎,從拼音開始,循序漸進,學習簡單的漢字,會話,朗讀,作業。每次唱一首歌,玩中國傳統的丟手帕等遊戲。

雖然我的工作也是教育行業,

但是每次我都提前認真備課,每次孩子們都玩得學得非常高興,達到了在玩中學習漢語的效果。媽媽們也趁這個時間,充分交流,有的時候還展示一下自己的拿手好菜,孩子們既學習了漢語,又在一起玩樂遊戲。孩子們一起大聲學漢語,吃香噴噴的中國料理,幸福的笑臉在中文歌曲裡飄揚回蕩。

在這期間,教材的選擇我也做了很多分析,針對孩子的接受模仿能力強,直接用拼音卡片,

每次教三到五個發音,然後下次課複習,全部教完以後,再打亂複習。然後每次上課時我讀拼音,然後孩子們玩搶卡片遊戲。漢字部分,我用日本的象形文字的解說和筆順來進行,以免上了日本的小學後產生混亂。對話和閱讀採用上海的教材。內容豐富、生動、前衛。

(日本《中文導報》)

孩子們上了小學,逐漸忙起來,在只有不到百分之三的華人區域裡,我們華人媽媽的努力下,快樂的中文興趣班持續了兩年多。孩子們年齡參差不齊,需要更多的刺激和系統的學習。

經過朋友的介紹,我們孩子去了日本最大的週末漢語學習班同源中文學校,聽了俐落風行、教學經驗豐富的楊校長主持的入學說明會,試聽了性格開朗、在中國有多年小學教學經驗的優秀老師的課,

我懸著的一顆心終於落下來了。讓他們在有組織的週末中文學校繼續學習,現在已經堅持了三年。

現在(孩子的)外公外婆來日本的時候,不僅老大說中文沒有大的障礙,沒有在中國生活過一天的老二也基本可以和父母對話。父母說這是對他們最好的孝順和最大的欣慰。上了中文學校後,每天我讓孩子們寫作業,父母一直誇獎我堅持不懈讓孩子學中文的精神。

可是,中文的確比較難,尤其是發音,四聲的聲調不同,意思也完全不一樣,我的孩子生在日本,接受的都是日本教育,學習中文的時候,會像外國人一樣,發音很古怪,需要及時地糾正。對於生長在日本的孩子來說,漢語已經是外語了,他們不知道哪裡不對,有的時候,我會專門說出怪怪音調的日語,讓孩子來試聽,如果漢語的音調不同,就是這樣的感覺。孩子們通過這樣的例子,切身體會,才會領會到我說的意思,並及時糾正。

通過這麼多年家長老師的不斷努力,(孩子)在同源中文學校三年以上的認真學習,我們可以用漢語簡單會話,會讀一些教過的課文,會背幾首唐詩,還會唱幾首中文歌。女兒參加了在日本實施的漢語能力考試,接近3級水準。兒子還在學習階段,暑假還參加了同源中文學校在東京舉辦的中華大樂園夏令營活動。在學校孩子還很驕傲地說他會漢語,把流行世界的英語小段子改編成漢語版,和同學們一起搞笑。別人只會英語,他英語日語漢語都會,有一種特殊的自豪感。

(日本《中文導報》)

在我工作回家,煩惱的時候,偶爾傷心的時候,慢慢長大的孩子會來安慰我,刻意用中文告訴我,我喜歡媽媽,我愛媽媽。那時候我真的很感動,多年來不愧讓他們學習中文,因為畢竟那是媽媽的母語。他們是為了得到我的歡心才努力學習中文,因為我想等他們長大了,就業的時候一定是一項專長。此時,我深刻的理解到,讓他們學好中文,是我的義務和責任。同時孩子的媽媽是中國人,必須把我的母語教給他們,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他們會中文,在將來人生的道路上,又多了一項技能,一定受益匪淺。

我覺得中文是我和孩子們之間的連接紐帶,是我和孩子們心心相印的象徵,也是作為華人,我可以給後代留下來的寶貴財產,希望他們在將來的人生道路上用到中文,從中文,以及中國文化中受益。學習中文的路雖然很漫長,但是我和孩子都會堅持不懈地學下去。因為,中文是我和孩子們一生的財富。(萬靜)

可是,中文的確比較難,尤其是發音,四聲的聲調不同,意思也完全不一樣,我的孩子生在日本,接受的都是日本教育,學習中文的時候,會像外國人一樣,發音很古怪,需要及時地糾正。對於生長在日本的孩子來說,漢語已經是外語了,他們不知道哪裡不對,有的時候,我會專門說出怪怪音調的日語,讓孩子來試聽,如果漢語的音調不同,就是這樣的感覺。孩子們通過這樣的例子,切身體會,才會領會到我說的意思,並及時糾正。

通過這麼多年家長老師的不斷努力,(孩子)在同源中文學校三年以上的認真學習,我們可以用漢語簡單會話,會讀一些教過的課文,會背幾首唐詩,還會唱幾首中文歌。女兒參加了在日本實施的漢語能力考試,接近3級水準。兒子還在學習階段,暑假還參加了同源中文學校在東京舉辦的中華大樂園夏令營活動。在學校孩子還很驕傲地說他會漢語,把流行世界的英語小段子改編成漢語版,和同學們一起搞笑。別人只會英語,他英語日語漢語都會,有一種特殊的自豪感。

(日本《中文導報》)

在我工作回家,煩惱的時候,偶爾傷心的時候,慢慢長大的孩子會來安慰我,刻意用中文告訴我,我喜歡媽媽,我愛媽媽。那時候我真的很感動,多年來不愧讓他們學習中文,因為畢竟那是媽媽的母語。他們是為了得到我的歡心才努力學習中文,因為我想等他們長大了,就業的時候一定是一項專長。此時,我深刻的理解到,讓他們學好中文,是我的義務和責任。同時孩子的媽媽是中國人,必須把我的母語教給他們,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他們會中文,在將來人生的道路上,又多了一項技能,一定受益匪淺。

我覺得中文是我和孩子們之間的連接紐帶,是我和孩子們心心相印的象徵,也是作為華人,我可以給後代留下來的寶貴財產,希望他們在將來的人生道路上用到中文,從中文,以及中國文化中受益。學習中文的路雖然很漫長,但是我和孩子都會堅持不懈地學下去。因為,中文是我和孩子們一生的財富。(萬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