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長安鈴木將宣佈退出中國市場,汽車行業開始“白刃戰”

文/車坊

是真是假?

其實,最近幾年鈴木“被退出”的新聞不斷被爆出來,

那麼這次是不是真的呢?就在不久前,長安汽車宣佈要發佈自主中高端品牌,正好暗合爆料人的說法。長安鈴木退出中國市場,網點轉手給長安汽車中高端品牌,合情合理,因此可以推斷這次恐怕不再是空穴來風了。

長安鈴木“心灰意冷”

按照合同,1993年長安鈴木合資公司成立,期限是20年,還剩下5年的時間。但是縱觀這幾年的發展,所有在華日系汽車品牌中,鈴木是最坎坷、最淒慘的一個。2017年長安鈴木整體銷量僅為8.39萬輛,累計同比下跌了近50%。而進入了2018年後,長安鈴木銷量依舊沒有起色;2018年第一季度,長安鈴木銷量1.3萬輛,同比跌56%。連續斷崖式的下跌讓長安鈴木心灰意冷。

長安鈴木的衰敗,與其對中國市場的不重視、產品更新換代慢,

產品定位低端有著直接的關係,另一方面對市場的盲目自信,產品線的混亂。自主品牌的崛起,國內消費升級使得鈴木在中國市場再無退路。

長安汽車合資之痛

長安汽車在合資公司的經營上一直飽受詬病,甚至坊間一直流傳著類似“百年福特,毀于長安”的段子。目前長安汽車的合資公司包括:長安鈴木,長安福特,長安馬自達,長安標緻雪鐵龍,四家合資公司可謂一家慘過一家:

1.長安鈴木2018年第一季度銷量1.3萬輛,同比跌56%;

2.長安福特2018年第一季度銷量13萬,同比跌36%;

3.長安馬自達2018年第一季度銷量4.6萬,

同比跌5%;

4.長安DS,2018年第一季度銷量僅600輛,同比跌70%;

汽車行業“白刃戰”打響

雖然2018年第一季度按並沒有像2017年如此慘烈,但是國內車市的競爭日益激烈、消費升級是不得不承認的事實。先不說合資品牌、互聯網造車新勢力,單說傳統車企的自主品牌已明顯呈現出兩極分化:

1.以吉利汽車、上汽榮威、MG,廣汽傳祺為代表的主流車企強勢崛起,無論外觀設計、內在工藝,技術水準都與合資相差無幾;

2.以長安、長城、奇瑞、比亞迪為代表中流車企仍徘徊不定,雖然體量還在,但定位低端,頹勢漸顯,後勁不足。身在在中游,可上可下,危機四伏;

3.以北汽、一汽為代表的掉隊車企,大船掉頭,為時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