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有位小王子,是朱元璋的外甥,驍勇異常,卻勸舅舅別打日本

元末明初時,有個小男生,他不到20歲時就搞了一個超級恐怖的創意——在戰爭中大搞“水上人頭盛宴”,也就是在順江漂流的巨大竹筏上擺放一排血淋淋的人的腦袋以驚嚇敵軍。

敵軍真被嚇得魂飛天外,繼而集體逃跑!

這個小男生叫李文忠(1339-1384年),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親外甥,也是一位威名赫赫的年輕戰將。在大明開國功臣廟的排行榜中,李文忠排名第三,僅次於明朝開國第一名將徐達和第二名將常遇春。他只活了四十多歲,卻以自己的大智大勇寫就了輝煌的傳奇。

李文忠

李文忠,小名“保兒”,字思本,他是個苦命娃,十二歲那年,他的母親、也就是朱元璋的姐姐去世,李文忠和父親輾轉于元末亂世。幼年的經歷磨礪了李文忠的意志,使他成為一名堅忍少年。

李文忠顛沛流離兩年多,終於找到了正在造反的朱元璋,朱元璋一看這孩子,就特別喜愛,把他當親兒子撫養。這孩子也非常爭氣,智商極高,讀書過目不忘,

而且膽大包天,對打仗興趣十足。

十九歲時,李文忠隨朱元璋參加了池州大戰,他簡直是軍事天才,幾乎戰無不勝。他所擊敗的第一個強敵是效忠于元朝皇帝的苗軍統帥楊完者,此人素來驍悍,麾下苗兵兇猛異常,他率數萬苗兵從水路兩道殺向朱元璋,李文忠得報後置水路於不顧,直接率輕兵從陸路突擊,大破苗兵,接著把他們的腦袋全都切下來排綁於巨筏之上,

讓巨筏順江漂流,楊完者的水軍看到此情此景,集體嚇跑。咱文章開頭的那一幕真實的“恐怖大片”就是這樣搞出來的。

朱元璋

楊完者死後,其麾下苗兵們都歸順李文忠,李文忠一口氣得了三萬多人。

鹽販子出身的吳王張士誠是朱元璋誓必滅掉的三大強敵(另兩個是陳友諒和元朝皇帝)之一,

李文忠全身披掛,或繞路突襲,或強勢火攻、或精騎突陣……打得張士誠連連受挫。

張士誠很憤怒,他一發狠,先派出司徒李伯昇率十六萬大軍出擊,接著又出動二十萬大軍配合,直指朱元璋軍隊所駐守的新城(今浙江桐廬東北)!

張士誠

新城守將胡德濟異常緊張,駐守的嚴州(今浙江建德)的李文忠迅速率軍馳援,在離新城十裡處駐紮下來。胡德濟派人告訴李文忠:敵兵氣勢強盛,咱先不忙出戰,等大軍到來再行動。可李文忠冷笑道:“用兵在謀不在多!”接著拔劍下令:“敵軍多而驕,我軍少而精,以精銳對驕橫,必勝!諸位將士,那張士誠輜重堆積如山,此乃上天讓你們發財呢!努力幹!”

將士們被這番話激勵得無比熱血。正在這時,從東北方向飄來一股白氣,很快就彌漫于李文忠軍營的上空,古人對自然科學不怎麼懂,對這些詭異現象都極為驚恐,不知是吉是凶,李文忠下令占卜,結果是“必勝!”於是軍心大振!次日清晨,突然天降大霧,李文忠的部下們又有些驚慌,李文忠絲毫不為所動,他召集諸將對天發誓:“國家大事在此一舉,文忠不敢貪生而死於三軍之後!”接著李文忠下令其他將領率左右兩軍以配合,自己親率中軍對決敵軍主力!正巧此時,處州(今浙江麗水)的援軍趕到,全軍士氣大振,無不奮勇搏殺。

作戰中,張士誠的吳軍仗著人多勢眾層層推進,大霧逐漸消散,李文忠金盔金甲手握長槊從高處縱馬飛馳沖陣,後面還帶著數十名鐵甲騎士!吳軍的精銳騎兵反應極快,他們以排山倒海之勢把李文忠和他的騎士們團團圍住!可李文忠遇強更強,越殺越歡,他早就安排的好中路大部隊及左右兩軍趁勢一起衝擊,新城內的軍隊也擂鼓呐喊殺出,吳軍大潰逃散!

李文忠緊緊咬住不鬆口,愣是追殺出了數十裡地,斬首數萬,屍骸蔽野,溪水盡赤,還俘獲了將校六百,甲士三千,所得兵器糧草幾天都收不完,張士誠的愛將李伯昇僅以身免!捷報傳來,朱元璋大喜,下詔寶貝外甥班師回朝,設宴嘉獎犒勞數日,又賞賜禦衣名馬。自此,李文忠的神勇威震全軍,無人不服!這一年,乃元順帝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李文忠二十七歲,一枚熠熠發光的將星橫空出世。

第二年,朱元璋對張士誠發動決戰,李文忠奉命攻打杭州,張士誠的杭州守將潘元明不敢抵擋,開城投降。這潘元明居官多年,深通某些潛規則,他精心操辦了一場歡迎李文忠大軍的入城儀式,專門弄了些才藝雙絕的江南歌伎,于大道旁鶯聲燕舞盡顯婀娜,李文忠麾下那些常年不見女色的大兵們哪見過這等場面,有些人還真被迷得如癡如醉,但李文忠的腦子非常清醒,他下令把美女們全部趕走,接著下令:擅入民居者死!他知道,紀律嚴明的軍隊會民心所向,他舅得天下,必須得民心!

李文忠命令下達沒幾天,一顆腦袋懸於杭州城門,眾人驚異之餘才知道,原來是一個士兵借了老百姓的一口鍋,被李文忠知道後給斬首了!杭州百姓無不誠心歸附。

連環畫中的李文忠

削平各路軍閥後,朱元璋的戰刀直指他最痛恨的大元帝國,李文忠又踏上了新的征途,

他兵出雁門關(山西省朔州和代縣邊界),風捲殘雲,先擒元平章(地方高級長官)劉貼木,再擒元將脫列伯,斬首萬餘;接著兵出野狐嶺(河北張家口張北縣與萬全縣交界處),連戰連捷,望塵追跡,僅一日便攻破應昌(今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正藍旗境內)。

李文忠這一路上不但斬殺極多,而且是撿了美女撿寶貝,撿了寶貝撿動物,簡直是要啥有啥,收穫頗豐。原來那元朝皇帝逃命時扔下了妃子公主、扔下了玉璽玉帶、扔下了數不清的珍奇異寶、還扔下了成群的牛馬牲畜,向李文忠投降的元軍更是數不勝數。李文忠興奮地把這些戰利品獻給了朱元璋,朱元璋、加封外甥為左都督和曹國公,食祿三千石。

洪武五年春(1372年),三十四歲的李文忠第二次奉命遠征漠北,他依舊神速,追擊到阿魯渾河(今蒙古人民共和國首都烏蘭巴托西北)時,元朝太師蠻子哈剌章打算引誘明軍到陌生的荒涼地帶再圍殲!雖然元軍人多勢眾補給充足,明軍勢孤力單疲憊至極且口糧很少,但李文忠全然不懼,他頭一個沖入敵陣,其餘明軍將士緊隨其後投入廝殺!作戰中,李文忠的坐騎中箭,可他和元軍短兵步戰,接著換馬又繼續奔擊……此戰滅數萬元軍,蠻子哈剌章率軍逃竄。李文忠乘勝追殺,一直追到稱海(今蒙古哈拉烏斯湖)才返回。

洪武六年(1373年),李文忠在北平、山西邊境,爆踹了北元軍隊(“北元”,即元朝殘餘被趕回蒙古老家後建立的政權)。第二年(1374年),李文忠進行了最後一次遠征,率軍拿下大寧、高州二城(今內蒙古赤峰市東南),斬殺了北元宗王朵朵失裡,又追擊到氊帽山(今內蒙古阿拉善左旗),砍殺了元魯王。兩位蒙古王爺的妃子全被明軍俘虜。

天下太平後,自幼便喜愛讀書的李文忠開始了他的“文人”生活,他博覽群書,吟詩作對,又拜諸大儒為師。但沒多久,朱元璋掀起了屠殺功臣的腥風血雨,李文忠直言勸諫,數次忤逆龍鱗,朱元璋氣得不輕。後來朱元璋因日本藐視明朝打算收拾日本,李文忠再度站出來對皇帝耐心勸諫,歷數征討日本的各種壞處,說千萬不要因為頭腦發熱輕易開戰,以免給新生的大明朝帶來不穩。

朱元璋接受了李文忠的勸諫,但李文忠總和他唱反調的行為讓他越想越想氣,殘暴多疑的舅舅決定幹掉這個討厭的外甥!值得李文忠慶倖的是,他有一個殘暴的舅舅,卻有一個溫柔嫻淑通曉大義的舅媽——馬皇后。馬皇后懇請朱元璋看在李文忠赫赫戰功又是陛下外甥和養子的份上,饒其一命。朱元璋雖然脾氣惡劣,但很聽馬皇后的,終於放了李文忠一條生路。不過李文忠還是被朱元璋臭駡了一頓,並被削去了職位。

馬皇后

經此一事,李文忠的精神遭到沉重打擊。洪武十六年冬(1383年),李文忠憂鬱成疾,第二年三月就病逝了,年僅四十六歲。朱元璋懷疑李文忠是被人毒死的,便把看護李文忠的人貶官,給李文忠看病的醫生及妻兒全部斬首,並親自作文祭奠,追封為岐陽王,諡號武靖。

不過李文忠的死實在蹊蹺,朱元璋在其死後的殺戮也挺詭異,後人便懷疑這全是朱元璋策劃的:他先毒死李文忠後又嫁禍他人。當然這只是一家之言。李文忠之死已成歷史迷案。

“氣量沉宏,人莫測其際。臨陣踔厲風發,遇大敵益壯……通曉經義,寫詩歌雄峻可觀。”這是史家對李文忠的經典評價。在大明開國功臣廟的排行榜中,李文忠排名第三,僅次於徐達和常遇春。至今南京仍有岐陽王陵園,已和明孝陵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李文忠去世的短短十五年後,朱元璋的四子燕王朱棣造反奪權,李文忠之子李景隆效忠建文帝朱允炆(朱元璋的孫子),率軍抵擋,但他沒有繼承他爹的軍事才幹,被朱棣打得屁滾尿流,最終投降。這些後事,無論是朱元璋還是李文忠,誰都沒有料到。

本文為李萌獨家撰寫,喜歡的,記得訂閱本頭條號。

正在這時,從東北方向飄來一股白氣,很快就彌漫于李文忠軍營的上空,古人對自然科學不怎麼懂,對這些詭異現象都極為驚恐,不知是吉是凶,李文忠下令占卜,結果是“必勝!”於是軍心大振!次日清晨,突然天降大霧,李文忠的部下們又有些驚慌,李文忠絲毫不為所動,他召集諸將對天發誓:“國家大事在此一舉,文忠不敢貪生而死於三軍之後!”接著李文忠下令其他將領率左右兩軍以配合,自己親率中軍對決敵軍主力!正巧此時,處州(今浙江麗水)的援軍趕到,全軍士氣大振,無不奮勇搏殺。

作戰中,張士誠的吳軍仗著人多勢眾層層推進,大霧逐漸消散,李文忠金盔金甲手握長槊從高處縱馬飛馳沖陣,後面還帶著數十名鐵甲騎士!吳軍的精銳騎兵反應極快,他們以排山倒海之勢把李文忠和他的騎士們團團圍住!可李文忠遇強更強,越殺越歡,他早就安排的好中路大部隊及左右兩軍趁勢一起衝擊,新城內的軍隊也擂鼓呐喊殺出,吳軍大潰逃散!

李文忠緊緊咬住不鬆口,愣是追殺出了數十裡地,斬首數萬,屍骸蔽野,溪水盡赤,還俘獲了將校六百,甲士三千,所得兵器糧草幾天都收不完,張士誠的愛將李伯昇僅以身免!捷報傳來,朱元璋大喜,下詔寶貝外甥班師回朝,設宴嘉獎犒勞數日,又賞賜禦衣名馬。自此,李文忠的神勇威震全軍,無人不服!這一年,乃元順帝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李文忠二十七歲,一枚熠熠發光的將星橫空出世。

第二年,朱元璋對張士誠發動決戰,李文忠奉命攻打杭州,張士誠的杭州守將潘元明不敢抵擋,開城投降。這潘元明居官多年,深通某些潛規則,他精心操辦了一場歡迎李文忠大軍的入城儀式,專門弄了些才藝雙絕的江南歌伎,于大道旁鶯聲燕舞盡顯婀娜,李文忠麾下那些常年不見女色的大兵們哪見過這等場面,有些人還真被迷得如癡如醉,但李文忠的腦子非常清醒,他下令把美女們全部趕走,接著下令:擅入民居者死!他知道,紀律嚴明的軍隊會民心所向,他舅得天下,必須得民心!

李文忠命令下達沒幾天,一顆腦袋懸於杭州城門,眾人驚異之餘才知道,原來是一個士兵借了老百姓的一口鍋,被李文忠知道後給斬首了!杭州百姓無不誠心歸附。

連環畫中的李文忠

削平各路軍閥後,朱元璋的戰刀直指他最痛恨的大元帝國,李文忠又踏上了新的征途,

他兵出雁門關(山西省朔州和代縣邊界),風捲殘雲,先擒元平章(地方高級長官)劉貼木,再擒元將脫列伯,斬首萬餘;接著兵出野狐嶺(河北張家口張北縣與萬全縣交界處),連戰連捷,望塵追跡,僅一日便攻破應昌(今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正藍旗境內)。

李文忠這一路上不但斬殺極多,而且是撿了美女撿寶貝,撿了寶貝撿動物,簡直是要啥有啥,收穫頗豐。原來那元朝皇帝逃命時扔下了妃子公主、扔下了玉璽玉帶、扔下了數不清的珍奇異寶、還扔下了成群的牛馬牲畜,向李文忠投降的元軍更是數不勝數。李文忠興奮地把這些戰利品獻給了朱元璋,朱元璋、加封外甥為左都督和曹國公,食祿三千石。

洪武五年春(1372年),三十四歲的李文忠第二次奉命遠征漠北,他依舊神速,追擊到阿魯渾河(今蒙古人民共和國首都烏蘭巴托西北)時,元朝太師蠻子哈剌章打算引誘明軍到陌生的荒涼地帶再圍殲!雖然元軍人多勢眾補給充足,明軍勢孤力單疲憊至極且口糧很少,但李文忠全然不懼,他頭一個沖入敵陣,其餘明軍將士緊隨其後投入廝殺!作戰中,李文忠的坐騎中箭,可他和元軍短兵步戰,接著換馬又繼續奔擊……此戰滅數萬元軍,蠻子哈剌章率軍逃竄。李文忠乘勝追殺,一直追到稱海(今蒙古哈拉烏斯湖)才返回。

洪武六年(1373年),李文忠在北平、山西邊境,爆踹了北元軍隊(“北元”,即元朝殘餘被趕回蒙古老家後建立的政權)。第二年(1374年),李文忠進行了最後一次遠征,率軍拿下大寧、高州二城(今內蒙古赤峰市東南),斬殺了北元宗王朵朵失裡,又追擊到氊帽山(今內蒙古阿拉善左旗),砍殺了元魯王。兩位蒙古王爺的妃子全被明軍俘虜。

天下太平後,自幼便喜愛讀書的李文忠開始了他的“文人”生活,他博覽群書,吟詩作對,又拜諸大儒為師。但沒多久,朱元璋掀起了屠殺功臣的腥風血雨,李文忠直言勸諫,數次忤逆龍鱗,朱元璋氣得不輕。後來朱元璋因日本藐視明朝打算收拾日本,李文忠再度站出來對皇帝耐心勸諫,歷數征討日本的各種壞處,說千萬不要因為頭腦發熱輕易開戰,以免給新生的大明朝帶來不穩。

朱元璋接受了李文忠的勸諫,但李文忠總和他唱反調的行為讓他越想越想氣,殘暴多疑的舅舅決定幹掉這個討厭的外甥!值得李文忠慶倖的是,他有一個殘暴的舅舅,卻有一個溫柔嫻淑通曉大義的舅媽——馬皇后。馬皇后懇請朱元璋看在李文忠赫赫戰功又是陛下外甥和養子的份上,饒其一命。朱元璋雖然脾氣惡劣,但很聽馬皇后的,終於放了李文忠一條生路。不過李文忠還是被朱元璋臭駡了一頓,並被削去了職位。

馬皇后

經此一事,李文忠的精神遭到沉重打擊。洪武十六年冬(1383年),李文忠憂鬱成疾,第二年三月就病逝了,年僅四十六歲。朱元璋懷疑李文忠是被人毒死的,便把看護李文忠的人貶官,給李文忠看病的醫生及妻兒全部斬首,並親自作文祭奠,追封為岐陽王,諡號武靖。

不過李文忠的死實在蹊蹺,朱元璋在其死後的殺戮也挺詭異,後人便懷疑這全是朱元璋策劃的:他先毒死李文忠後又嫁禍他人。當然這只是一家之言。李文忠之死已成歷史迷案。

“氣量沉宏,人莫測其際。臨陣踔厲風發,遇大敵益壯……通曉經義,寫詩歌雄峻可觀。”這是史家對李文忠的經典評價。在大明開國功臣廟的排行榜中,李文忠排名第三,僅次於徐達和常遇春。至今南京仍有岐陽王陵園,已和明孝陵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李文忠去世的短短十五年後,朱元璋的四子燕王朱棣造反奪權,李文忠之子李景隆效忠建文帝朱允炆(朱元璋的孫子),率軍抵擋,但他沒有繼承他爹的軍事才幹,被朱棣打得屁滾尿流,最終投降。這些後事,無論是朱元璋還是李文忠,誰都沒有料到。

本文為李萌獨家撰寫,喜歡的,記得訂閱本頭條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