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古代5大打虎英雄,李逵排第四,武松排第三,第一名十幾歲就打虎

提起打虎英雄,咱們首先想到的肯定就是武松,畢竟一部《水滸傳》作為四大名著之一,可以說是家喻戶曉,而其中這武松算是絕對的主角之一,施耐庵花在他身上的筆墨不比其他任何一個梁山好漢少,

而他這打虎的橋段也是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不過小編搜集了不少資料,發現歷史上打虎的人還真不少,提了其中最牛的5位,武松在五人中僅排第三,第二名是個儒生,而第一名則是與項羽齊名之人。

NO.5 卞莊子

相比起武松和李逵,卞莊子這個名字應該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都比較陌生,他一次性就殺了兩隻虎,不過這打虎的過程卻顯得有些“卑鄙”了,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是一種智慧。當時卞莊子要去沙湖,旅店裡的童僕則勸說他,說是這兩隻虎在搶食,兩虎相爭必有一死一傷,他可以等到兩虎鬥完再去撿漏。於是卞莊子就照做了,果不其然,他去的時候,更小的那只虎已經死了,而他刺死了大虎,這人殺虎可以算是智鬥,故排在第五。

NO.4 李逵

李逵和武松一樣,同出自《水滸傳》一書,可你也許會奇怪了,同樣是打虎,為何人們提到打虎就想到武松,

而不會想到他李逵呢?其實你看這黑旋風打虎的過程就明白了,武松打虎那是喝了酒之後徒手打的,李逵雖然雖然殺了4只虎,但他卻是用刀砍得,再說他母親被吃了,這人還有點兒憤怒屬性的加成,所以他打虎的事蹟也不值得掛在嘴邊吹噓。

NO.3 武松

(武松劇照)

武二爺來了,當年在景陽岡喝得爛醉之後,大蟲襲來,他手無寸鐵,居然生生將老虎打死了,這拳腳功夫著實令人佩服,不過打完虎後,他自己也精疲力竭了,鑒於大家對於武松都非常熟悉,蠢哥就不過多贅述了,還是說說這前兩位憑啥排在武松前面把。

NO.2 子路

(子路劇照)

子路?這不是孔子的弟子之一嗎?你只知他是孔子弟子,卻不知他曾經也打過虎,他雖拜入孔子門下,但也是個勇武之人。一天,子路隨孔子遊玩,孔子感覺口渴,就讓子路去弄點水來,結果子路進了山裡卻遇上了老虎,他也絲毫不慫,直接把老虎打死了,還以虎尾來質問孔子:“你名知山有虎,還要我向虎山行。”說罷就想拿石頭砸死孔子,

而孔子則不緊不慢的說:“智者殺人用墨,中者殺人用嘴,愚者殺人用石。”這才讓子路羞愧難當。他能夠排在武松前面正是因為他的儒生身份,一儒生都能三下五除二的殺虎,你服不服。

NO.1 李存孝

(李存孝劇照)

常言道“王不過項,將不過李”,“項”自然是項羽,而“李”就是李存孝了,他何德何能與項羽齊名呢?其實用它這打虎的經歷就能夠解釋了。據史料記載,這哥們出生3個月後就能走路,3歲就能搬起百斤重的石頭,5歲能搬300斤重的石頭,也不知古人是否有吹噓的成分在裡面。在他十幾歲時,為了救自己的父親,打死一隻惡虎,至今還有不少人以他打虎的形象做成窗花貼在窗戶上鎮宅,十幾歲的少年就能打虎,這哥們也是絕了。

所以這和項羽齊名的李存孝在所有打虎英雄中排在第一應該是毫無爭議的,即便是武松和子路也只能仰望啊!

而“李”就是李存孝了,他何德何能與項羽齊名呢?其實用它這打虎的經歷就能夠解釋了。據史料記載,這哥們出生3個月後就能走路,3歲就能搬起百斤重的石頭,5歲能搬300斤重的石頭,也不知古人是否有吹噓的成分在裡面。在他十幾歲時,為了救自己的父親,打死一隻惡虎,至今還有不少人以他打虎的形象做成窗花貼在窗戶上鎮宅,十幾歲的少年就能打虎,這哥們也是絕了。

所以這和項羽齊名的李存孝在所有打虎英雄中排在第一應該是毫無爭議的,即便是武松和子路也只能仰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