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學福田 趕黃浦 超上城”系列(十五)」對標找差,推進“活力、人文、服務、和諧、幸福挹江”建設

鼓樓微訊

公眾號ID:glwx1128

關注

對標找差

為落實省、市、區委關於對標找差創新實幹推動高品質發展的部署要求,

按照“學福田、趕黃浦、超上城”對標找差工作要求,挹江門街道主動對接,認真謀劃,聚焦產業發展、科技創新、城市建設與管理、民生保障、社會管理、党的建設等六個方面,開展向先進城區、先進街道學習趕超,全力推進地區經濟再突破再發展。

近年來,挹江門街道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一定的成績,街域經濟呈現良好態勢,城市宜居環境明顯改善,

居民滿意度再創新高,平安法治建設步伐穩健,基層黨建核心地位不斷凸顯。但與新形勢、新挑戰、新任務相比,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

近期,挹江門街道召開對標找差暨作風建設大會,主要領導與分管領導、科室長、社區書記簽訂一體化目標責任書,將對標找差工作納入全年目標任務進行考核推進。

對標街道

把蘇州工業園區唯亭街道作為產業發展、科技創新、民生保障的對標街道

把上海黃浦區南京東路街道作為民生保障和社會治理的對標街道

把杭州上城區南星街道作為城市建設與管理和党的建設的對標街道

會後,由街道工委書記帶隊,分管領導和科室長分成兩支對標找差考察團隊,

分赴上海黃浦區南京東路街道、蘇州工業園區唯亭街道和杭州上城區南星街道開展學習考察。

南京東路街道,地處上海市核心區域,被稱為上海的地理中心、行政中心、文化中心、商業商務中心、交通樞紐中心。

南星街道,位於杭州市上城區南部,轄區面積4.31平方公里,下轄8個居民委員會,戶籍人口4.6萬人,常住人口3.8萬人。

唯亭街道,是蘇州工業園區的北部城市副中心和生態門戶區,

位於蘇州市中心城區規劃範圍內東北部。下轄23個社區,總人口近30萬人。

此次考察學習,重點瞭解了唯亭街道“樓宇經濟”特色和高端產業發展,與南京東路街道探討商業商務中心建設和“國際安全社區”建設,向南星街道學習立體化城市管理網路建設和“紅色聯盟”區域化黨建、非公黨建綜合體建設的實踐路徑。

對標找差——挹江門街道將這樣做

主要目標

到2020年,街道經濟社會發展綜合指標力爭全區第一方陣,努力衝刺全區第一名;

經濟社會發展各項指標均進入全區第一方陣;

城市建設與管理、党的建設、社會管理和民生保障工作力爭創成南京市級以上有影響力的特色品牌。

聚焦稅源人才,推進活力挹江建設

01

強化服務理念,做好稅源人才工作

積極搭建企業與政府,企業與企業間聯繫溝通、互助共用的服務平臺。深入開展高企排查和申報服務工作,力爭申報數逐年遞增。加大科技型企業的引進和培育,做好專利申報政策補助工作。完善引才育才機制,大力引進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通過提供“保姆式”、“一站式”服務,凝聚一批帶成果、帶專案、帶團隊的高層次人才,不斷完善地區人才庫體系。

02

緊扣資源稟賦,推動新興產業發展

以轄區十大園區建設為抓手,著力發展三大核心產業。推動紅五月文化產業園改造升級,逐步提升園區品質。培育“小魚兒網”等總部型電子服務交易平臺,帶動商貿商務業向高端發展。

03

深化排查整治,營造安全發展環境

落實安全生產工作責任制,建立多級多層次的安全生產組織網路體系。深化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對危化品、建築施工、交通運輸、拆遷拆除施工、人員密集場所、六小行業等重點領域開展專項整治,確保地區安全事故“零發生”。

聚焦常態長效,推進人文挹江建設

01

抓專案建設提升地區環境

以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為突破口,重點做好老舊社區出新工程。以校門口、回龍橋等8條道路和街巷改造為契機,對轄區道路、店招店牌進行統一規範設置,徹底改變校門口片區形象,改善功能品質和地區面貌。以黑臭河治理為抓手,打造“排水暢通、水清岸綠、景觀和諧、人水相親”的城市水環境。

02

抓長效管理提升市容市貌

對照區委“乾淨整潔”、“十無”等工作要求,落實“門前三包”管理制度,推進老舊社區存量違建拆除工作,提升停車管理線上支援智慧化繳費率,不斷鞏固治理成果。

加快老舊社區物業管理進程,重點改善無物管社區環境,推進非市政設施管養工作,加強產權單位和居民自治管理改善社區環境,不斷取得管理新成效。

03

抓歷史文化恢復城市記憶

深入探究挹江門地區歷史文化底蘊,集中挖掘八字山、妙耳山、回龍橋等歷史文化資源,重點打造魯迅文化、紅色文化,通過恢復歷史記憶和人文記憶,重塑挹江門地區的城市印記。

聚焦民生保障,推進服務挹江建設

01

提升協商治理水準

以解決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為重點,依託居民議事協商小組、樓棟互助會等居民自組織,引導居民自治進社區、進院落、進樓棟,用“微自治”放射治理“大效應”,形成共同治理的社區居民自治新局面。

02

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積極推進居家養老服務,探索成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立上門養老服務隊伍,提供各類定制家政服務,力爭把全街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覆蓋率100%。

03

培育引進社會組織

04

推進特色社區建設

積極推動全科社工隊伍建設,做到一崗多職、一專多能。

加強社工管理和業務培訓,提升社工綜合素質修養。

積極打造鐘阜路1號文體活動中心,穩步推進模範西路社區、回龍橋社區特色社區建設。

繼續做好魯迅園“魯迅精神”、福建路“志願服務”、察哈爾路“延安精神”等特色社區建設,真正實現“一委一特、一居一品”。

聚焦法治建設,推進和諧挹江建設

01

繼續做好信訪維穩工作

協調推進朱家重點信訪積案的攻堅化解,為虹橋中心二期建設、金城花園道路等引發的群體性矛盾搭建溝通平臺。完善應急處置和化解預案方案,確保重大活動和重要敏感時期地區的社會穩定。

02

加強公眾安全感建設

鞏固大排查、大整治行動和出租房屋安全隱患排查整治效果,開展治安重點地區排查整治,以整治成效提升居民安全感滿意度。

整合平安志願者、社區保安和社區門衛等群防群治力量,不斷加大治安巡防力度。創新公眾安全感宣傳教育形式,不斷提升居民的參與率和知曉率。

03

推進法治街道創建工作

鞏固法治南京建設創建成果,在完善制度、規範運行和提升質效上狠下功夫,扎實推進法治街道創建工作。

開展“互聯網+法治宣傳”行動和“法潤鼓樓”系列普法活動,舉辦“法治講座進社區”系列宣講和法治文化宣傳廣場活動,發揮丁山社區法治文化生活體驗館示範引領作用,提升居民的法治思維。

聚焦党的建設,推進幸福挹江建設

01

夯實基層黨建基礎

發揮街道大工委作用,不斷深化區域化黨建,實現跨單位、跨行業、跨領域黨建的互聯互動、共駐共建。

深化“黨建示範社區”創建,啟動第二批示範社區創建工作。加速推進党群服務中心建設,發揮“黨代表工作室”、“黨群會客廳”、“挹事堂”等黨建平臺作用,探索黨建引領協商治理。

推進黨建統領“全要素”網格建設,將黨支部、黨小組建在網格,將黨群服務站點設在網格,切實推動群眾需求在網格發現,矛盾在網格化解、環境在網格整治、安全在網格防範、服務在網格開展。

02

實施“黨建+微幸福工程”

持續深化“微幸福工程”,按年度梳理微整治、微改造、微出新等微環境項目,微課堂、微故事等微活動專案,微網格、微組織等微管理專案,微心願、微溫暖等微公益項目。

發動駐區單位黨組織和在職黨員參與認領專案,實現駐區單位黨建與街道社區黨建有效聯動,共商區域發展,共抓基層黨建,共育先進文化,共同服務群眾,共建美好家園。

03

加強紀律和作風建設

緊盯“三大攻堅戰”落實情況,對“四風”問題、重點領域問題開展專項檢查。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實施細則精神,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堅決進行整治,強力落實監督執紀問責,奮力比學趕超,擴大工作成果。

對標找差,創新實幹

建設“活力、人文、服務、和諧、幸福挹江”

長按二維碼關注

努力衝刺全區第一名;

經濟社會發展各項指標均進入全區第一方陣;

城市建設與管理、党的建設、社會管理和民生保障工作力爭創成南京市級以上有影響力的特色品牌。

聚焦稅源人才,推進活力挹江建設

01

強化服務理念,做好稅源人才工作

積極搭建企業與政府,企業與企業間聯繫溝通、互助共用的服務平臺。深入開展高企排查和申報服務工作,力爭申報數逐年遞增。加大科技型企業的引進和培育,做好專利申報政策補助工作。完善引才育才機制,大力引進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通過提供“保姆式”、“一站式”服務,凝聚一批帶成果、帶專案、帶團隊的高層次人才,不斷完善地區人才庫體系。

02

緊扣資源稟賦,推動新興產業發展

以轄區十大園區建設為抓手,著力發展三大核心產業。推動紅五月文化產業園改造升級,逐步提升園區品質。培育“小魚兒網”等總部型電子服務交易平臺,帶動商貿商務業向高端發展。

03

深化排查整治,營造安全發展環境

落實安全生產工作責任制,建立多級多層次的安全生產組織網路體系。深化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對危化品、建築施工、交通運輸、拆遷拆除施工、人員密集場所、六小行業等重點領域開展專項整治,確保地區安全事故“零發生”。

聚焦常態長效,推進人文挹江建設

01

抓專案建設提升地區環境

以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為突破口,重點做好老舊社區出新工程。以校門口、回龍橋等8條道路和街巷改造為契機,對轄區道路、店招店牌進行統一規範設置,徹底改變校門口片區形象,改善功能品質和地區面貌。以黑臭河治理為抓手,打造“排水暢通、水清岸綠、景觀和諧、人水相親”的城市水環境。

02

抓長效管理提升市容市貌

對照區委“乾淨整潔”、“十無”等工作要求,落實“門前三包”管理制度,推進老舊社區存量違建拆除工作,提升停車管理線上支援智慧化繳費率,不斷鞏固治理成果。

加快老舊社區物業管理進程,重點改善無物管社區環境,推進非市政設施管養工作,加強產權單位和居民自治管理改善社區環境,不斷取得管理新成效。

03

抓歷史文化恢復城市記憶

深入探究挹江門地區歷史文化底蘊,集中挖掘八字山、妙耳山、回龍橋等歷史文化資源,重點打造魯迅文化、紅色文化,通過恢復歷史記憶和人文記憶,重塑挹江門地區的城市印記。

聚焦民生保障,推進服務挹江建設

01

提升協商治理水準

以解決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為重點,依託居民議事協商小組、樓棟互助會等居民自組織,引導居民自治進社區、進院落、進樓棟,用“微自治”放射治理“大效應”,形成共同治理的社區居民自治新局面。

02

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積極推進居家養老服務,探索成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立上門養老服務隊伍,提供各類定制家政服務,力爭把全街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覆蓋率100%。

03

培育引進社會組織

04

推進特色社區建設

積極推動全科社工隊伍建設,做到一崗多職、一專多能。

加強社工管理和業務培訓,提升社工綜合素質修養。

積極打造鐘阜路1號文體活動中心,穩步推進模範西路社區、回龍橋社區特色社區建設。

繼續做好魯迅園“魯迅精神”、福建路“志願服務”、察哈爾路“延安精神”等特色社區建設,真正實現“一委一特、一居一品”。

聚焦法治建設,推進和諧挹江建設

01

繼續做好信訪維穩工作

協調推進朱家重點信訪積案的攻堅化解,為虹橋中心二期建設、金城花園道路等引發的群體性矛盾搭建溝通平臺。完善應急處置和化解預案方案,確保重大活動和重要敏感時期地區的社會穩定。

02

加強公眾安全感建設

鞏固大排查、大整治行動和出租房屋安全隱患排查整治效果,開展治安重點地區排查整治,以整治成效提升居民安全感滿意度。

整合平安志願者、社區保安和社區門衛等群防群治力量,不斷加大治安巡防力度。創新公眾安全感宣傳教育形式,不斷提升居民的參與率和知曉率。

03

推進法治街道創建工作

鞏固法治南京建設創建成果,在完善制度、規範運行和提升質效上狠下功夫,扎實推進法治街道創建工作。

開展“互聯網+法治宣傳”行動和“法潤鼓樓”系列普法活動,舉辦“法治講座進社區”系列宣講和法治文化宣傳廣場活動,發揮丁山社區法治文化生活體驗館示範引領作用,提升居民的法治思維。

聚焦党的建設,推進幸福挹江建設

01

夯實基層黨建基礎

發揮街道大工委作用,不斷深化區域化黨建,實現跨單位、跨行業、跨領域黨建的互聯互動、共駐共建。

深化“黨建示範社區”創建,啟動第二批示範社區創建工作。加速推進党群服務中心建設,發揮“黨代表工作室”、“黨群會客廳”、“挹事堂”等黨建平臺作用,探索黨建引領協商治理。

推進黨建統領“全要素”網格建設,將黨支部、黨小組建在網格,將黨群服務站點設在網格,切實推動群眾需求在網格發現,矛盾在網格化解、環境在網格整治、安全在網格防範、服務在網格開展。

02

實施“黨建+微幸福工程”

持續深化“微幸福工程”,按年度梳理微整治、微改造、微出新等微環境項目,微課堂、微故事等微活動專案,微網格、微組織等微管理專案,微心願、微溫暖等微公益項目。

發動駐區單位黨組織和在職黨員參與認領專案,實現駐區單位黨建與街道社區黨建有效聯動,共商區域發展,共抓基層黨建,共育先進文化,共同服務群眾,共建美好家園。

03

加強紀律和作風建設

緊盯“三大攻堅戰”落實情況,對“四風”問題、重點領域問題開展專項檢查。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實施細則精神,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堅決進行整治,強力落實監督執紀問責,奮力比學趕超,擴大工作成果。

對標找差,創新實幹

建設“活力、人文、服務、和諧、幸福挹江”

長按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