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當孩子對你說“媽媽,我恨你”……

有時候,孩子的話對我們來說簡直是危言聳聽:

“沒有人喜歡我!”

“我什麼都不會做!”

“我快煩死了!”

“老師討厭我!”

“媽媽我恨你!”……

究竟是孩子遇到了大問題,還是他們的表達太過火?

很多寶媽寶爸都以為,孩子聽不懂大人的話;

殊不知,更多時候,是家長聽不懂孩子的話。

當一個五歲的孩子,

不小心打碎了喝牛奶的杯子,

然後開始尖叫著哭喊,

TA在表達什麼?

因為杯子打碎的過程和聲音而受到驚嚇?

在表達不知是否會被責駡的恐懼?

因為無法繼續喝牛奶而傷心?

還是因為打碎的是自己最喜歡的杯子而難過?

如果你一味地責備孩子“怎麼那麼不小心!”

你可能就永遠也聽不到孩子心裡想說的話了。

長此以往,親子關係必然出現裂痕,

因為你沒有聽懂孩子的心聲,親子“溝通”受阻。

下面的幾個片斷,相信所有的爸爸媽媽都不會陌生,我們試著來分析一下:孩子為什麼這麼說? TA究竟想表達什麼?當聽到孩子這麼說時,

我們該怎麼辦?有什麼需要注意的?

“媽媽,我恨你!”

他為什麼這樣說?通常情況下孩子都是在氣頭上才這麼說,比如你非要把他從遊樂場拽回家的時候。小一點的孩子找不到恰當的詞語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和情緒,所以“我恨你”僅僅是一種表示了他的不滿意程度的表達,而他真正想說的是:“你為什麼不讓我玩兒?氣死我啦!我不高興!”

你該怎麼辦?這個時候你不要被激怒。雖然這句話會讓你非常非常傷心,

但是你的孩子可能也會為自己脫口而出的這句話而震驚。而如果你一下子變得怒不可遏,孩子就會覺得原來媽媽這麼容易就能被打倒。所以,你應該儘量平靜地跟他說:“對不起,寶貝兒,媽媽知道你不高興,但是我們必須走。再有,媽媽不恨你,媽媽愛你。”

請注意:你應該為孩子說出這句話而高興,這聽上去有些不可思議,是吧?是這樣的,如果你希望和孩子之間建立親密、信任的關係,

就應該能夠接受他說出來的“我恨你”。當你給了他足夠的安全感,讓他敢於對你表達真實情感時,無論說出的是“我恨你”還是“我愛你”,你都應該感到欣慰。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我沒有朋友。”

他為什麼這樣說?他可能僅僅是今天過得不太開心,就好像你疲憊地從單位回來以後,抱怨“這個工作沒法幹了”是一樣的——這並不代表事實就是那樣,但是確實是一種真實的感受。一般來說,孩子抱怨沒有朋友時,往往是因為白天的某個小事件讓他覺得孤獨,比如說當他想參加“員警抓壞人”的遊戲時,其他的孩子說“我們的人手已經夠了!”

你該怎麼辦?不要嘗試出面調停,這會阻礙孩子自己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但是類似的問題可能會在今後的成長道路上經常遇到。你可以問問孩子具體情況,然後給他提些建議。比如建議他明天自己組織一場“反恐行動”,邀請小朋友們參加。如果你的孩子沒有受邀參加集體遊戲,你需要想辦法控制他的失落情緒。你可以告訴他,不是每個活動都會邀請每個人的,因為任何一項活動都需要控制人數的。

請注意:如果你的孩子確實經常被排斥在外,你需要充當發起人的角色,説明孩子組織一些活動。你也可以和幼稚園老師進行溝通,從另一個方面幫助他融入集體。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我不知道玩兒什麼。”

他為什麼這樣說?顯然,他有足夠的玩具,但是這是很多孩子都會遇到的情況,他們不知道怎麼玩兒,怎樣從中獲得快樂。今天的孩子被安排做太多的事情,各種各樣的社會活動、參加親子班、每個週末的興趣小組……所以,當只剩下他們自己的時候,他們似乎不知道該做些什麼了。

你該怎麼辦?你可以給他一些建議,比如用積木搭幼稚園,或者把半途而廢的拼圖完成。但是請讓他自己來決定到底做什麼。不要每件事情都陪他一起做,那樣他只能越來越依賴你,抱怨越來越多。即使孩子對於你讓他自己玩兒表現得很不滿意,你也要堅持告訴他:“媽媽現在沒有時間,你需要自己玩兒二十分鐘。”然後你可以偷偷觀察他是不是真的那麼無聊。但是,如果孩子最終的解決辦法是打開電視,你就必須要阻止了,這種對於現代產品的依賴,會讓孩子越來越不知道獨自在家的時間怎樣打發。

請注意:先自檢一下:你有沒有過一邊陪孩子玩兒,一邊抻著脖子看韓劇的時候。很多情況下,孩子說“我不知道玩兒什麼”通常是在試圖喚起你的注意。所以,你不必要求自己每天陪他玩兒上幾個小時,但必須告訴自己,只要陪他,就要投入全部精力。

“太難了,我不會!”

他為什麼這樣說?大多數孩子在開始一個新的遊戲或者接觸新事物之前都會有些膽怯,出於對未知的擔憂甚至恐懼。但是這個年齡的孩子並不會準確地說出“我怕我做不到”,所以他通常直接以“我不行”或者“我不會”來替代。

你該怎麼辦?你要做的是鼓勵而不是強迫。不要總對他說“你可以把任何事情都做得很好”之類的話,我們大人在遇到新情況的時候,都難免手忙腳亂,何況孩子。你可以告訴他,我們這一輩子必須面臨很多新遊戲、新環境、新朋友、新任務,沒有人能夠一上來就把所有的事情做好。你也可以給他講一些你小時候的有趣的甚至尷尬的“第一次”,那樣可以幫助孩子放輕鬆。

請注意:如果孩子遇到的並不是新問題,那麼他可能就是在為自己找藉口了。如果這樣,你就應該溫柔地戳破他的小面具。比如當他說:“我不能彈鋼琴了,我恐怕已經忘了怎麼彈了。”你就可以問他:“你以前從來沒有忘記過,你怎麼知道這一次一定會忘記呢?”萬事開頭難,對於孩子來說,能突破第一關,也就沒有什麼值得憂慮的了。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我肚子疼!”

他為什麼這樣說?我們可能都發現了,如果第二天有比賽、演出或者小測驗的話,孩子通常會在頭一天的晚上鬧些小毛病,其實這是緊張情緒在作怪。當然還有可能就是你的孩子想打退堂鼓了,但是又擔心你會責怪他,所以就耍些小聰明試圖蒙混過關。

你該怎麼辦?不要武斷地認為孩子的疼痛一定是想像出來的,通常來說,當小孩情緒不穩定的時候,他們的身體會相應地表現出一些徵兆,比如說在緊張的時候感到胃疼。你可以對他說:“寶貝兒,是不是特別難受?還有哪裡也不舒服嗎?”你的關切可以緩解他的不適,並且幫助他慢慢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如果孩子是因為第二天的比賽或者演出而頓生不適,你不要輕易應允他的退出,鼓勵他失敗了也沒關係,可以一次一次地來。如果孩子是想逃避小測驗,你應該陪他重新溫習一下可能需要的知識,説明他建立信心。

請注意:想一下會不會是孩子的“學習任務”太重了?可能他確實對美術和游泳都感興趣,但是它們都需要孩子的精力和時間,現在孩子可能有些想退卻了。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老師討厭我!”

他為什麼這樣說?孩子說這句話的時候,通常充滿了沮喪。也許是他今天在幼稚園的表現不好,比如老師提問的時候他沒有回答上來,或者他又是最後一個吃完晚餐,也許是他因為在教室裡追跑打鬧被老師批評了。

你該怎麼辦?先聽聽孩子怎麼描述整件事,然後細心詢問他一些問題:“你為什麼認為老師討厭你?老師說這句話之前你都做了什麼?她以前曾經這樣說過嗎?”不要過份糾纏於“討厭”這個詞,然後著急地跟孩子解釋:“李老師不可能討厭你,所有人都會喜歡你的。”你這樣說,很可能會導致孩子不再想和你說什麼,更不要說今後去尋找更加妥帖的用詞了。

如果孩子認為老師討厭他是因為他確實做錯了一些事情,比如他在幼稚園打小朋友了,那麼你應該幫助老師繼續進行教育。你可以告訴孩子:“孩子,如果有人打你,你是不是也希望老師能夠幫助你呢?”如果孩子認為老師討厭他,是因為今天老師挑他去做了他最不喜歡的遊戲,那麼你應該告訴孩子,老師是在幫助他做一些他應該做的事情。

請注意:如果孩子持續不斷地抱怨老師,你最好能夠和老師取得聯繫,瞭解幼稚園裡到底發生了什麼。

孩子講話時,除了注意他的言語、傾聽他字裡行間的意思之外,父母還應該敏銳地注意到孩子聲調、面部表情、動作、姿勢的變化等,想一想孩子希望告訴自己什麼,也可以提出一些問題,來識別或弄清孩子的行為動機或基本情緒。

父母傾聽孩子的言外之意時,既要注意孩子一方的線索,也要加強自己的直覺。而這種直覺的建立,是在充分瞭解孩子的基礎之上形成的,最重要的途徑,便是傾聽孩子的說話和促使孩子進行表達。因為,傾聽是瞭解孩子語言所代表的資訊的活動過程。以下這些聆聽可以使你更容易瞭解孩子的言外之意:

1、鼓勵孩子完整地表達

開始和孩子交談時,需要向他們提出明確的要求。為了使孩子的談話持續下去,要用一些鼓勵的詞:如“嗯”、“我懂了”,也可以提一些簡單的問題進一步引導孩子。在結束談話之前,讓孩子詳述某一問題的情景,儘量描述它的細節。

2.留一些時間給孩子

在孩子的生活中,有時需要母親或父親,特別是母親在他身邊聽他講話。當孩子經歷著內心的失敗、創傷或有失望情緒時,他們特別需要溫情的安慰。孩子也很想知道他們的父母在分享他們的好消息時的心情。父母應使孩子感到你不是由於忙或急著做其他的事,而無暇聽他們說話。

3.提供與他們單獨接觸的機會

一個好的傾聽者,必須集中注意力,選擇一天不忙的時間和安靜的地點,聽孩子說話。在這段時間,用眼睛注視著孩子,表示是真心在與他接觸。作為父母,每天都要為孩子提供與他們單獨接觸的機會,哪怕只用幾分鐘。比如你可以對孩子說:“我們一起散會兒步。”或者說:“讓我們到小房間去單獨在一起談談。”

4.父母要利用有限的行為語言

行為語言也是父母向孩子傳達資訊的一種重要的方式。許多父母仍然不知道怎樣利用自己的行為向孩子表示“我在聽呢,我感興趣,我在注意。”有幾種主要信號可以表示對孩子的注意:面向孩子,與孩子緊挨著坐,身體豎直或向孩子傾斜,眼睛互相接觸,用慈愛的目光注視著孩子。此外,應當避免緊張,並表示興趣,面部表情和聲調都是和藹的。

5.引導孩子準確反映情感

有一個極為有效的傾聽技巧,是要使自己成為孩子感情的一面鏡子。父母應用語言説明孩子反映他們的感受,特別是幼小的孩子,不會說出他們的感受,不能像成人那樣表達自己的感情。當父母認為孩子的感情是正常的、合理的,回避評價或回避壓制他的感情時,你可以幫助他承認而不是否認這種感情。當消極的感情得到承認和表達後,將會擺脫其強烈性,為更積極的和建設性的解決方法開闢道路。因此,父母對孩子的感情應作出有意識的努力。

6.父母要幫孩子完整地表達

傾聽是父母幫助孩子對自己內心活動和感受比較深入理解的過程。在傾聽過程中,通過父母的詞語對孩子的敘述加以解釋和說明,可以幫助他們弄清楚自己所表示的意思。在解釋時,要多運用詞彙,盡可能幫助孩子把自己想說的話,準確、清楚地表達出來。

7.父母要設身處地地為孩子著想

一個好的傾聽者,最重要的技巧是擺脫自己對問題的思想和感情,設身處地地想他人在經歷著什麼。有了這種技巧就能感覺到孩子情緒的波動,並將自己符合實際的看法告訴孩子。

總之,傾聽是溝通的一個有效手段,只有當你善於傾聽孩子的心聲,聽懂孩子的言外之音,你才有可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其他的孩子說“我們的人手已經夠了!”

你該怎麼辦?不要嘗試出面調停,這會阻礙孩子自己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但是類似的問題可能會在今後的成長道路上經常遇到。你可以問問孩子具體情況,然後給他提些建議。比如建議他明天自己組織一場“反恐行動”,邀請小朋友們參加。如果你的孩子沒有受邀參加集體遊戲,你需要想辦法控制他的失落情緒。你可以告訴他,不是每個活動都會邀請每個人的,因為任何一項活動都需要控制人數的。

請注意:如果你的孩子確實經常被排斥在外,你需要充當發起人的角色,説明孩子組織一些活動。你也可以和幼稚園老師進行溝通,從另一個方面幫助他融入集體。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我不知道玩兒什麼。”

他為什麼這樣說?顯然,他有足夠的玩具,但是這是很多孩子都會遇到的情況,他們不知道怎麼玩兒,怎樣從中獲得快樂。今天的孩子被安排做太多的事情,各種各樣的社會活動、參加親子班、每個週末的興趣小組……所以,當只剩下他們自己的時候,他們似乎不知道該做些什麼了。

你該怎麼辦?你可以給他一些建議,比如用積木搭幼稚園,或者把半途而廢的拼圖完成。但是請讓他自己來決定到底做什麼。不要每件事情都陪他一起做,那樣他只能越來越依賴你,抱怨越來越多。即使孩子對於你讓他自己玩兒表現得很不滿意,你也要堅持告訴他:“媽媽現在沒有時間,你需要自己玩兒二十分鐘。”然後你可以偷偷觀察他是不是真的那麼無聊。但是,如果孩子最終的解決辦法是打開電視,你就必須要阻止了,這種對於現代產品的依賴,會讓孩子越來越不知道獨自在家的時間怎樣打發。

請注意:先自檢一下:你有沒有過一邊陪孩子玩兒,一邊抻著脖子看韓劇的時候。很多情況下,孩子說“我不知道玩兒什麼”通常是在試圖喚起你的注意。所以,你不必要求自己每天陪他玩兒上幾個小時,但必須告訴自己,只要陪他,就要投入全部精力。

“太難了,我不會!”

他為什麼這樣說?大多數孩子在開始一個新的遊戲或者接觸新事物之前都會有些膽怯,出於對未知的擔憂甚至恐懼。但是這個年齡的孩子並不會準確地說出“我怕我做不到”,所以他通常直接以“我不行”或者“我不會”來替代。

你該怎麼辦?你要做的是鼓勵而不是強迫。不要總對他說“你可以把任何事情都做得很好”之類的話,我們大人在遇到新情況的時候,都難免手忙腳亂,何況孩子。你可以告訴他,我們這一輩子必須面臨很多新遊戲、新環境、新朋友、新任務,沒有人能夠一上來就把所有的事情做好。你也可以給他講一些你小時候的有趣的甚至尷尬的“第一次”,那樣可以幫助孩子放輕鬆。

請注意:如果孩子遇到的並不是新問題,那麼他可能就是在為自己找藉口了。如果這樣,你就應該溫柔地戳破他的小面具。比如當他說:“我不能彈鋼琴了,我恐怕已經忘了怎麼彈了。”你就可以問他:“你以前從來沒有忘記過,你怎麼知道這一次一定會忘記呢?”萬事開頭難,對於孩子來說,能突破第一關,也就沒有什麼值得憂慮的了。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我肚子疼!”

他為什麼這樣說?我們可能都發現了,如果第二天有比賽、演出或者小測驗的話,孩子通常會在頭一天的晚上鬧些小毛病,其實這是緊張情緒在作怪。當然還有可能就是你的孩子想打退堂鼓了,但是又擔心你會責怪他,所以就耍些小聰明試圖蒙混過關。

你該怎麼辦?不要武斷地認為孩子的疼痛一定是想像出來的,通常來說,當小孩情緒不穩定的時候,他們的身體會相應地表現出一些徵兆,比如說在緊張的時候感到胃疼。你可以對他說:“寶貝兒,是不是特別難受?還有哪裡也不舒服嗎?”你的關切可以緩解他的不適,並且幫助他慢慢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如果孩子是因為第二天的比賽或者演出而頓生不適,你不要輕易應允他的退出,鼓勵他失敗了也沒關係,可以一次一次地來。如果孩子是想逃避小測驗,你應該陪他重新溫習一下可能需要的知識,説明他建立信心。

請注意:想一下會不會是孩子的“學習任務”太重了?可能他確實對美術和游泳都感興趣,但是它們都需要孩子的精力和時間,現在孩子可能有些想退卻了。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老師討厭我!”

他為什麼這樣說?孩子說這句話的時候,通常充滿了沮喪。也許是他今天在幼稚園的表現不好,比如老師提問的時候他沒有回答上來,或者他又是最後一個吃完晚餐,也許是他因為在教室裡追跑打鬧被老師批評了。

你該怎麼辦?先聽聽孩子怎麼描述整件事,然後細心詢問他一些問題:“你為什麼認為老師討厭你?老師說這句話之前你都做了什麼?她以前曾經這樣說過嗎?”不要過份糾纏於“討厭”這個詞,然後著急地跟孩子解釋:“李老師不可能討厭你,所有人都會喜歡你的。”你這樣說,很可能會導致孩子不再想和你說什麼,更不要說今後去尋找更加妥帖的用詞了。

如果孩子認為老師討厭他是因為他確實做錯了一些事情,比如他在幼稚園打小朋友了,那麼你應該幫助老師繼續進行教育。你可以告訴孩子:“孩子,如果有人打你,你是不是也希望老師能夠幫助你呢?”如果孩子認為老師討厭他,是因為今天老師挑他去做了他最不喜歡的遊戲,那麼你應該告訴孩子,老師是在幫助他做一些他應該做的事情。

請注意:如果孩子持續不斷地抱怨老師,你最好能夠和老師取得聯繫,瞭解幼稚園裡到底發生了什麼。

孩子講話時,除了注意他的言語、傾聽他字裡行間的意思之外,父母還應該敏銳地注意到孩子聲調、面部表情、動作、姿勢的變化等,想一想孩子希望告訴自己什麼,也可以提出一些問題,來識別或弄清孩子的行為動機或基本情緒。

父母傾聽孩子的言外之意時,既要注意孩子一方的線索,也要加強自己的直覺。而這種直覺的建立,是在充分瞭解孩子的基礎之上形成的,最重要的途徑,便是傾聽孩子的說話和促使孩子進行表達。因為,傾聽是瞭解孩子語言所代表的資訊的活動過程。以下這些聆聽可以使你更容易瞭解孩子的言外之意:

1、鼓勵孩子完整地表達

開始和孩子交談時,需要向他們提出明確的要求。為了使孩子的談話持續下去,要用一些鼓勵的詞:如“嗯”、“我懂了”,也可以提一些簡單的問題進一步引導孩子。在結束談話之前,讓孩子詳述某一問題的情景,儘量描述它的細節。

2.留一些時間給孩子

在孩子的生活中,有時需要母親或父親,特別是母親在他身邊聽他講話。當孩子經歷著內心的失敗、創傷或有失望情緒時,他們特別需要溫情的安慰。孩子也很想知道他們的父母在分享他們的好消息時的心情。父母應使孩子感到你不是由於忙或急著做其他的事,而無暇聽他們說話。

3.提供與他們單獨接觸的機會

一個好的傾聽者,必須集中注意力,選擇一天不忙的時間和安靜的地點,聽孩子說話。在這段時間,用眼睛注視著孩子,表示是真心在與他接觸。作為父母,每天都要為孩子提供與他們單獨接觸的機會,哪怕只用幾分鐘。比如你可以對孩子說:“我們一起散會兒步。”或者說:“讓我們到小房間去單獨在一起談談。”

4.父母要利用有限的行為語言

行為語言也是父母向孩子傳達資訊的一種重要的方式。許多父母仍然不知道怎樣利用自己的行為向孩子表示“我在聽呢,我感興趣,我在注意。”有幾種主要信號可以表示對孩子的注意:面向孩子,與孩子緊挨著坐,身體豎直或向孩子傾斜,眼睛互相接觸,用慈愛的目光注視著孩子。此外,應當避免緊張,並表示興趣,面部表情和聲調都是和藹的。

5.引導孩子準確反映情感

有一個極為有效的傾聽技巧,是要使自己成為孩子感情的一面鏡子。父母應用語言説明孩子反映他們的感受,特別是幼小的孩子,不會說出他們的感受,不能像成人那樣表達自己的感情。當父母認為孩子的感情是正常的、合理的,回避評價或回避壓制他的感情時,你可以幫助他承認而不是否認這種感情。當消極的感情得到承認和表達後,將會擺脫其強烈性,為更積極的和建設性的解決方法開闢道路。因此,父母對孩子的感情應作出有意識的努力。

6.父母要幫孩子完整地表達

傾聽是父母幫助孩子對自己內心活動和感受比較深入理解的過程。在傾聽過程中,通過父母的詞語對孩子的敘述加以解釋和說明,可以幫助他們弄清楚自己所表示的意思。在解釋時,要多運用詞彙,盡可能幫助孩子把自己想說的話,準確、清楚地表達出來。

7.父母要設身處地地為孩子著想

一個好的傾聽者,最重要的技巧是擺脫自己對問題的思想和感情,設身處地地想他人在經歷著什麼。有了這種技巧就能感覺到孩子情緒的波動,並將自己符合實際的看法告訴孩子。

總之,傾聽是溝通的一個有效手段,只有當你善於傾聽孩子的心聲,聽懂孩子的言外之音,你才有可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