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火炬手”李秋喜點燃一把火,“行走的汾酒”將走出一個怎樣的未來?

文 | 酒業家記者 沈佩

4月24日,“根在杏花村 源遠且流長——行走的汾酒”2018汾酒文化大巡展啟動儀式在杏花村汾酒老作坊舉行,

取自6000年杏花村遺址的火種,在有著800年歷史的汾酒老作坊點燃火炬,這把火,燒出了中國酒文化的生生不息與代代傳承。

汾酒擁有6000年釀造歷史,其間從未間斷,源于它不斷向前行走,走出了一個“汾老大”,走出了一個“汾酒速度”,這次,汾酒賦予行走新的意義,它要走出一個新的市場,走出一個清香發展的新階段,

又或是走出一個全新的汾酒。

為什麼選擇汾酒老作坊?

“汾酒老作坊是汾酒的根,是汾酒誕生的地方,是中國酒文化的源頭,汾酒正是從這裡走出去,走出山西,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的。”在啟動儀式上,汾酒集團公司董事會秘書長張琰光對“行走的汾酒”進行解讀。

汾酒老作坊位於杏花村蘆家街上,早在2006年被評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被列入世界物質文化遺產預備名錄,

可謂是活著的文化遺產。對汾酒來說,這個地方有著重要的意義。

在這裡,釀出的汾酒,九次榮獲國內金獎,五次蟬聯“國家名酒”稱號,並見證了1949年中國共和國的誕生,成為第一國宴用酒;在這裡,杏花村汾酒人成立了中國白酒業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申請註冊了中國白酒業的第一枚商標——高粱穗酒……

更為難得的是,汾酒老作坊至今仍保留著用傳統的“前店後坊”式釀酒生產銷售,汾酒大師人工作業、古法釀造、小批量生產,每個環節都精工細作,釀出的酒各項指標更接近於特一級的完美數值,是汾酒精品,更是酒中極品。

昨天,當汾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秋喜把從杏花村釀酒遺址采來的火種帶到汾酒老作坊時,標誌著汾酒正式開始行走,

這不是一次簡單的火種採集和傳遞儀式,更象徵著中國酒文化的生生不息與代代傳承,代表著中國酒魂、汾酒文化的蓬勃活力。

行走四個重點城市,深挖省外市場

火炬傳遞儀式,是整個發佈會的重量級環節,李秋喜把剛剛點燃的火炬,傳遞給“行走的汾酒”汾酒文化大巡展第一站濟南站的代表,隨著火炬的傳遞,寓意著汾酒這個傳承文化的火炬手奔跑在新的道路上。

會上獲悉,在濟南站之後,汾酒火炬還將行走至河南鄭州、陝西西安和內蒙古呼和浩特等地,這四個城市,均是汾酒重點佈局市場,繼去年走進河南新蔡,打響省外行銷攻堅戰最後一槍後,汾酒加快省外市場開拓的腳步。

目前,汾酒四大板塊市場基本確立,在山西大本營市場外,還有以京津冀為根據地的華北板塊、以河南和山東為主的豫魯板塊、以陝西和內蒙古為主的西北板塊,對汾酒來說,未來要增強汾酒的體量和規模,拿下更大的省外市場是必然之舉。

從去年省外市場取得的成績來看,增長空間大有而為,比如河南市場,終端已實現區域全覆蓋,數量由原有的不足1萬家增長到近6萬餘家,而2018年1-2月,河南市場再次創下新高,同比增長93%。

在市場穩紮穩打外,加之“行走的汾酒”文化巡展活動直面消費者,汾酒今年在省外市場的表現值得期待。

行走的汾酒,開啟文化行銷新征程

在汾酒老作坊博物館參觀時,著名評論家、文化學者、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留意到,博物館展示的義泉湧汾酒獲得的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甲等大獎章證書上,左邊印有1492年發現美洲的哥倫布,右邊是1513年橫穿巴拿馬地峽的瓦斯科·巴爾波亞。“哥倫布和瓦斯科·巴爾波亞,都是人類歷史行走的重要人物,兩個人穿越歷史彙聚在一起,在汾酒老作坊凝視汾酒。”

張頤武表示,西方文明在大航海時代創造了輝煌文化,對人類產生重大影響,是人類歷史行走的重大時刻。“行走的汾酒”在兩個歷史行走者的凝視下,有更加重要的意義,是人類文化的巧妙交融,人類行走也從這裡重新出發。

“行走”是對汾酒文化的一個非常準確的描述,也是優秀文化所共有的一種特質:包含著過去,代表著我們的文化傳統;代表著當下,代表著我們的文化方向;“行走”也指向了未來,代表著我們的文化自信。汾酒集團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總經理、股份公司董事長、黨委副書記譚忠豹如是說。

去年,汾酒在市場上加速奔跑,跑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集團酒類收入實現 70.76 億元,完成國資委考核目標的 106.4%,同比增加 41.23%,酒類利潤實現 14.72 億元,完成國資委考核目標的 140.43%,同比增加 68.04%。

今年,汾酒在文化上開始行走。汾酒股份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常建偉曾說,我們有著6000年釀造歷史、1500年的成名史、800年的蒸餾史和300年的品牌史,我們最不缺真實生動有趣的故事,關鍵是要講好故事的能力,通過情景化、接地氣地生動闡述,去觸動消費者的神經末梢。

這一次,汾酒開啟觸動消費者神經末梢的新征程。不難看出,從“行走的汾酒”開始,汾酒將借勢傳統文化回歸,講好汾酒故事,搶佔更多消費者的心智。另外,汾酒能通過這次行走,讓更多人讀懂清香、讀懂汾酒。

對汾酒來說,未來要增強汾酒的體量和規模,拿下更大的省外市場是必然之舉。

從去年省外市場取得的成績來看,增長空間大有而為,比如河南市場,終端已實現區域全覆蓋,數量由原有的不足1萬家增長到近6萬餘家,而2018年1-2月,河南市場再次創下新高,同比增長93%。

在市場穩紮穩打外,加之“行走的汾酒”文化巡展活動直面消費者,汾酒今年在省外市場的表現值得期待。

行走的汾酒,開啟文化行銷新征程

在汾酒老作坊博物館參觀時,著名評論家、文化學者、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留意到,博物館展示的義泉湧汾酒獲得的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甲等大獎章證書上,左邊印有1492年發現美洲的哥倫布,右邊是1513年橫穿巴拿馬地峽的瓦斯科·巴爾波亞。“哥倫布和瓦斯科·巴爾波亞,都是人類歷史行走的重要人物,兩個人穿越歷史彙聚在一起,在汾酒老作坊凝視汾酒。”

張頤武表示,西方文明在大航海時代創造了輝煌文化,對人類產生重大影響,是人類歷史行走的重大時刻。“行走的汾酒”在兩個歷史行走者的凝視下,有更加重要的意義,是人類文化的巧妙交融,人類行走也從這裡重新出發。

“行走”是對汾酒文化的一個非常準確的描述,也是優秀文化所共有的一種特質:包含著過去,代表著我們的文化傳統;代表著當下,代表著我們的文化方向;“行走”也指向了未來,代表著我們的文化自信。汾酒集團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總經理、股份公司董事長、黨委副書記譚忠豹如是說。

去年,汾酒在市場上加速奔跑,跑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集團酒類收入實現 70.76 億元,完成國資委考核目標的 106.4%,同比增加 41.23%,酒類利潤實現 14.72 億元,完成國資委考核目標的 140.43%,同比增加 68.04%。

今年,汾酒在文化上開始行走。汾酒股份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常建偉曾說,我們有著6000年釀造歷史、1500年的成名史、800年的蒸餾史和300年的品牌史,我們最不缺真實生動有趣的故事,關鍵是要講好故事的能力,通過情景化、接地氣地生動闡述,去觸動消費者的神經末梢。

這一次,汾酒開啟觸動消費者神經末梢的新征程。不難看出,從“行走的汾酒”開始,汾酒將借勢傳統文化回歸,講好汾酒故事,搶佔更多消費者的心智。另外,汾酒能通過這次行走,讓更多人讀懂清香、讀懂汾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