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原茶葉交易分析:大名鼎鼎的老班章,是如何火起來的?

據載西元300年前後,今日老班章村所在地,就已是現老曼峨寨布朗族先民世居轄地,如今依然星羅棋佈在老班章村古茶園中生機勃發的千年喬木大茶樹,就是這一歷史變遷的見證。

據傳西元1476年,老班章村的哈尼族先祖——愛伲人,自毗鄰的格朗和山遷徙至此。慷慨的老曼峨寨布朗族先人,應到來的愛伲人請求,將老班章村周邊的山地、林木、田壩及已是數百年樹齡漫山遍野的大樹茶一併出讓給客居的愛伲人,為此老班章愛伲人自建寨先民直至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歲歲年年向老曼峨寨奉獻穀種及牲畜,以示世代不忘布朗族的恩典。

西元1800年前後及西元1950年左右,老班章村因人丁興旺,先後經歷二次人口遷出,其中60年前搬離的人群移居距老班章村一山之隔約20餘公里處生活,為區別於遷出地故取名“新班章”,稱老寨為“老班章。”

老班章號稱茶王,講究所謂的茶氣,純正血統的老班章茶氣是普洱茶中茶氣最足的一款茶品,

其特點是老班章是標準的大葉種茶,因此條索粗壯,芽頭肥壯且多絨毛,很少有其他茶區的茶有如此壯的條索、芽頭的。

老班章生態好、樹齡長,有強烈的山野氣韻,嗅散茶和茶餅有很突顯的古樹茶特有之香,香型似乎在蘭花香與花蜜香之間。

“班章”二字源自傣語:“巴渣”,意為:“一條魚”。漢語音譯為:“班章”。這就是班章的含義及新、老班章的由來。

老班章普洱茶產區的山頭名稱,“紅酒論酒莊,普洱講山頭”雲南普洱茶由於地理環境的不同所產茶的口感滋味也不同,從歷史上的茶馬古道開始便以山頭的名稱來界定特定口感的普洱茶。班章即西雙版納州猛海縣班章村委會下轄的老班章、新班章兩個村寨所產的雲南普洱茶,

老班章也叫下班章。

班章普洱茶的特點:

1、標準的大葉種茶,因此條索粗壯,芽頭肥壯且多絨毛。

2、有強烈的山野氣韻,嗅散茶和茶餅有很明顯的古樹茶特有之香,香型似乎在蘭花香與花蜜香之間。

3、香氣很強,在茶湯、葉底、杯底上都可以嗅到,

而且杯底留香比一般古樹茶更強更長久。

4、苦澀退化很快,一分鐘左右就轉而回甘,老班章是普洱中的霸王。

“老班章”號稱茶王,講究所謂的茶氣,純正血統的老班章茶氣是普洱茶中茶氣最足的一款茶品,老班章是標準的大葉種茶,因此條索粗壯,芽頭肥壯且多絨毛,很少有其他茶區的茶有如此壯的條索、芽頭的。老班章生長的生態環境好、樹齡長,有強烈的山野氣韻。

老班章長於山野,樹齡久遠,故而老班章的茶氣強,飲時可以感覺到,而且飲後手、腳、頭、背等會發熱微汗,當然這種發熱感因各人的身體感悟不同會有所差別。在正常投茶量的情況下可以沖泡十多道仍有香甜和回甘,且葉底也有老樹茶特有香氣,不會出現樹葉味。老班章葉底應該比較整齊,若非解餅時撬碎則應該葉、芽完整,而且葉、芽粗壯,三五年內的葉底黃綠色。

老班章長於山野,樹齡久遠,故而老班章的茶氣強,飲時可以感覺到,而且飲後手、腳、頭、背等會發熱微汗,當然這種發熱感因各人的身體感悟不同會有所差別。在正常投茶量的情況下可以沖泡十多道仍有香甜和回甘,且葉底也有老樹茶特有香氣,不會出現樹葉味。老班章葉底應該比較整齊,若非解餅時撬碎則應該葉、芽完整,而且葉、芽粗壯,三五年內的葉底黃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