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線天”多如牛毛,這裡號稱“正版”

距今1600多年前的東晉陶淵明,這位仙家仕途不得志後歸隱田園,

吟詩把酒,把自己整成了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搞了一堆田園詩一個“世外桃源”,弄得他身後的歷代人都心裡癢癢的,頻頻效仿,都要搞什麼自己的“世外桃源”。也難怪後人這樣,人生一世得意者有幾何?誰不是喜憂參半或是平平談談走完一生的行程。

福建永安於明景泰三年(1452年)設縣,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據永安城9公里處有一處古人留下的景觀叫桃源洞。

也不知道神州大地上有多少與“桃源”有關聯的,估計是罄竹難盡,但多是牽強附會,像永安市桃源洞這樣與古人有直接淵源的恐怕不多。

◎桃源洞的來歷

據記載,桃源洞古時山上長滿了栟櫚樹,歷史上因此又稱此為栟櫚山。唐朝時這裡就有寺廟存在,

南宋時,當朝宰相李綱與左正言鄧肅曾在此地把酒言歡。明朝萬曆年間,兩郡司馬陳源湛因為官場失意,萌發了隱居的念頭,在此捐錢修建了諸多樓臺亭閣,取“世外桃源、別有洞天”之意而取名桃源洞。

明崇禎三年(1630年)8月,明代“旅行大咖”徐霞客來到此地遊覽,被桃源洞碧水丹崖的景色所吸引,在其所著《徐霞客遊記》中作了記載,桃源洞從此聞名遐邇名號遠播。

進入景區後右側懸崖上面刻著“桃源洞口”四個大字,

這裡說是洞口,其實並沒有什麼真的洞口。這是因為兩邊的懸崖對峙,站在我們現在的位置,無論你從哪個角度上看它都像是一個天然的洞口。四個字是刻在離地面36米高懸崖之處,每個字2米見方,這是明朝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陳源湛題寫的,下麵還刻著一首《桃源洞》的七律詩:

介破巉岩一澗流,探奇乘漲弄扁舟。

懸崖高削千尋玉,

幽壑寒生六月秋。

點岫煙雲閑去住,忘機鷗鳥自沉浮。

武陵人遠桃空在,臨眺躊躇意未休。

◎進退兩難一線天

桃源洞本沒有洞,一線天是這裡的精華所在。不經歷風雨哪能彩虹;不穿行一線天就不知道什麼才是正版一線天。這裡的一線天才是被列入上海吉尼斯大世界紀錄的中國一線天。

國內有太多的一線天:太姥山的一線天、大別山的一線天、大金湖的一線天、武夷山的一線天、野三坡的一線天雖各有特點,共同點都是懸崖峭壁相對。桃源洞的一線天,是最令人驚歎的,它就好像是巨大的山體被從上而下劈開似的,僅留一條狹小的縫隙,被列為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石壁上寫著:最狹長的一線天,全長127米,高68米,階梯206個,最窄處只有40釐米。

徐霞客記載:“縫隙一線,上劈山巔,遠透山北,中不能容肩。”380年前,見多識廣的徐霞客就被這一道奇觀所征服。他在慨歎之餘,寫下了這麼一句話:“餘所見一線天數處,武夷、黃山、浮蓋,未曾見如此大而逼,遠而整者。”

徐大俠用大、逼、遠、整這四個字很形象地概括了一線天的巍峨。穿過一線天,就等於爬了10層樓,走進一線天,驚險、困難、壓迫、逼仄,讓你喘不過來氣。最窄處僅0.4米,寬不能容肩,你根本不可能正身前行,必然要側身挪步。“奇”、“險”也顧不上了,唯見頭上一線天光還能呼吸。退,讓人笑話死;進,心驚膽顫;穿越一線天后豁然開朗,如釋重負。一種征服感油然而生,說大了還有一種人生哲理在裡面。

穿越一線天時,雨絲從天空飄進石隙中,落在臉上,洗滌了那已惹塵埃的心弦,沐浴了乾涸的心田。這個過程你不要急著前行,慢慢揣摩慢慢回味,味道甘甜。在我們生命的旅程中,不也有過許多精彩的片斷和章節,當時只道是尋常,未加品味使從指縫間揮灑一空,多年後驀然回首,這才悵然若失。

征服了一線天,來到的桃源洞景區中最開闊的地方“望象台”。這裡可將栟櫚潭的景色盡收眼底,對岸的竹子青翠欲滴,栟櫚潭裡綠波蕩漾。有一處紅房子是南宋時左正言鄧肅的書院,當年他辭官回家在這裡隱居讀書,邀請被貶到沙縣任職的宰相李綱來此遊玩。

◎桃源,我永遠走不出你的視線

桃源洞上還駐過農民起義軍。當時沙縣人“鏟平王”鄧茂七揭竿而起,失敗遇難。他的侄子鄧伯孫帶領著剩下人馬退守到這裡,並修建了三道寨門。二道寨門外峭壁上刻有南宋宰相李綱游栟櫚山時賦詩二首,這是其中的一首:

栟櫚百里遠沙溪,水石稱為小武夷。

列岫籠煙紅削玉,澄潭浸月碧生漪。

猿猱飲水聯修臂,繆木連雲擁老枝。

天下幽奇多僻壤,真疑造化惡人知。

佇立在“小武夷”桃源洞的山巒上,放眼四野,遠山如黛,近嶺滴翠。沙溪河宛如一條閃亮的緞帶,纏繞在群山碧嶺之間,左扭右轉百折不撓,江山如畫,忘記了一時多少豪傑,一切悠然,物化。世間也沒有那麼多的“世外桃源”,那就在各自的心中勾畫自己的桃源吧。

桃源,等我回來

從微雨濛濛的清晨,到寂寥的午後,到風起的夜晚

我永遠走不出你的視線……

最窄處只有40釐米。

徐霞客記載:“縫隙一線,上劈山巔,遠透山北,中不能容肩。”380年前,見多識廣的徐霞客就被這一道奇觀所征服。他在慨歎之餘,寫下了這麼一句話:“餘所見一線天數處,武夷、黃山、浮蓋,未曾見如此大而逼,遠而整者。”

徐大俠用大、逼、遠、整這四個字很形象地概括了一線天的巍峨。穿過一線天,就等於爬了10層樓,走進一線天,驚險、困難、壓迫、逼仄,讓你喘不過來氣。最窄處僅0.4米,寬不能容肩,你根本不可能正身前行,必然要側身挪步。“奇”、“險”也顧不上了,唯見頭上一線天光還能呼吸。退,讓人笑話死;進,心驚膽顫;穿越一線天后豁然開朗,如釋重負。一種征服感油然而生,說大了還有一種人生哲理在裡面。

穿越一線天時,雨絲從天空飄進石隙中,落在臉上,洗滌了那已惹塵埃的心弦,沐浴了乾涸的心田。這個過程你不要急著前行,慢慢揣摩慢慢回味,味道甘甜。在我們生命的旅程中,不也有過許多精彩的片斷和章節,當時只道是尋常,未加品味使從指縫間揮灑一空,多年後驀然回首,這才悵然若失。

征服了一線天,來到的桃源洞景區中最開闊的地方“望象台”。這裡可將栟櫚潭的景色盡收眼底,對岸的竹子青翠欲滴,栟櫚潭裡綠波蕩漾。有一處紅房子是南宋時左正言鄧肅的書院,當年他辭官回家在這裡隱居讀書,邀請被貶到沙縣任職的宰相李綱來此遊玩。

◎桃源,我永遠走不出你的視線

桃源洞上還駐過農民起義軍。當時沙縣人“鏟平王”鄧茂七揭竿而起,失敗遇難。他的侄子鄧伯孫帶領著剩下人馬退守到這裡,並修建了三道寨門。二道寨門外峭壁上刻有南宋宰相李綱游栟櫚山時賦詩二首,這是其中的一首:

栟櫚百里遠沙溪,水石稱為小武夷。

列岫籠煙紅削玉,澄潭浸月碧生漪。

猿猱飲水聯修臂,繆木連雲擁老枝。

天下幽奇多僻壤,真疑造化惡人知。

佇立在“小武夷”桃源洞的山巒上,放眼四野,遠山如黛,近嶺滴翠。沙溪河宛如一條閃亮的緞帶,纏繞在群山碧嶺之間,左扭右轉百折不撓,江山如畫,忘記了一時多少豪傑,一切悠然,物化。世間也沒有那麼多的“世外桃源”,那就在各自的心中勾畫自己的桃源吧。

桃源,等我回來

從微雨濛濛的清晨,到寂寥的午後,到風起的夜晚

我永遠走不出你的視線……